"足球城"要大变样 青岛公共场地有望定时免费
“青岛是首批中国足球发展试点城市之一,要强化机遇意识、率先意识、责任意识,推动青岛足球整装再发,把青岛建设成为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足球名城。”9月19日下午,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李群在全市足球工作座谈会上的这番话,被很多青岛足球圈的人士以及热心球迷转发。在广大热爱足球的青岛市民看来,这无疑是一个重大利好消息。过去几年,青岛足球虽然经历了一些挫折,但在摸爬滚打中让人看到了重振足球城雄风的希望。更重要的是,这次座谈会并不是一次只谈成绩的务虚会,而是谈到了很多目前存在的不足,以及向“足球名城”迈进过程中应有的举措。
业余足球制定公共场地、学校场地定时免费计划
“青岛的足球氛围真好啊!一到周末,想订场地踢球真是不容易啊!”因为青岛地铁项目而来青工作了三个月的武汉人黄启威跟记者感慨道。为了在出差期间能踢上球,黄启威加入了好几个微信群。
别管职业队的成绩有多大起伏,青岛业余足球的氛围是毋庸置疑的。天泰体育场外场、中联体育公园、青岛大学体育场、中能体育公园等等,每到傍晚或者周末,一定是挤满了来自各行各业的足球爱好者。
前青岛队球员乔伦如今也开设了“乔伦体育公园”,除了出租场地,乔伦还会替大家约战,“有时候想踢球,对手也不一定好找,我就帮他们约水平相当的。”
除了这种纯“草根”的足球,青岛业余足球联赛也是像模像样的。自2005年青岛成为亚足联“中国展望”足球试点城市后,市足管中心建立了以“青岛城市足球联赛”为代表的成人业余竞赛体系。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目前,青岛成人业余足球竞赛体系覆盖了青岛城市超级、甲级、乙级三级联赛以及中老年足球联赛、“足协杯”赛、“超级杯”赛、成人业余五人制足球赛、沙滩足球、同城约战等10项赛事,全年约2000场比赛。
可以说,青岛业余足球并不缺少热度和组织,如果说有所欠缺,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场地。
青岛市体育局局长纪高尚在全市足球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群众身边的足球活动场地严重不足。虽然城阳区建成了103处标准足球场地,但从全市整体角度来看,青岛市足球场地建设覆盖率依然较低。目前,如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等人口聚集的行政区,可供开展足球运动的活动场地十分有限,学校场地也基本不对外开放,无法满足足球协会、俱乐部开展足球活动和市民参与足球运动的需求,制约城市足球发展。”
青岛市副市长栾新表示,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加快制定和实施‘百姓身边足球场地’建设计划。以城阳区为模板,进一步加大投入,采取有效措施,力争在全市范围内增加2~3个类似城阳区的足球场地建设‘示范区’。”纪高尚也提出,要在优先保证足球协会、俱乐部开展足球活动的前提下,制定公共足球场地、学校足球场地定时免费或有偿开放计划。而且,针对目前青岛市只有市体育中心具备举办大型足球赛事的要求这一情况,市体育局也提出,“充分利用青岛北部奥体中心规划和建设的给予,加强调研和论证,尽快制定符合国际标准的综合体育场或专业足球场的建设方案,为今后青岛市引进和举办高端体育赛事创造条件。”
校园足球完善竞赛体系,建立对足球投资人的激励政策
如今,全国上下都在提“校园足球”,实际上,青岛开展校园足球要领先于全国。2007年,为促进足球运动在校园中的推广和普及,足管中心在全市实施了“校园阳光足球计划”,而岛城的多家职业和业余俱乐部,如中能、海牛、崇鼎、鲲鹏、绿茵等都参与其中,与学校合作建立了足球试点学校。目前,全市足球试点学校达100所,近10万名学生参与足球活动。
伴随着“校园足球”的开展,青岛市的青少年足球赛事体系也日趋完善,目前包含了“市长杯”学校联赛、青少年年度锦标赛、青少年足协杯赛、俱乐部网店学校杯赛、青少年超级杯等5项赛事,全年约1500场比赛。
当然,在“校园足球”开展的过程中,也会伴随着一些难以避免的问题出现,比如升学的对接、校园足球与职业足球的对接等。因为多数从事“校园足球”人才培养工作的俱乐部都是无偿行为 ,这些存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投资人的积极性。
纪高尚认为 ,因为“未建立对足球投资人尤其是青少年培训和校园足球投资人的激励政策,影响了足球投资人参与足球运动的积极性。如交运集团、安基电力等业余足球俱乐部的投资人在常年保持对成人业余和青少年足球运动的高额投入后,由于未出台相关激励政策,足球投资人的热情大大减弱,已逐步淡出足球圈,不再参与足球发展。”
栾新对“校园足球”的未来提出了要求,“下一步全市校园足球工作主要从扩大校园足球覆盖面,突破足球人才升学渠道瓶颈限制,完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竞赛体系,加强人才培训、完善基础设施等方面加强领导,层层推动 。相关部门要积极支持和配合教育部门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技术服务,建立有序高效的工作机制,建立和完善校园足球与城市足球发展的体系衔接。”
职业足球以一流俱乐部为目标,促进俱乐部健康发展
与业余足球和“校园足球”可以依赖政府或者民间推动不同,职业足球目前在中国是依托企业投资为主的“烧钱”的游戏,这在近几年的中国足坛,似乎已经是一个共识。与众多国企、房企动辄几亿元的投资相比,青岛两家职业俱乐部中能和海牛的举步维艰,也就可想而知了。
在对职业足球俱乐部的扶持方面,各地政府有着不同的力度和方法,青岛方面也一直在尽己所能。自2011年起,青岛市每年从体育发展资金预算中划拨1050万给各职业足球俱乐部(中超1000万、中乙30万、五人制20万),以缓解参加各俱乐部参加职业联赛的资金压力;连续三年协助中能俱乐部开展企业家关心、支持青岛职业足球招商座谈会,帮助俱乐部寻求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可以说,这对于政府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但是真正对于一家职业足球俱乐部的运营却又是杯水车薪的。
在座谈会上,李群用“成长中的烦恼”来形容青岛职业足球俱乐部的现状。
参加了座谈会的青岛中能足球俱乐部董事长乔伟光,作为一个投资职业足球十年的民营企业家,也是感触颇深。“我们也知道自身在发展过程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但这些年坚持走到今天,得到领导的肯定还有理解 ,还有青岛那么多热爱足球的人对我们的关心,我也挺感动的,也更坚定了我们要把俱乐部搞好的决心。”
同时,纪高尚在座谈会上也提出了加强全市各级职业足球俱乐部的扶持的思路。“针对目前青岛职业足球俱乐部综合实力不强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对各级职业足球俱乐部的扶持、奖励政策,促进职业俱乐部健康发展。督促职业足球俱乐部加快自有足球训练基地的建设进程,提高职业俱乐部发展的稳定性,夯实和提升职业足球俱乐部实现一流俱乐部目标的基础保障和发展条件。积极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关于职业足球俱乐部在运营、足球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投融资与税收优惠政策,提高职业俱乐部自身造血功能和运营水平,促进职业足球俱乐部向良性和高端发展。”纪高尚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