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雾霾保"气质" 临沂今年督办涉污企业200家

24.12.2014  16:23
  ■关键词:治霾

  ■上榜理由:雾霾,这个以前很少听说的环境污染现象,2014年却成为全国各地一种常态天气, 临沂 这座飞速发展中的城市也难以幸免“雾锁霾困”。这一年,临沂决心向雾霾天“亮剑”宣战:治“”红头文件一个接一个;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指挥部5个督查推进组明察暗访,督查全市企业820余家次,下发督办单50批次,督办落实问题企业近200家……对症下药,标本兼治,百姓看到了治霾贵在决心,重在行动,也察觉到了“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正慢慢回到身边。

  回首即将过去的2014年,市民最关注的环保话题,“吐槽”最多的无疑是雾霾。今年以来,我市为解“雾锁霾困”不再等风盼雨,主动出击治理雾霾,向雾霾天“亮剑”宣战,对症下药,标本兼治,一项项治霾加严措施出台,加之行之有效的督查暗访,全市“气质”较以往有了明显改善,市民看到“蓝天白云、繁星闪烁”的天数增多。

  早在2014年1月市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中大篇幅强调大气污染防治。为解决当前存在的大气污染突出问题,我市委托山东省环境规划研究院编制了《临沂市2013-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和《2014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3月11日,《临沂市2013-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规划》举行专家论证会。

  能源与产业结构偏重、城区环境容量达到极限、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低……治霾路上的这些“”该怎么过?针对这些影响大气质量的实际问题,我市治“”红头文件一个接一个。《临沂市大气污染防治20条加严措施》、《关于实施大气污染防治加严措施的意见》、《临沂市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的相继出台,给大气污染防治上了“紧箍咒”。

  “无论多大困难,治霾到了非治不可的时候了。”10月28日,在市人大常委会开展大气污染防治专题询问会上,市环保局局长赵志德多次提到市委、市政府刮骨疗毒治霾的勇气。更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专题询问揭短亮丑实打实,与会代表向涉及大气环境治理的部门“一针见血”提问题、找原因、出对策。

  “脱硫除尘设施不完善,厂区料场部分裸露在外,未达到开工生产标准,应该马上停产整治。”“检查得太突然,设备还没来得及上”……这是市政府大气污染防治督查推进组现场督查中经常发现的问题。为治霾我市也下了明察暗访这剂“猛药”,将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指挥部督查推进组调整为5个。5个现场督查组根据部门和县区上报工作进度,在白天或夜间,随机安排进行现场检查,检查以暗访暗查为主,不打招呼。对日常督导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向相关责任单位下发督查办理通知单,要求限期整改落实。

  “10月31日起,5个现场督查组首次督查,截至目前,已督查全市企业820余家次,下发督办单50批次,督办落实问题企业近200家。明察暗访有成效,再次督查已暗访过的企业,根据规定按要求关停的已关停,未上除尘防尘设施的,也按规定配备运行除尘设施。”市政府大气污染防治督查推进组工作人员介绍说,大气污染防治需要翻过一座座大山,大山移除才可解“心肺之患”,还市民碧水蓝天。

  政府、企业、市民合力“治霾

  我们有信心

  2008年之前很少听说的雾霾,如今成为市民“吐槽”的主要话题,与其说这是种警报,更可以看为一种鞭策。我市针对雾霾产生的原因,对症下药与霾天“死磕”到底。这种“气氛”下,企业感受到了压力,相继配备防尘除尘设施保蓝天;市民更是看到了希望……

  企业:

  守住一片蓝天,心里更加敞亮了

  建陶企业是大气粉尘污染的最大污染源。路人经过建陶企业,都会被漫天飞扬的粉尘困扰,对此身为临沂连顺建陶有限公司当家人的张丙顺也有类似感受,“院子里没有一处干净的地方,都是粉尘。”张丙顺举了个例子,只要一上午时间,停放在厂区里的车辆及绿化带就会被一层厚厚粉尘覆盖。张丙顺所说是企业没上防尘除尘设施之前的情形,而这一切在2012年悄然发生了变化,特别是2014年,厂区整体面貌焕然一新。

  今年,我市制定了《临沂市重点行业大气污染防治技术要点》,对火电、钢铁、焦化、化肥、建陶、耐火材料、石灰、水泥、页岩砖、铸造等10个重污染行业,按照行业特点和生产工艺,分别从原料、生产、公用设施建设、环保管理制度建设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明确的污染防治技术要求,必须严格落实降尘除尘、脱硫脱硝等污染治理措施,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

  严格执行“三个一批”措施,即限期治理一批、停产治理一批、关闭搬迁一批。凡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及无组织排放废气不能稳定达到山东省大气污染物地方排放标准的企业,一律实施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限期治理任务或治理后仍不能达标排放的,一律实施停产治理,并强制断电;停产治理后无法达标排放、整治无望的企业,坚决予以关闭拆除。

  有了污染防治技术要求,及降尘除尘污染治理措施,在罗庄区,张丙顺成了企业环保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所在的企业第一个实现路面硬化、料场大棚覆盖、在线监控,并在生产车间配备了一套水除尘设备,相比企业之前使用的布袋除尘设施,效率能达到99%,每天可减少排放粉尘3000多公斤。该企业环保设施的配备投入使用,成为罗庄区首家环保验收合格的企业。

  “企业用于环保方面的投资共978万元,企业成本增加也有压力,然而企业要效益,但碧水蓝天更重要。现在,厂区空气质量极大改善,车辆和绿植几乎看不到灰尘,仰望蓝天白云心里也高兴,不仅如此,工人们的工作环境也得到改善。”张丙顺说,企业上环保设备,守住了一片蓝天,敞亮了别人也敞亮了自己。

  市民:

  政府“刮骨疗毒”治霾,我们更有信心

  细心的市民会发现,今年以来,我市的建陶、焦化等企业厂区门口险要位置,多了一个电子公示牌,上面显示了企业所排放的主要气体、排放量等在线监测数据,这无疑是引导社会对企业排污标准进行监督。“这种方式让市民清楚了解企业排污信息,公众监督,不达标就关停,政府治理大气污染的力度可想而知。”市民葛艳霞是老临沂人,她告诉记者,自己几乎每天都能从我市的报纸和电视中看到关于治霾的信息,“大到治理企业,小到治理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黄标车、烧烤摊,我们都很支持。”葛艳霞说。

  葛艳霞的话不假。今年,我市也下大力气治理黄标车和露天烧烤,制定了实施黄标车淘汰年度计划。2014年完成6.6万辆黄标车及老旧车淘汰任务,淘汰率进入全省前3位。全面落实机动车先环检、再安检措施,尾气不达标的一律不予办理注册、登记、年检手续;开展机动车排气路检、抽检,比例不低于在用机动车保有量的5%。

  油烟餐饮治理上,城区外环线内所有宾馆、饭店、食堂等餐饮业油烟排放单位,全部完成油烟净化设施安装。逾期未完成的,一律停业整顿。对拒不落实的,吊销卫生许可、经营许可,实施断电。露天烧烤一律改为室内烧烤,使用环保型无烟炉具,室内烧烤废气实行集中处理,配套油烟净化设备。城区空气自动监测站周边2公里范围内,严禁从事烧烤经营活动。

  “这种力度治理不是没有效果,蓝天白云天数多了,晚上也能看到久违的星星。”葛艳霞切实感受到了这些变化,她说,“APEC蓝”让我们看到治理好空气不是不可能,我市下大力气捍卫蓝天,政府、企业、市民协力“治霾”,对空气质量改善更有信心。

  治霾这一年

  2014年初,我市委托山东省环境规划研究院编制了《临沂市2013-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和《2014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3月11日,《临沂市2013-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规划》举行专家论证会。

  3月,《山东省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暂行办法》出炉。我市根据本地的大气现状,率先出击,紧跟印发《临沂市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暂行办法》。

  6月,我市下发《临沂市大气污染防治20条加严措施》,从工业企业污染治理、城市扬尘治理、机动车尾气治理等6个大方面下发20条加严措施,铁腕治气。

  10月,市政府再次印发《关于实施大气污染防治加严措施的意见》。

  10月28日,市人大常委会开展大气污染防治专题询问,市环保局局长赵志德多次提到市委、市政府刮骨疗毒治霾的勇气。

  11月再次印发《临沂市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实施方案》,在全市市域范围内实行大气生态补偿机制。

  记者唐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