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两年审了370余贪官 收受房屋不过户也算受贿

23.07.2015  18:12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老虎”、“苍蝇”一起打,一大批贪腐分子被绳之以法。今年上半年,青岛市反贪局共立查贪污贿赂犯罪案件116件162人。而近两年来,青岛本市法院系统共审理职务犯罪人数达370余人。日前,记者从中国裁判文书网上搜索到50余件青岛地区职务犯罪案件,从中了解这些贪腐分子鲜为人知的“秘密”。在被查办的落马官员中,有贪污770万美元、37套房的老总,也有一次仅贪了247元的小村官;有大把大把收现金的官员,也有暗渡陈仓通过他人理财赚取贿金;有直接索要“表示”,也有不动声色让人主动送钱。

  [数据]

  上半年查贪官162人

  今年上半年,全市共立查贪污贿赂犯罪案件116件162人。立查大案82件,占立案总数的70.7%。其中,立查了青岛市饮料集团总经理刘红梅受贿案,青岛市工商局副调研员王军英受贿案,青岛市崂山区政协主席郭德利受贿案,市南区人防办原主任孟庆龙受贿案,李沧区重点工程指挥部办公室主任郭秀林受贿案等一批大案要案。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加大对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职务犯罪特别是“小官大贪”的查处力度。上半年,共查办发生在群众身边、损害群众利益的职务犯罪案件81件128人,占立案总数的79%。其中工程建设领域16件16人,国企改制领域6件6人,惠民资金领域24件34人,村官犯罪33件81人。

  通过完善与公安机关、人民银行等单位的信息沟通、协作配合机制,将外逃职务犯罪嫌疑人列入“天网行动”范畴。目前,已有一名在逃职务犯罪嫌疑人归案。

  上半年,全市反渎部门共立案36件51人。其中,立查大案要案40人,占立案总数的78.4%;国家机关工作人员22人,处级干部4人,科级干部10人。上述案件涉及拆迁、国土资源、司法、环保、广电、供销等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部门工作人员。

  据青岛市中院2013、2014年工作报告统计,青岛市法院系统共审理职务犯罪370余人,包括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国有企业工作人员、事业单位人员以及农村基层“两委”成员等。这些人中,被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的重刑率达到40% 以上。

  特点 职务犯罪“窝案”多发

  负责审理职务犯罪案件的青岛市中院刑二庭马法官介绍,近两年来,青岛的腐败案件牵连性比较突出,一些单位、部门集体腐败问题严重,甚至出现揪出一人、带出一串,发现一个、掀出一窝的现象。另外,农村基层“两委”成员贪污、挪用“五化”建设补贴等惠农资金以及土地补偿款等专项资金犯罪的人数,占到三成以上。

  “从量刑上来看,法院贯彻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一方面,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对于犯罪性质恶劣、情节严重、涉案范围广、影响面大,或者案发后隐瞒犯罪事实、毁灭证据、订立攻守同盟等拒不认罪悔罪的,坚决依法从严惩处,该重判的坚决重判。”马法官介绍,对初犯、偶犯以及犯罪数额较小、积极退赃、认罪、悔罪的犯罪分子,依法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判处缓刑、免予刑事处罚的犯罪分子,均认罪悔罪,全部退赔了赃款。

“就职务犯罪的数额来看,最少的刚刚达到刑事追诉标准5000元;最大和量刑最重的是宋军案、王增先案。”马法官说,在审理中,贪官多称主要是利益诱惑、侥幸心理、补偿心理作祟,认为“大家都是这样做,我为什么就不能收点呢?”有的经不住诱惑,可能行贿人给5000元不收,给5万元也不收,但对方下大力度,一下拿出50万元,就禁不住诱惑收下了。还有的官员抱着这种想法:“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