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报》:让民生水利工程长久惠民--山东省探索健全完善农村饮水工程管理机制

09.01.2015  00:51

  农村饮水安全是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民高度关注的的民生工程。近年来,山东省不断加快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围绕破解农村饮水工程管理"最后一公里"难题,强化顶层设计,拓宽投资渠道,完善管护机制,确保饮水安全工程良性运行和群众长期受益。

  定法规--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农村饮水工程,让老百姓长期受益,建好是前提,管好是关键。"山东省水利厅厅长王艺华说,"近年来,结合农村水利管理提升年活动,我们着力在健全完善工程管理机制上下功夫,求实效。"

  健全完善工程管理机制,政策法规需先行。早在2009年6月,山东就率先以省政府令形式颁布了《山东省农村公共供水管理办法》。2012年以来,省水利厅联合省财政、卫生等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山东省农村公共供水工程维修资金筹集和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加强农村供水工程水质安全的通知》《关于规模化水厂规范化达标考核办法》等一系列法规文件,从顶层设计上为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管理设定"规范",做到有"法"可依。

  地处山东半岛中部的潍坊市,按照"建管并重、保障长效运行"的原则,推进各项规章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农村饮水工程建管政策和保障措施,为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的顺利开展和工程长效运行提供政策支撑。潍坊市政府先后出台8个文件,对健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营、服务、监管体系,完善管理体制机制提出明确要求。

  "农村饮水工程必须与新农村和小城镇建设结合,统筹城乡,科学布局,规模发展,做到未建工程先建机制。管护机制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总的要求是可行、管用。"山东省水利厅副厅长曹金萍介绍说。按照山东确定的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管理的这一基本思路,各地打破城乡分割,大力推广规模化发展模式,凡是城市自来水能辐射到的农村,不再单独建设供水工程,主要通过城市供水管网延伸解决;新建农村供水工程充分考虑和城市自来水工程衔接,从而为建立完善农村供水工程管护机制提供了基础条件。

  山东各地探索出了多种管护模式。推广公司化运作、协会管理、多方(公司+乡镇水利站+村水管员)协作管理、公司托管等多种模式。对城乡一体化的供水工程,由城市自来水公司统一管理;供水公司直接管理模式,由公司直接管到村庄和用水户。在潍坊市寒亭区,供水公司将处理好的水卖给乡镇水利站,乡镇水利站负责管理所辖村庄的供水,每村设一名水管员,具体负责村内管理和维护,层层落实责任,出现问题能够及时解决,探索出"供水公司+乡镇水利管理机构+村水管员"的模式。对单村供水工程和小型联村工程,确定了专业公司代管模式,或成立供水协会管理。

  在德州市,各县自来水公司统一划归县水务局管理,理顺了管理体制。像管理电网一样管理水网,把每一个村庄当作一个社区,把每一个农户当作一个居民点,从水源头管到水龙头,实现了"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到2013年年底,德州全市城乡供水一体化率由38%提高到93%,530万城乡居民喝上了"同源、同网、同质"的安全水,成为全国第一个整建制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地级市。

  增投入--有钱办事,良性运行

  资金匮乏一直是水利工程建设的最大短板,而工程运行管护资金缺乏,更是个"老大难"。农村饮水工程也不例外。

  针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护维修资金来源无规范渠道的现状,山东省水利厅积极争取省财政等部门的支持,出台了《山东省农村公共供水工程维修资金筹集和使用管理暂行办法》,明确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维修资金主要由水费计提和财政资金两部分构成。水费计提按农村供水水费收入的10%提取维修资金,财政按照1∶1的比例配套,明确了维修资金的使用范围和管理办法。在财政部门建立专户,专账储存,专款专用,工程维护因而有了稳定的经费来源渠道。

  潍坊昌邑市昌南水厂采用BOT模式建设,由明河水业供水有限公司运营管理,从2013年开始,昌邑市积极落实公共供水维修资金管理办法,共积累工程维修专项资金140.2万元,今年明河水业公司利用维修资金对部分老旧支管网进行维修改造,提高供水保证率,尝到了专项资金的甜头。

  德州市也出台了农村供水工程维修基金制度,制定了农村供水工程应急预案。按照生活用水"保本微利"的原则,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供水成本进行测算,明确供水成本、运行成本、水费收取率,根据不同用途定价。市水利部门还联合发改、财政、国土、税务等部门出台了电价、土地、税收三项优惠政策,降低供水成本,惠及更多群众。同时,全市所辖各县市区对农村供水价格还制定了最高限价,确保农村水价低于城市水价,减轻群众负担。

  管长远--有人理事,优质服务

  建设农村饮水工程,说到底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供水服务,而提供这种社会公共服务,理应是地方各级政府的职责所在。

  山东各地把加强政府监管作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范运行的主要措施,全省128个县市区都建立了农村供水专管机构,明确了编制,为水行政主管部门履行职责、加强行政监管提供了机构和人员保障。

  2014年,山东省又出台了农村饮水工程绩效考核办法,制定了具体的奖惩措施。同时,还创新实行了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管护第三方评估制度。"农村饮水工程建得怎么样,运行情况好不好,群众满意不满意,不仅仅是政府有关部门考核,还要通过实行第三方评估,增加公信力和透明度。"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农水所所长吕宁江说。

  2013年以来,山东省水利厅结合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借助社会媒体和门户网站,开通了《齐鲁民声热线》等专栏,65个县开通了"116"服务热线,畅通社会监管渠道,广泛征集群众诉求。

  德州市宁津县在全省率先成立了6支"116"维修服务队。老百姓家中自来水发生问题,只需要拨打一个电话,维修服务队30分钟内就能到达现场,小问题15分钟内解决。村外主管道出现破裂、施工损坏等严重问题,最长半天内就能解决,老百姓切实得到了快捷周到的服务。陵县正式开通水利服务热线电话0534-8677116,集中受理群众反映的各类涉水问题,并在电视台黄金时间广泛宣传。

  潍坊市水利局农村供水管理办公室主任张国友,向记者展示了摆放在档案柜上的用户意见处理单和转办情况记录表。他介绍,去年饮水安全热线电话开通以来,市局供水办共收到县区群众来电64次,全部受理,并进行电话"回访",了解用户问题处理解决结果及群众满意度。记者发现,用户意见处理单上注明了来话者姓名、联系方式和具体时间,反映问题的主要内容,供水办初步意见、领导批示等,在转办情况记录表上,则写明了接话时间、承办人、承办单位意见、调度落实情况、处理结果、办结时间、群众反映等项目。目前,潍坊市全面建立了"水利116"服务体系,逐步建立起以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为中枢,以水利服务专业队或工程运营单位为主体,以村水管员为补充的农村供水服务网络体系。

  此外,山东省还着力完善应急响应机制,运用信息化技术,实现管理手段升级。潍坊市建立农村饮水工程信息化管理系统,农村饮水安全信息调度中心与千吨万人以上供水工程联网,实现工程运行自动化、数据采集信息化、工程监管智能化。德州市加强水源保护,成立水利派出所专门机构,对输水河道进行不间断巡查,对各个主要断面和入库水质进行定期监测,并制定专门的水质保护办法,完善水质监测记录资料。同时,德州还实行水质"飞检"制度,并将检测结果在媒体上公布,让群众、社会来监督供水工作,使群众真正喝上"放心水",探索出一套农村饮水工程管理机制。

信息来源:《中国水利报》2014年12月26日 头版头条 | 责任编辑: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