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平实行两年“缓增长”之后 2015年财政增收9.5%

10.04.2016  13:16

    齐鲁网4月9日讯 (山东台 徐慧 陈洋 张铭伟)滨州市邹平县的工业一直名列山东县域三甲,就在县域经济发展你追我赶的紧要关头,邹平县2013年却主动把增速目标从13%下调到“0”,随后两年这一目标都不超过4%,那么邹平的一脚刹车,背后原因是什么?这一脚又刹出了什么变化?请看记者调查。

    据山东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山东新闻联播》报道,“国家开发区准入是每亩30万元税收,它这个(项目)接近1000万元,900多万元。”     隔段时间,邹平县就会召开一次被称为落地项目“三堂会审”的联席会,到会政府部门挨个对项目“挑刺”,不准走过场。     邹平县发改局局长王永兆说,“(审查项目)是不是符合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的要求,财税部门会对这个项目亩均税收、亩均产值进行测算,对财税贡献小的项目我们一般也不予审批。”     算清三笔账,只为扎紧准入关。原来一些都争抢的项目,现在却被拒之门外。县金融办主任吴成军介绍,变化源自三年前的那场金融风波。2013年,一家年销售30多亿元的企业,因资金链断裂,引发蝴蝶效应,加上一些民间借贷跑路,金融机构对邹平经济产生怀疑。     邹平县金融办主任吴成军说,“当时很多金融机构都不愿意增加邹平的信贷规模,有的金融机构上收了审批权限,本来一周能审批下来的贷款,有时候要等一个月。”     屋漏偏遭连阴雨,环保不达标又遭限批,高歌猛进十几年的邹平工业,接连遭遇发展的“三重门”。2013年一次调查显示,邹平主导行业的平均利税贡献率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个百分点。(纺织服装业2.1%,全省3.2%;金属冶炼全省2.36%,邹平县1%)     邹平县委书记赵伟宏说,“我们主动的踩一脚刹车,把发展的速度降下来,利用这个机会,找到病根,去除病灶,为下一步的发展赢得时间,赢得空间。”     然而,身处排行榜热情、GDP冲动的大环境,为这脚刹车,邹平县反复掂量了多次,尤其是把增速预期从13%下调到0,这不仅在邹平就在山东也属罕见。但面对发展陷阱,他们的共识就是这一脚势在必行,刹车后,邹平启动“环保、安全、亩产量”三大产业大修,结构转型考评机制,全县产业逐个过筛子,2014年青阳镇一个月关掉76家小钢砂企业,镇财政收入的5%1100多万税收化为泡影。     邹平县青阳镇党委书记张斌说,“这1000多万元不是个小数字啊,因为它不是一次性的,是每年减少1000多万。”     金融同样再生于忧患,邹平县成立金融防风险办公室,出资3亿元设立专项资金和融资性担保公司,打造良好环境,唤回金融东风。与此同时,借机简政放权、改革审批、拆除藩篱、降低门槛,一些列重槌敲鼓,经济社会渐次开花。     依靠这条新上的生产线,创新集团一跃成为国际知名手机、电脑外壳材料供应商。“按吨卖”的铝制品变成“按斤卖”。三年销售收入翻了五倍,产能增加不到一倍。     邹平县创新集团董事长崔立新说,“(原来)可能1万块钱、2万块钱的产品,只有几百块钱的利润,(现在)不是(增加)百分之几的概念,是几倍的概念了。”     增速上一脚刹车,提质上一脚油门,全球最大纺织企业魏桥集团新上的高端铝生产线,结束了国内易拉罐材料靠进口的历史;西王集团牵手中科院,为动车高铁研发出列车车轴;齐星铝业牵手兖矿涉水新能源。     邹平县金融班主任吴成军说,“2015年社会融资规模净增了400多个亿,这背后不仅是邹平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化,更是邹平实体经济质的提升的结果。”     两年缓增长,终于见成效。2015年邹平财政收入实现9.5%的增长。     邹平县委书记赵伟宏说,“我们在整个十三五期间,还能维持在8%到10%的较高速的增长,而且这种较高速的增长是建立在我们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而不是原来那种传统的低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