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加杠杆被初步遏制

07.04.2017  20:23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4月6日发布的《利息负担与债务可持续性》报告称,我国经济加杠杆的态势在2016年得到初步遏制。最新估算数据显示,2016年实体部门杠杆率为227%,比2015年下降1个百分点。

近两年,居民部门加杠杆迅速,仅2016年杠杆率就上升近5个百分点。就规模而言,居民部门债务比2015年增加了6万多亿元。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发达经济体居民部门去杠杆明显,但我国居民加杠杆迅速,面临较大风险。居民部门债务与GDP相比,我国仍处于相对较低水平,但考虑到我国居民部门净财富仅占全社会净财富的40%-50%,远低于发达经济体70%-90%的水平,我国居民部门的杠杆率水平较高。

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上升暂时中止,但企业去杠杆仍是重中之重,根本原因在于中国非金融企业的杠杆率在可比较的国际样本中一直处于最高。据报告最新估算,2016年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杠杆率比2015年下降1个百分点,说明处于不断攀升趋势的企业杠杆率得到暂时遏制。

报告估算,政府部门杠杆率比2015年下降1.2个百分点。2016年政府部门债务41.4万亿元,占GDP比重为55.6%。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张晓晶指出,从国际比较看,政府部门加杠杆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基本趋势。就我国而言,尽管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是较大隐患,但中央政府仍有加杠杆空间。在企业部门去杠杆的同时,政府部门需加杠杆以维持相对稳定的总需求。因此,当前政府部门微弱去杠杆只是暂时现象,并非趋势性变化。未来政府部门仍可能是一个渐进加杠杆的过程。同时,需格外警惕“后融资平台时期”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这主要体现在,地方政府通过设立各类政府性投资引导基金,规避新预算法的有关规定,并与PPP相结合,或成地方债务新风险点。

张晓晶称,未来利息负担可能有所加重,从而不利于债务可持续性。从政府债务率看,中期仍然处在不断上升的态势,意味着债务风险上升。结合国家资产负债表看,一方面,政府资产也在不断上升;另一方面,如果政府创新配置资源方式,即通过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更多引入市场机制和市场化手段,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和效益,则政府应对风险的能力在上升,从而使债务的可持续性得到保障。

     

烟台市委统战部助力海外山东籍企业渡过难关
    日前,获悉海外鲁籍企业遇到困难,外事侨务办
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1月10日,省委常委会利用一天时间,外事侨务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