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捞放生巴西龟 鄄城14岁少年命丧黄河

26.04.2016  00:20

  4月24日,一名14岁的少年在黄河鄄城李进士堂段捕捞放生巴西龟,不幸溺水身亡。25日,菏泽市冬泳协会水上爱心救援大队的7名队员,经过近3个小时的水下探摸,终将孩子遗体打捞上岸。

  24日下午,菏泽市鄄城县旧城镇二街村的邢某某和一个小伙伴,结伴到距家不远的黄河边玩,看到水面上有只小乌龟,邢某某脱衣下水去抓,孩子下去后不久就沉入水底。另外一个孩子回家后,吓得也没敢告诉家长。直到晚上,邢某某的家长找到他,他说邢某某出事了。本村及附近群众自发展开搜救,一直持续到24号凌晨,一直未找到落水少年。

  25日一早,菏泽市冬泳协会接到鄄城消防队的求助电话,冬泳协会副会长倪健召集水上爱心救援队的李庆磊、段伟、李长震、宋小波、朱俊合、陈德印,从菏泽赶赴事发地。

  事发地地处黄河一控导工程处,河面宽约500米,最深处约5米,堤坝坡度陡、乱石多,河水浑浊,能见度极低,水面看似平静,但是水下存在暗流和漩涡,给现场救援带来极大的难度。9:30,救援队队员开始潜水打捞,4人一组,联排在水下开展地毯式搜查探摸。中午12点左右,救援队队长李庆磊在水下摸到孩子,救援队员洗去孩子身上淤泥,让其家人找来一床被子,把孩子包住后抬到岸上,全体救援者向逝者脱帽默哀。

  ◎大数据显示:溺水成中小学“头号杀手”,交通意外是“二号杀手”每年随着气温升高,特别是暑假期间,中小学生发生溺水事故高发。面对一个个惨痛的教训,我们不得不反思:为何类似的溺水事故一再发生?专家表示,暑期学生安全保障是一个社会综合问题,需要家长、学校、政府部门、社会力量等各方共同参与。

  ◎青少年防范意识差遇险惊慌失措

  小孩遇到溺水事件,总是惊慌失措,而且不敢跟大人说,往往就这样错失了救人的时机。

  ◎提醒假期老师鞭长莫及家庭监管缺失

  “在校期间,老师还能盯着孩子,可一放假,老师真的是鞭长莫及。”一小学老师说,暑假期间,家长是学生的第一监护人,必须主动承担起更多的责任,与学校、社会一同合力,保障学生安全。

  ◎三招编织安全大网

  招数1 让孩子暑期有好去处

  有老师认为,有效防范溺水事故,最根本的办法就是要让孩子暑期有好去处。教育部门也表示:“必须教育学生在无成年人的陪同下不得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同学结伴游泳,不到无安全保障的水域(如河涌、水库、山塘、湖泊和建筑工地上废弃水池)游泳和抓鱼摸虾等。同时,要鼓励有条件的家长尽可能在假期帮助其小孩到有资质的泳池学会游泳,增强学生自救自护的能力。”

  不过,一些家长反映适合学生活动的场所较少,希望有关部门可以在暑假期间,多举办一些有益的社区活动。更有家长建议:“应该引导组织更多针对外来工子女等群体的公益夏令营,社会公共体育场馆应该更多向学生开放。”

  招数2 远离各大野泳“黑点”

  在无监护人管时,学生要做到安全“6个不”:不得私自下水游泳;不得到设置有“禁止下水(游泳)”标志的水域游泳;不随便到野外水域游玩;不要去河道挖沙坑地带、水库主干渠、不熟悉水域以及深水、冷水区污染水域游泳;不要在危险地段推拉玩闹、清洗衣物、打捞物品等;不要在恶劣气候条件下游泳。

  招数3 增强救护意识

  溺水自救方法包括要憋住气,用手捏着鼻子,避免呛水;及时甩掉鞋子,扔掉口袋里的重物;不会游泳,要边拍水边呼救;顺着水流,边漂边游不要径直游向对岸方向,要稍偏;如有人相救,自己要尽量放松,不可紧紧抱住抢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