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经据典平易近人 习大大的"文艺范儿"如何炼成?

03.10.2015  10:45

  中国青年网北京10月2日电 (记者 周小璐)在习大大的系列重要讲话中,以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元素提纲挈领、纵横捭阖,以外国优秀文学作品和伟大作家拉近与外国友人的距离、彰显底蕴,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以前不久结束的习大大对美国的首次国事访问为例,当地时间9月22日晚,习大大在此次访美的首次演讲中,就连续列举美国文学最重要的数位作家及其作品,并详述自己阅读海明威与《老人与海》的故事。习大大“文艺范儿”再次爆表,刷出新高。

  梳理以往习大大的重要讲话,中国青年网记者发现,习大大的“文艺范儿”早已体现在方方面面。2014年10月15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大大多次回忆起自己青年时期的阅读史。谈及近百部国内外经典文学作品,他曾说,“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

  多次娴熟引用《史记》、《诗经》、《礼记》、《尚书》等书中的故事和名句,对俄罗斯、法国、美国等外国文学和中国现当代文学家如数家珍。习大大不仅爱读书,而且会读书,更愿意与会写书的作家们交流心得体会。这些,正是习大大炼成“文艺范儿”的原因。

  习大大爱看书的故事

  习大大爱读书的故事可以追溯到知青时期,陕北梁家河村的乡亲们对那位才16岁的知青的印象就是:“爱看书”、“带着一箱子书下乡”、“有时吃饭也拿着书”……2013年3月,习大大履新国家主席,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谈到,“我爱好挺多,最大的爱好是读书。”2014年2月,习大大在索契接受俄罗斯电视台采访被问到“时间都去哪儿了”时,再次谈到除了被工作占去外,经常能做到的就是读书,并表示,“读书已经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

  在2014年10月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大大透露,“当时的文学经典毫不夸张地说能找到的我都看了。”他在陕北农村插队时到处借书看,听说30里地外的下乡知青带了一套《浮士德》,就走了30里山路去借。有一次在一位乡村教师那里发现很多好书,有《红与黑》、《战争与和平》等,他喜出望外,手不释卷。

  《浮士德》一书。资料图。

  习大大可以顺口就说出十几个俄罗斯作家的名字,如克雷洛夫、普希金、果戈里、莱蒙托夫等,由此可以看出,习大大喜欢俄罗斯文学所透露出的对现实人生的深刻认识和对民族苦难的深切同情。

  他喜欢普希金的爱情诗和莱蒙托夫的《当代英雄》;在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尔斯泰之间,他更喜欢托尔斯泰和《战争与和平》。他也很喜欢肖洛霍夫,曾评价说《静静的顿河》对大时代的变革、人性的反映非常深刻。此外,俄罗斯的音乐大师、画家,比如柴可夫斯基、列宾等,也是他的心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