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平杏农:收入不比城里人差

08.06.2015  10:14

  “小满三日杏发黄”。时值水杏成熟的季节,记者走进山东邹平张高村,黄澄澄的水杏,穿梭忙碌的杏农,欣喜雀跃的游人,一场主题为“杏好遇见你”的水杏采摘节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置身其中,处处感受到辛勤劳动所带来的丰收喜悦和美好生活。

  记者在一个挤满了游客的摊位前,见到了摊位的主人王林。他一边像照看自己的孩子一样仔细地整理着黄灿灿的杏子,一边和记者唠着家常:“我现在有两个水杏大棚,一个露天采摘园。种植的水杏品种主要是金太阳、凯特,以汁多肉厚、甘甜纯正闻名。虽然今年前段时间倒春寒影响了挂果,但是果稀了单果就大,今年的市场价格肯定高,如果按市价5元一斤计算,3个园子的年收入就8万元左右,俺的收入不比城里人差。”他乐呵呵的脸上难掩心中的喜悦。

  谈及种植致富路,王林说,自己最初只有一个种植园,年收入在2万元左右。近年来,国家支农惠农政策好,镇上又因地制宜大力推行生态观光农业,眼看着村子里敢想敢干的人都富裕了起来,他也决定扩大种植规模,于是向邹平农商行申请贷款,“没想到10万元的贷款很快就下来了。有了钱,种植规模也就扩大了,才有了今天的好日子。有了农商行的贷款支持和贴心服务,我们哪能不富裕”。

  一席话说得随行信贷人员李慎伟连连摆手说道:“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小李是邹平农商行负责这一片区的客户经理,今年是他大学毕业后进入农商行工作的第4个年头,谈及自己的职业,年纪轻轻的小李也很动情:“作为农商行的一名客户经理,我的一言一行、对待客户的态度就是农商行在客户心里的一张名片。我喜欢我的工作,通过这份工作我在社会上站稳脚跟,并逐步实现了自己的价值。行里现在推行信贷管理六大阳光工程,加大审计监督检查力度,我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把新一代农商行人的专业、敬业、阳光的良好形象传递出去。”

  据了解,山东邹平县农村经济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水平比较高,邹平农商行结合当地“一村一品”工程建设,信贷投放了1200万元支持焦桥镇后三村建立了蔬菜种植基地,共建立蔬菜大棚400余个,重点支持了九户奶牛、好生花卉种植,码头韭菜等项目,一批专业村已经形成规模,成为当地群众奔小康的主导产业。

  截至3月末,山东邹平农商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31家,家庭农场13家,农家乐采摘园7个,农业龙头企业65个,贷款余额7.69亿元,走出了一条特色支农、惠农的阳光路。(中国产经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