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少数省直部门三公弄虚作假 有部门私设“小金库”

21.11.2014  17:03

  近日,山东省审计厅发布“致省直部门单位的一封信”,曝光在对2013年度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过程中,发现的种种问题。今年,山东省审计厅重点对50个省直部门单位的“三公”经费、津贴补贴发放等情况进行了审计,并延伸审计了124个所属单位。审计表明,50个部门单位2013年“三公”经费支出比上年下降了15.4%,但仍不同程度存在“三公”经费使用管理不合规问题,少数部门单位甚至弄虚作假,隐瞒转移支出。违规发放津贴补贴问题;私设小金库问题均有存在。

  隐瞒转移支出、违规发津贴补贴

  在此次审计中,有的部门存在隐瞒转移支出问题,其中包括因公出国(境)费、公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公务接待费。有的部门单位将因公出国(境)费列入培训费、差旅费、专项经费或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有的将出国费用转嫁到下属单位或协会、学会列支,导致因公出国(境)费列支不实。

  这次审计发现,仍然有一些部门单位继续违规发放津贴补贴。无依据发放奖金、加班费、值班费等。有的部门单位借开展业务比赛活动之机或巧立其他名目,变相向职工发放奖金、补贴;有的违规发放值班补贴、节日加班费、就餐和生活补助、编审费、安全奖、教师节补助、“三八”节补助等。

  超标准、超范围发放奖金、补贴等。有的部门单位违规发放移动电话补贴;有的超出规定的范围和标准发放住宅电话费;有的超标准发放精神文明奖、出差伙食补助,报销托儿费;有的超标准缴存住房公积金;有的将先进集体奖金发放给职工个人;有的负担应由职工个人缴纳的医疗保险费用等。

  违规发放商业预付卡、实物等福利。有的部门单位通过工会、培训中心或服务中心违规发放购物卡、代金券、购书卡、电话卡、电影卡、蛋糕券、矿泉水票等商业预付卡;有的违规发放防寒服、鸡蛋、蔬菜、海产品、干果等实物;有的以参加运动会的名义违规给包含未参加运动会在内的全体职工发放运动服等。

  有部门私设“小金库”

  审计发现,仍然有一些部门单位顶风而上,通过隐瞒收入、虚列支出、转移资金等方式私设“小金库”。

  违规收费设立“小金库”。有的部门单位将违规收取的考试费、研修班培训费等存放在培训中心或协会、学会,或直接坐收坐支。

  还有单位用资产处置、出租收入设立“小金库”。有的部门单位将国有资产处置、房屋租赁等收入存放在个人存折或房屋承租方,或直接在承租房屋的酒店抵顶应付的招待费、礼品费。

  有单位经营收入未纳入规定账簿核算设立“小金库”。有的部门单位将销售收入、广告收入等存放在有业务联系的单位,费用从这些单位列支。

  虚列支出转出资金设立“小金库”。有的部门单位在没召开会议或发生培训业务的情况下,以会议费或培训费的名义虚列支出,将资金转出后存放在宾馆、酒店;有的将会议结余资金私存私放在宾馆、酒店。

  此外,还存在个别单位以劳务费、咨询费等名义套取资金私存私放,以假发票等非法票据骗取资金私存私放,上下级单位之间相互转移资金等其他私设“小金库”行为。

  针对上述违规发放津贴补贴、私设“小金库”等问题,审计厅依据规定作出了责令纠正的审计决定,情节较重的移送到有关部门处理。截至目前,已移送司法机关处理3件,移送纪检监察机关处理20件,移送有关主管部门处理22件。

  相关新闻

  90.58亿投资额查出问题金额1.09亿

  近日,山东省审计厅发布了对全省16个国外贷援款项目2013年度(其中2个项目延至2014年4月)财务收支及项目执行情况进行公证审计的公告。项目概算投资总额90.58亿元,查出各类问题金额1.09亿元。

  今年统一组织审计的16个国外贷援款项目,包括世界银行项目7个、亚洲开发银行项目4个、全球环境基金赠款项目6个、其他项目1个,涵盖城建环保、节能减排、文物保护、农业、教育、水利及交通等多个领域,共涉及16市(不含青岛)129个项目执行单位。

  审计结果表明,我省利用国外贷援款项目执行情况良好。

  审计也发现一些违纪违规问题。如有10个项目配套资金未及时足额到位,涉及金额6914.74万元;2个项目滞留项目资金达1591.13万元;2个项目骗取项目贷款资金434.34万元;5个项目后期运营管理方面存在闲置、管护不到位等问题;5个项目进展缓慢;10个项目财务管理不规范,涉及问题金额1841.67万元等。

  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对审计发现的问题高度重视,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整改,有的边审边改,有的审计后立即采取措施加以纠正。截至目前,被滞留的项目资金已全部拨付到位;10个项目配套资金不到位的问题中,8个项目未到位的配套资金已到位,其余两个正在积极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