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定力,主动适应新常态--“增强发展自信、做好经济工作”之一

03.08.2015  13:47

    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2015已经进入“下半程”。保持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大局,为“十二五”圆满收官,为“十三五”开局奠定好的基础,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

  日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既要保持战略定力,持之以恒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又要树立危机应对和风险管控意识,及时发现和果断处理可能发生的各类矛盾和风险。这一重要原则方法,对于我们稳中求进、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三期叠加”的特定阶段,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总体上看,我国经济运行态势是好的,同时也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把握大势,看清趋势,我们才能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发展自信,不为一时起落而乱了方寸,不为风雨险阻而迷失方向,推动我国发展航船行稳致远。

  定力来自信心,信心源自实力。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与预期目标相符,主要经济指标有所回升,结构调整继续推进,农业形势持续向好,发展活力有所增强,呈现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经济基本面企稳向好,有着扎实有力的现实支撑。从产业结构看,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49.5%,国民经济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加快转变。从需求结构看,最终消费支出拉动GDP增长4.2个百分点,贡献率为60%。从节能降耗看,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5.9%。经济结构深刻调整,经济运行质量提升,让7%的增速更有含金量、更有说服力。

  更应看到,全面深化改革提速,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得到强化,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澎湃动力。“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加快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如火如荼,“众创空间”、“创客中心”等新业态活力四射……新的增长点正在加快孕育并不断破茧而出,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加快形成并不断蓄积力量,预示着经济发展的广阔前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的基本特质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