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着手规划“海绵城市” 雨天蓄水旱时释放

20.09.2015  09:42
今后,城市有望像海绵一样,遇雨吸水、蓄水,需要时“释放”利用,“逢雨必涝,雨停即旱”的状况将得到有效改善。

  今后,城市有望像海绵一样,遇雨吸水、蓄水,需要时“释放”利用,“逢雨必涝,雨停即旱”的状况将得到有效改善。昨日,山东省青岛市政府邀请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司长章林伟来我市举办海绵城市建设专题讲座,通过列举大量实例和数据,全面、系统地解读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技术及政策。记者从市城乡建设委了解到,目前岛城正在着手制定“海绵型”城市规划,加强城市水利工程建设,因地制宜地收集、利用雨洪水,下雨的时候“存起来”,天旱时给城市“解解渴”。

   小区绿地要“沉下去

  去年年末,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的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以下简称《指南》)发布实施,为各地深入开展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指导和依据。

  《指南》指出,海绵城市建设中的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的基本原则是规划引领、生态优先、安全为重、因地制宜、统筹建设。其与传统排水系统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回归自然的水文循环”这一理念创新,充分利用城市绿地空间、水系等,使其发挥“海绵”的积存、渗透、净化、释放作用。

  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司长章林伟在昨日的专题讲座中指出,在建筑与小区、城市道路、绿地与广场、水系等规划建设中,应统筹考虑景观水体、滨水带等开放空间,建设低影响开发设施,构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其建设将突破传统的“以排为主”的城市雨水管理理念,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生态化技术,构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对于建筑与小区,可以让屋顶绿起来,在滞留雨水的同时起到节能减排、缓解热岛效应的功效;人行道、广场可以采用透水铺装;有条件的小区绿地应 “沉下去”,让雨水进入下沉式绿地进行调蓄、下渗与净化,而不是直接通过下水道排放;可将小区的景观水体作为调蓄、净化与利用雨水的综合设施。

   因地制宜收集雨水

  我市是全国最严重的缺水城市之一,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仅为290.2立方米,为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3%。青岛城区年均可利用雨水资源量就达10亿立方米,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

  我市的目标是,建设具有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功能的海绵型城市。在节约用水方面,我市目前的做法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增加人工湖泊和小型水库的数量,收集更多的雨水;其次是鼓励推广小区内以及广场内建设蓄水池进行直接利用;另外,还将把公路以及广场等地方的硬化路面“软化”,铺设能渗水的路面。

  记者从青岛市城乡建设委获悉,我市市政、建设等部门已经初步形成海绵型城市框架,目前正在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扎实推进海绵型城市建设方面的技术规范、推进措施等前期工作。本次讲座的顺利举办,标志着我市海绵城市建设正式开始发力。


上半年山东外贸三大指标跑赢全国 本外币两指标创新高
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今天上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上半年全省进出口总值实现1.山东省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