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校园足球联赛重装升级

20.05.2015  11:35

绿茵场上涌现好苗子

 

  进入五月,每到周末,在青岛城阳四中的足球场上,都奔跑着一群身穿各色球衣的足球小将,长传、抢断、过人、射门有模有样,很多孩子的身上,更不时闪现着天赋的火花……在青岛市“可口可乐·市长杯”校园足球联赛中,作为最能体现小球员潜力的关键年龄段,小学男子甲组向来是最受关注的组别之一,吸引了求贤若渴的足球俱乐部和初中布点学校的目光。而有了这个展示、成长和成才的大舞台,青岛这座足球城每年冒出来的好苗子也是层出不穷。

  身背代表着球队核心的“10号”、脚蹬C罗的刺客CR7战靴,一次次带球突破,上演“大四喜”,本届“市长杯”小学男子甲组小组赛第一轮,来自上清路小学的孙唯嘉再次技惊四座。虽然今年只有11岁,但这个从小视C罗为偶像,也和C罗踢同一个位置的男孩因为在校园足球联赛中表现突出,已经在学校里拥有了自己的一批粉丝,成为名副其实的“校园足球先生”。在上清路小学校队教练何平看来,孙唯嘉力量足、速度快、技术比较全面,还是个“靠谱”的队长,富有集体荣誉感。

  7岁半开始踢球,2012年初出茅庐拿下青岛市第一届俱乐部网点学校杯青少年足球比赛U9年龄组的银靴奖和“希望之星”;2013年第一次参加“市长杯”就和队友们一起夺得小学男子乙组亚军,也是学校足球队在该项赛事中的最好成绩,他的出色脚法和球感让场边的球探、教练都大吃一惊,一场比赛中圈射门就进了3个球(五人制);2014年更是凭借32个进球获得“市长杯”小学男子乙组金靴奖……正是在“市长杯”的赛场上,孙唯嘉被成功发掘,继而一步步地成长为校园足球明星,9岁进入中能U9梯队、现在是中能U12梯队队员,走上了一条好苗子可持续发展的成才之路。

“孩子很幸运,天赋早早被发现,又因为所在的上清路小学是中能校园足球网点学校,从小就有这么好的训练和比赛平台,还赶上了中国足球大环境的改善,现在踢球的孩子也有出路了。”孙唯嘉的妈妈孟萌告诉记者,如果当初学校没有引进足球俱乐部的合作,家长都不知道孩子会踢球,虽然刚开始担心踢球会影响孩子的前程,但后来发现,足球对孩子也有一种鞭策作用。就像孙唯嘉所说的,是足球教会自己坚强、坚持与责任。

 

球赛扩容今年更热闹

 

足球从娃娃抓起,不仅是一个响亮的口号,更是发展的基石。作为全国闻名的“足球城”,青岛有着浓厚的足球底蕴和氛围。在今年3月出台的《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明确将足球与育人联系在一起的背景下,在中国足球大环境明显回暖的情况下,岛城在校园足球领域率先走出了适合自己的道路。

放下书本,套上球靴,学霸也能瞬间变身“足球小将”……五一期间,岛城不少中小学生在绿茵场上度过了挥洒汗水、收获健康的“运动主题”假期。青岛市“可口可乐·市长杯”校园足球联赛激战正酣,经过25年的不断丰富和完善,这片“校园足球竞技场”已经成为岛城参赛队伍最多、参赛时间最长、参赛人数最多、比赛规模最大的一项标志性青少年传统体育赛事,其规模和影响力在全国同等城市中也是领先的。而随着足球热的升温,今年的“市长杯”足球赛不仅大幅扩容,而且在比赛质量上也实现了“重装升级”。

5月2日下午,在青岛理工大学市北校区的足球场上,开发区一中与青岛二中展开了“市长杯”高中男子组D组第四轮的一场争夺,青岛二中付出了三张黄牌的代价,最终以3比2险胜对手。“这是二中东迁后第一次参加‘市长杯’,我们这次还是重在参与。”一直在场边指挥的青岛二中队教练夏克林告诉记者,学生们很喜爱这项运动,有的队员还是带伤上阵,在场上拼抢相当积极。

这样的热情,正是本届“市长杯”校园足球联赛的一个缩影。在赛事承办单位、青岛市校园足球协会秘书长沙洪成看来,今年的“市长杯”有三大亮点。首次是机制上,随着大学首次参与“市长杯”,形成了大、中、小学四级联赛体系,而此前,驻青高校年度足球联赛已经停办了很长一段时间。其次是规模更大更全面,去年报名参加“市长杯”的有115支球队,共进行了280场比赛,今年的参赛队伍则比去年大幅增加,9个组别共计197支球队报名,将进行528场比赛,参赛人数也比去年翻了一番。此外,还补齐了小学女子乙组这个短板。“这个组以前没人踢,今年经过各方面的发动,小学女子乙组不仅有了,还报了多达22支队伍。”沙洪成介绍说,本届杯赛的参赛面相当广,“青岛所有的区(市)在所有的组别都有队伍参加。”第三个变化,是今年各参赛队都做了精心准备,进行了赛前训练,在比赛中,可以看出队员们基本都掌握了足球技术和知识,展现出专业风貌。

“今年的‘市长杯’足球赛是在一个好的氛围中,在好的政策引领下,形成了一个非常好的局面。”沙洪成认为,各队的参赛热情普遍比较高,也得益于《青岛市中小学足球后备人才招收办法(暂行)》的出台,对于参赛队和队员的积极性,起到引领、辐射和推动的作用。随着以“市长杯”为龙头的校园足球发展,将为青岛足球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