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五轮”驱动助推文化发展

05.08.2015  15:12

  近年来,青岛市将“文化青岛建设”作为打造文化强市的重要载体,融入到提高城市软实力、服务市民文化需求的长效工作日程。重点在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产业发展、精品创作和群文活动的开展以及传统文化的传承等五大领域率先突破,逐渐形成了文化青岛“五轮”强势驱动的格局。

  一是多头并举、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重组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管理部门,组建了青岛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青岛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局和青岛市广播电视台;青岛出版社在全国城市出版社中率先整体转企改制成立青岛出版集团;青岛市歌舞剧院等5个市属国有文艺院团和青岛剧院等8个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在全国率先完成市属国有文艺院团和剧院全面改革。

  二是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使公共文化服务更趋合理化。2014年《青岛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后续规划》出台,青岛市政府与各区市政府签订了《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责任书》,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长效机制更趋完善。完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为公共文化服务内容的创新提供了保障。2014年,青岛市首届市民“五王”才艺大赛吸引参赛选手4万多人、参赛节目4300余个,通过网络点击关注的网民达598万人次;开展的以“走进经典”为主题的微演艺“六进”公益活动深入商场、机场、车站、书店等公共场所,赢得了群众认可;组织的“文化金点子”征集活动,得到国内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征集文化金点子500多项(篇),有效推进了公共文化服务与市民需求的对接;推出本土艺术院团惠民院线,打破演出区域限制,盘活了文化设施,也让更多市民在家门口享受到了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

  三是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文化产业政策体系,出台了《青岛市高端影视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关于促进青岛影视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青岛市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见》、《文化产业基金及文化创意产业贷款风险补偿金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文化金融政策也即将发布。自2013年起,“千万平米”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工程完成投资243.37亿元,累计竣工260.19万平方米,投入运营面积123.84万平方米,超额完成了年度建设任务,文化创意产业载体能级不断提升,文化产业发展呈现强劲势头。

  四是文艺精品创作、文化活动开展不断取得突破。2014年,实施文艺精品创作扶持奖励工程,制定了《青岛市文艺精品创作扶持奖励实施细则》,征集年度文艺精品扶持专业类申报项目120项,对中国青岛国际水彩画双年展等30余项重点文化活动和文艺精品项目进行经费扶持。舞剧《红高粱》、广播剧《中国船长》、报告文学《国家记忆》等3部作品获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 “五个一工程”奖;报告文学《中国民办教育调查》获鲁迅文学奖;木偶戏《农夫与蛇新传》获首届全国木偶大赛银奖;茂腔《支书张玉刚》等7部作品获第十一届省“文艺精品工程”优秀作品奖,17件作品在“泰山文艺奖”评选中获奖。青岛文化艺术季聘请欧阳中石、莫言等名家作为市政府文化艺术顾问,举办了多场名家讲座及艺术展演活动;中国青岛水彩画双年展和中国水彩画百年研究展成功举办,中国水彩画博物馆也正式落户青岛,有效提升了市民文化生活品质;“东亚文化之都”的当选及系列文化交流活动的开展,使青岛文化建设上再上新台阶。

  五是传统文化传承取得新突破。截至2015年6月份,青岛博物馆的总数量增至48家,其中民办博物馆23家。这些新兴博物馆以各具特色的奇异展品和相关活动的开展,诠释了青岛民间文化的丰富别样色彩。发布了《青岛市名人故居保护利用规划》,新一轮文化名人故居保护利用工作提上议程。目前,青岛市已遴选具备挂牌条件的故居名单42处,标识挂牌工程正在持续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