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开创社区文化馆新模式

05.05.2016  11:54

  近日,青岛市市南区香港中路街道新贵都社区、八大关街道八大关社区、八大峡街道团岛社区三家社区文化馆正式建成并免费开放,吸引了众多市民前去报名参加培训。这是市南区为顺应文化需求日益多元化、个性化和精细化的发展趋势,积极推进文化供给侧改革,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整合专业的培训机构、师资力量等优势资源,创新推出的社区文化馆新模式。

  开创社区文化馆新模式

  “新开的文化馆就在家附近,每天早上把孙子送到幼儿园后我就来了。”家住青岛市荣成路的黄阿姨成了八大关社区文化馆开放后合唱班的首批学员。据了解,新开放的3家社区文化馆首批学员有1000多名,与市南区文化馆实行总分馆统一运行、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模式,总馆制定文化服务标准、安排培训项目、统筹活动开展、下派业务干部和专业辅导老师,社区文化馆全年推出各类免费开放服务项目,形成总馆辐射、多点成面的基层文化输送网络。

  “我们希望通过整合专业文化资源,调动社会主体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新产品、新渠道培育,从而有效对接居民需求,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大众受惠’的大文化格局。”青岛市市南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徐婧说。

  市南区以区图书馆和区文化馆两个国家一级馆,以及专业音乐演出场馆青岛音乐厅为核心,打造了“三馆辐射、联动共享”的文化服务网络,目前该区已累计投入2000余万元文化事业经费,建成了65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以及65处社区休闲广场,实现了每个社区至少一处休闲广场的目标,并改造提升了10处综合文化站,打造了一批公共电子阅览室和特色图书室。

  菜单式课程精准输送

  “除了朗诵班,我还参加了舞蹈班、合唱班。”退休前就热爱文艺的张大姐报名参加了3个培训班,退休后的日子更是过得多姿多彩。

  据了解,首批开放的3个社区文化馆的场地及教学设备均达到了开馆的专业标准,排练厅、教室及各类文化培训设施一应俱全。“早在今年年初,我们就开始面向全区招生了,市民们报名非常积极。”市南区文化馆馆长董婷说,根据基层社区需求,市南区文化馆通过“菜单式点菜”最终确定了20余个培训班,涵盖了时装形体、中国舞、民族舞、吉他、合唱、朗诵等文化课程。

  “将文化培训、艺术辅导、艺术鉴赏等服务精准输送到百姓身边,构建起直达基层、高效精准的文化输送体系。”董婷说,通过对项目进行动态管理,市南区文化部门有效对接文化服务供给方和需求方的诉求,为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提供开放入口和合作机会,同时还根据群众需求和反馈意见,及时更新调整项目类型和形式,实现双向调节和动态管理,更好地满足群众多样化文化需求。

  零距离享受高品质文化服务

  在社区文化馆开馆之前,以往市南区的居民参加文化培训和活动,必须要到市里或区里的文化馆报名参加,时间和距离成本较高。社区文化馆的开放将专业的文化服务送到居民身边,让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公益文化培训、群众艺术团队辅导、艺术及非遗展览、社区公益文化课讲座、高雅艺术演出等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近距离满足居民多层次、多元化的文化需求,可以极大地节省市民的时间成本和距离成本,突破了传统文化馆服务位置固定、辐射范围有限等难题,实现文化服务“零距离”。

  除了社区文化馆,市南区的首个“社区音乐厅”也于4月30日在中山路社区正式对外开放。据了解,中山路社区音乐厅引入了“一天秋”丝竹乐团、青岛市交响乐团、民乐团等青岛市的专业院团力量,将每月最后一周的周六上午,定期推出“丝竹琴瑟”“艺术之路”“管乐雅韵”“戏曲杂谈”“最美和声”等一系列主题音乐鉴赏活动。

  “打造社区文化馆和社区音乐厅的最终目的就是能让百姓零距离感受高雅艺术的魅力,进一步提升时尚、高雅、品质的城区文化氛围。下一步我们还将计划在其他条件成熟的社区建设更多的社区文化馆和社区音乐厅。”徐婧说。

  据了解,目前市南区已经形成多点繁荣的发展格局,辖区内不仅集聚“露天剧场展示点”“社区阅读服务点”等文化公益场所,还有包括美术馆、博物馆、独立书店、咖啡馆等在内的“公益文化共享点”,为市民构建了更加全面的文化服务网络,提供内容更为丰富和优质的文化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