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用胶原支架攀爬医学“珠穆朗玛峰”

19.01.2015  19:27

  天津1月18日电 (记者 张素)脊髓损伤曾让包括中国体操名将桑兰、“超人”扮演者克里斯托弗·里夫等人深受其害,是世界临床医学的一座“珠穆朗玛峰”。喜爱爬山的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戴建武及其团队,誓要占据制高点。
  戴建武曾留学哈佛,在美事业有成,2003年通过中科院“百人计划”回到中国从事再生医学研究。凭借自主研发的以胶原蛋白为基质的生物支架材料产品,他开始漫长的征程。
  十余年来,戴建武的团队成果频出。以胶原蛋白为基质的骨材料已完成临床试验,复合生长因子的活性骨材料正在开展多中心临床试验。2014年,他与南京鼓楼医院合作利用胶原生物材料结合自体骨髓干细胞修复不孕患者瘢痕化的子宫壁,成功引导子宫内膜再生,首批9例不孕受试患者中目前已有3例婴儿出生。
  如今,戴建武长舒一口气。经过争分夺秒的研制,团队使用神经再生胶原支架结合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临床研究开始第一批病人移植手术,意味着距离“峰顶”又进一步。
  “整个过程我很紧张,毕竟手术是首例,而且这次很多是创新。但当看到术后病人苏醒,我与主刀医师交流后得知一切顺利,接下来就是康复训练和对疗效进行分析。”他语调轻快。
  本次手术有两大难点。其一,主刀医师、中国武警脑科医院神经外四科主任汤锋武需要使用电生理仪器,探测并清理脊髓断端的胶质瘢痕,“以往对脊髓做不了什么,今天要切掉坏死瘢痕,植入戴教授研发的材料”。其二,用一束束胶原支架结合间充质干细胞,在脊髓断端间“搭桥”,让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再生因子“帮助神经长过来”。
  在此之前,戴建武的团队已完成大鼠及比格犬的脊髓损伤动物实验,实验证明神经再生胶原支架及其功能化型式(比如结合生长因子或干细胞)可以有效促进动物运动功能恢复,包括站立及行走。
  “去年7月在做完动物实验后,戴教授就已逐步探讨什么时候向临床医学迈出一步,如何才能真正让病人受益。”武警部队脑创伤与神经疾病研究所副主任程世翔说。
  考虑到医院规模及科研能力,以戴建武为首的脊髓损伤临床研究团队与位于天津市的中国武警脑科医院、位于苏州市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位于北京市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合作进行首批移植手术。1月16日,中国武警脑科医院对一名26岁的男性患者成功实施首例手术。
  已跟随戴建武研究十余年的陈冰是负责准备胶原支架的人员之一。她说,步入手术室时越发感觉到肩上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手术结束后走出来,松了一口气,一想到也许能救治病患,感觉自己的工作还是很有意义”。
  众所周知,登顶过程往往也是最难时刻,戴建武和团队感受到的压力也是与日俱增。这既源于学科内竞争,也因背负着患者的期盼和社会的需求。
  “我们正在做的就是要为更多病人服务,看到那些患者就觉得自己不该休息,而应该去解决难题。”这位科学家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