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性腹痛是怎么回事?

15.01.2016  15:12

      腹痛是人们在跑步锻炼中经常遇到的一种症状,俗称“岔气”,多数是由激烈运动引起的一时性的身体机能紊乱,不是疾病,随着运动停止,症状可以逐渐缓解。但运动中出现的腹痛也可能融合着各种腹腔内外的内科疾患,例如慢性疾病因激烈运动而导致急性发作像胆囊炎、冠心病等,或由于运动时发生了急腹症等,因此不能掉以轻心,要及时鉴别诊断,妥善处理,防止发生意外。

      运动性腹痛的特点为除腹痛外一般不伴随其它症状。多数运动时才痛,安静时不痛;疼痛程度与运动量和运动强度成正比。活动量小、强度低时疼痛不明显,负荷量加大时疼痛会逐渐加剧;调整运动量和强度、深呼吸或按压腹部疼痛多可减轻。

      不同原因导致的运动性腹痛,症状表现差异比较明显:

      (一)胃肠痉挛

      多因饮食不当引起。运动前吃得过饱、喝得过多(尤其是冷饮),或者吃了较多的产气和不易消化的食物(如豆类、薯类、牛肉等)引发的运动性腹痛多为上腹部的钝痛、胀痛,严重时可产生绞痛并伴有呕恶感。

      运动锻炼安排不当,空腹或者吸入过多冷空气,也可引起胃部痉挛出现上腹部绞痛。另外,宿便刺激肠粘膜痉挛引起的疼痛多发生在左下腹,寄生虫所致的疼痛多出现在脐周。

      (二)呼吸肌痉挛

      剧烈运动时,若呼吸不均匀没有节律,会导致呼吸表浅频率过快,造成呼吸肌尤其是膈肌疲劳甚至痉挛,出现胸肋部疼痛。

      (三)肝脾淤血

      准备活动不充分,开始速度过快,内脏器官不能适应运动强度,特别是心肌泵血无力导致静脉血回流受阻,肝脾淤血肿胀,牵扯肝脾包膜产生右季肋部(肝区)和左季肋部(脾区)的胀痛或牵涉痛。

      (四)腹直肌痉挛

      主要是由于运动时大量排汗造成水、盐丢失,体内代谢失调,加上疲劳引起腹直肌痉挛出现疼痛,多发生在夏季长时间剧烈运动时,位置表浅,可用手触及痉挛的腹直肌。

      (五)腹部慢性疾病

      运动者原有慢性阑尾炎、溃疡病、慢性盆腔炎或肠道寄生虫等,参加激烈活动时,由于受到振动和牵扯即可产生运动性腹痛,这种腹痛部位与原来病痛部位一致。

      一般运动过程中出现腹痛时,不要紧张,减慢运动速度,加深呼吸,并以手按压疼痛部位,慢跑一段距离后疼痛就会减轻或消失。判断属胃肠痉挛的,可针刺或者用手点揉内关、足三里、阳陵泉、上巨虚、承山等穴,尽快解痉止痛,也可口服或者肌注解痉药。腹直肌痉挛可做局部按摩,并做背伸动作拉长腹直肌。紧急处理后腹痛不能减轻或者继续加重的,要及时就医。要注意的是,腹痛在没有明确诊断前,不能服用止痛药,因为会掩盖病情造成误诊。

      预防运动性腹痛,主要是针对不同病因进行预防,如运动前不宜过饱过饥;饭后休息后才能运动;运动前应进食易消化及含糖高的食物,不宜吃油炸、油腻、易产气、难消化的食物;夏季运动要补充盐分,冬季运动要注意腹部保暖;做好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动作不要太猛,呼吸节奏与运动节奏相一致;不要突然加速或变速跑;及时治疗腹部脏器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