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爱留守淄博乡村60载 爱心常伴俄罗斯老奶奶

05.01.2017  15:01

  

  淄博市张店区南定镇漫泗河村九旬俄罗斯老人刘墨兰,有一个“洋名字”叫尼娜(张伟摄)

  齐鲁网淄博1月4日讯) “家里孩子们时常给我买吃用的东西,我自己的钱也够用。老是让你们牵挂…”1月3日,2017年元旦过后,在淄博市张店区南定镇漫泗河村居民刘墨兰家里,镇上工作人员一进屋就拉着老人的手嘘寒问暖询问老人日常起居,并为老人带来了米、面、花生油及慰问金。刘墨兰,淄博市张店区南定镇漫泗河村村民。除此之外,她还有一个“洋名字”——尼娜,对于这个称呼众多网友似乎更耳熟能详,只因尼娜奶奶的一个“习惯”。1月3日,齐鲁网记者走进尼娜奶奶的家中,与她一起聊聊在中国的那些故事。

  刘墨兰向齐鲁网记者讲起了自己的经历(张伟 摄)

   7 岁来到中国 25 岁为爱扎根淄博

  1月3日,在张店区南定镇漫泗河村一处平房里,齐鲁网记者初见尼娜奶奶时,她身着花色大棉袄、挺直的腰板、稳健的步伐,头顶一顶灰白相间的帽子,整个人干净利索。加上一口流利的汉语,乍一看,就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中国老太太,仔细观察,才能从她的那双眼睛里看出来区别。“快坐,别站着,坐下说话”老人笑着连忙招呼记者坐,交谈中齐鲁网记者了解到,尼娜奶奶已经年过九旬,眼不花、耳不聋。

  乍一看,刘墨兰就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中国老太太,仔细观察,才能从她的那双眼睛里看出来区别(张伟摄)

  “我在漫泗河已经生活65年了,这里就是我的家。”说着,刘墨兰讲起了自己的经历,她的父亲是中国人,祖籍河北,母亲是俄罗斯人,父亲在俄罗斯做生意的时候认识了她的母亲。7岁时,刘墨兰离开俄罗斯,跟随父母不远万里来到中国;17岁,她嫁给了一名比自己大20岁的中国丈夫;19岁,她的父母和哥哥在战乱中丧生;25岁,她随着丈夫回到家乡淄博张店区南定镇漫泗河扎下了根。“奶奶,您有没有想过回到俄罗斯?”齐鲁网记者问,“我在中国生活的很好,不想回去了。”尼娜奶奶用非常肯定语气回答了齐鲁网记者问题。期间,尼娜奶奶还用俄语说了几个简短的词语,并为齐鲁网记者清唱了一段俄罗斯的民谣《喀秋莎》。“来这中国这么多年,很少说俄语,记不太住了。”尼娜奶奶笑着说道。

   遭遇颠沛和艰辛 知足平淡生活

  刘墨兰25岁为爱扎根淄博,在张店区南定镇漫泗河已经生活65年(张伟摄)

  “来到淄博,日子过的平淡幸福,由于没有生育,我与丈夫便收养了一子一女。”尼娜奶奶告诉齐鲁网记者,虽然儿子、女儿都不是亲生的,但她对子女都不错,跟亲生的一样。如果不是前些年自己丈夫说出来这事,外人根本不知道这两个孩子不是亲生的。因为后来需要落户口,丈夫就给她起了个中文名字,刘墨兰。后来,儿女先后成家。尼娜本以为从此就能够跟丈夫过上清闲的好日子了,但这个时候,丈夫却病倒了。丈夫在尼娜的精心照顾下,在病床上躺了15年,最后还是离她而去。前些年,女儿、女婿、儿子又相继去世。现在,两个孙女都有了自己的家,为了更好的照顾尼娜奶奶,儿媳一直跟她生活在一起。

  “现在年纪大了身体不好了,我吃的药一没有了,孙女、孙女女婿就给我买来,还给我买排骨、鱼。平日里还有儿媳妇照顾着我,家里真是啥都有,我过的好着呢。”老人笑着说,村领导对她也很照顾,第一批就给她办理了低保,生活没问题。在与老人的对话中,齐鲁网记者感受到,虽然尼娜年轻时遭遇的颠簸和艰辛,但老人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早已化作了老人脸上那一道道深深浅浅的皱纹。

  临近下午,刘墨兰准备为自己准备晚饭。拿菜、摘菜、切菜…虽然已经90岁但干活不拖沓很是利索(张伟 摄)

   捡东西是“习惯” 闲不住改不掉

  临近下午,尼娜奶奶准备为自己准备晚饭。拿菜、摘菜、切菜…虽然年过九旬但干活不拖沓很是利索。“我不愿意给孩子添麻烦,我自己能照顾自己。”尼娜说,孩子们的日子也不算富裕,自己也帮衬不上什么,自己不喜欢麻烦孩子。齐鲁网记者在尼娜奶奶家中看到,老人生活布局规整,院子里种着菜养着鸡。而在屋门口还用一辆塑料布盖着的一辆三轮自行车。“好久不骑了,以前我都是骑车出去转转,捡捡东西、菜叶,捡来的东西可以卖了挣钱,菜叶子我就喂了鸡。”尼娜奶奶告诉齐鲁网记者,自己一直劳动着,身体还好着呢,一闲下来,身体受不了。孩子们不太愿意她出去捡东西,可尼娜奶奶觉得能动弹,在家里闷着不行。村里也有人劝她出去跳跳舞啥的,可尼娜认为自己活了这么大年纪了,还没跳过呢。“这样的生活挺好的,自己能照顾自己,还能帮帮孩子们。”尼娜奶奶说道。

  刘墨兰家院子里种着菜养着鸡(张伟 摄)

  “奶奶,现在大家都认为你靠捡破烂为生。听您这么一说我明白了。就是您这个习惯你不舍得丢下。”面对齐鲁网记者的话,尼娜奶奶笑着说道,“对啊,从我丈夫生病期间我就偷偷捡东西,大家不用的东西丢了怪可惜,我捡来卖了还能挣钱又能锻炼身体,这不是好事儿吗。”当齐鲁网记者转述网友对尼娜奶奶这种生活的评论时,她表示出不理解反复强调自己过得很好,只是自己闲不住。“我的低保卡孙女帮我保管着,随用随取,今天村里又刚分了面粉。”原来,尼娜奶奶的这个“习惯”她已经坚持了好多年,在她看来这并不是为了维持生计,而只是她节俭生活的一种“习惯”。

  作为一名90多岁的老人,尼娜在村里还享受着多项政府的政策补助,村里还专门给她建立了贫困户档案。(张伟 摄)

   晚景生活幸福 老人感恩社会

  期间,在与尼娜奶奶儿媳妇的交流中齐鲁网记者还了解到,目前,除了村里给尼娜老人每月补助120元外,每季度发放面粉款80元,每逢中秋节、老人节、春节走访物资近200元,张店区南定镇补助低保金310.9元/月;低保高龄补贴100元/月等等,一年共计9000余元。“2016年年底年满90岁后可提高至每月200元/月。按照政策,老人还可再享受100元/月90岁高龄补贴,2017年老人将领到近12000余元。”张店区南定镇漫泗河村两委成员刘爱群说道。

  在近几个小时的相处,虽然老人经历丰富,受过不少苦,但她言谈举止很有风度,对生活的态度也很乐观、平和,这使在场的我们非常感动。采访结束,齐鲁网记者准备离开,当问及家里有什么困难时,尼娜奶奶说:“谢谢政府对我的照顾,也谢谢社会上的好心人,我很好,谢谢大家了!”(记者 王颖 张伟 孙凯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