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十三五规划建议公布:打造10个次中心城市

06.01.2016  12:39

  “十三五”时期是青岛率先全面建成较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开启未来新征程,进而向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迈进,加快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的关键时期,“十三五”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实现和推进上述奋斗目标来制定。

  中国共产党青岛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研究了青岛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就制定“十三五”规划提出以下建议。

  一、率先全面建成较高水平小康社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一)“十二五”时期青岛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十二五”时期是青岛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这期间,国际金融危机余波阵阵、全球经济低迷,国内经济面临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严峻挑战。五年来,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批示精神,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落实省委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战略要求,坚持不懈地贯彻落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各项部署,以世界眼光谋划未来、以国际标准提升工作、以本土优势彰显特色,团结一致、攻坚克难,开创了青岛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

  五年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城市空间布局全面确立,全面实施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空间战略布局规划,城市空间布局趋于科学合理,城市空间发展方向和功能定位趋于清晰、明确,组团式、生态化的海湾型大都市建设格局全面拉开;融入国家战略实现重大突破,西海岸新区上升为第九个国家级新区,青岛获批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蓝色硅谷获批国家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青岛被定位为“一带一路”战略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城市和海上合作战略支点,中德生态园成为中德经济生态合作重要国际平台,城市全球战略和国际地位明显增强;城市功能显著提升,事关青岛未来发展的战略性工程海底隧道、跨海大桥、青岛北站等建成投入使用,轨道交通网络全面形成,新机场、济青高铁、青连铁路、城市地铁、龙青高速、青荣城际铁路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开工建设,公共交通、供水、供暖、供气等公共服务设施日臻完善;“转、调、创”取得明显成效,老城区企业“腾笼换鸟”转型升级,董家口港、邮轮母港、一汽大众华东基地、灵山湾影视基地等一大批事关青岛长远发展的骨干大项目加快实施,十大新型工业千亿级产业链、十个服务业千万平米工程、十大现代农业重点工程成效显现,产业转型升级迈上新台阶,服务业比重首次超过50%,经济总量连续实现四个“千亿元”跨越,迈上9000亿元新台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6万美元,城乡居民收入增幅高于全市生产总值增幅;蓝色跨越实现新突破,“一谷两区”加快崛起,标志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的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正式启用,国家深潜基地和一批大院大所落户青岛,海洋科技和海洋产业迅速发展,海洋经济比重超过20%;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形成,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持续提升,城乡统筹成效显著,率先实现就业、养老、医疗保险城乡服务一体化,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9%;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胶州湾水域面积实现历史性扩大,岸线和湾区水质明显改善,大沽河建成“洪畅、堤固、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走廊,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4.7%,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39.7%,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蓝天白云天数稳居全省前列;全面深化改革成效显著,聚焦中央省委部署要求、聚焦重点功能区、聚焦瓶颈难题、聚焦民生改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国际城市战略深入实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加快形成,对外贸易转型优化,利用外资规模稳居同类城市前列,对外经济合作水平大幅提升;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丰硕,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成功举办世界园艺博览会和世界休闲体育大会,文化强市建设加快推进,城市美誉度、知名度、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扎实有效,基层基础得到夯实,党风廉政建设成效明显。“十二五”规划主要目标即将全面完成,城市综合实力、现代化水平和国际化程度又有了大幅提高,为青岛率先全面建成较高水平小康社会,加快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