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砸1亿争夺院士,山东最高科技奖背后是城市竞争

26.05.2017  06:51

  (原标题:青岛砸1亿争夺院士,山东最高科技奖背后是城市竞争)

  如果说由国家主席亲自颁发荣誉证书、奖金最高额度达500万元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代表了中国科技界最高水平的话,那么,展现山东创新发展能力的,无疑是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了。

  能在这个大会拿奖的主要有三类:高校、企业和科研院所。当科技创新能力对城市竞争力的影响越来越大时,对这种高端要素资源的争夺也变得空前激烈。

   高端人才引进,青岛奖1亿,广州奖10亿

  5月22日在济南召开的2016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青岛成了最大赢家,驻青岛的高校、青岛企业以及在青的国际专家,不仅斩获最高奖,还获得一项合作奖以及40个项目奖。其中,,一等奖7项,二等奖25项,三等奖8项,总共占去了全省授奖总数三成,达到历年来最高水平。

  梳理近几届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齐鲁晚报记者发现,2015年,青岛获得了一等奖项目8项;二等奖项目16项;三等奖项目7项获,获奖数量31项。今年,青岛获得的奖项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35%。

  作为GDP万亿城市俱乐部新晋成员,青岛市放了哪些大招,使它的“创新能力”在一年间有了35%的增幅?

  先看看青岛市的揽才力度吧。日前,青岛市发布了一则关于调整青岛市科学技术奖奖金的通知。青岛市科学技术最高奖从每人50万元提高至100万元;市自然科学奖、市技术发明奖和市科学技术进步奖的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奖金每项分别从8万元、4万元和2万元提高到15万元、10万元和5万元。

  齐鲁晚报记者注意到,济南市2004年设立科学技术奖时,最高奖奖金为30万,2008年调高到50万元,保持至今。而2002年实施的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奖金则由最初的50万元,2006年提高到100万元。

  除此之外,对青岛市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项目,经评审认定,将给予团队1000万—1亿元综合资助;新当选和全职引进的“顶尖人才”,可选择500万元生活补贴或200平方米左右免租金最长10年住房等规定。这一奖励已经跻身全国各省市扶持创新政策的“第一方阵”。

  齐鲁晚报记者搜索发现,对于引进的高端人才开出“亿元奖励”这个价码的城市不少。大连从2013年开始,引进或本单位培养一名院士,对引进或培养单位给予1亿元奖励。郑州从2015年规定,对郑州产业发展具有奠基性、战略性、支撑性的特别重大项目及团队“一事一议”,最高可获得1亿元项目产业化资金资助。广州市越秀区今年规定,对世界顶尖人才的专项扶持可达1亿元。而同城的广州开发区今年5月给的价码更高,其“黄金10条”中规定,杰出人才最高可获得2亿元资助,优秀人才最高可获得1.1亿元资助,精英人才最高可获得1200万元资助。对特别重大的人才项目,量身订制扶持政策,最高资助10亿元,支持力度可谓全国最大。

  山东的齐河虽然没有设“1亿元奖励”,但2015年这个县用一条招商引资新规给高端产业人才进行了“定价”,这条规定是“引进1名具有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水平的德州现代产业首席专家,视同完成1亿元招商引资任务”。齐河方面表示,这是按照“济北硅谷”的目标,为人才科技聚集创造洼地。

  上述市、区县的“亿元揽才计划”真是践行了一句话,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

   院士争夺战

  毗邻青岛世园会,紧挨中国海洋大学的地方,有一个由26栋多层小楼和3栋高层组成的办公园区,这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处初具规模的院士聚集区——青岛国际院士港的所在地。

  量身定做的“一院士配一多层小楼”的配备颇具新意,酒店公寓、人才公寓等配套一应俱全。同时,院士港紧邻就布局了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产业园区。“很多来过的院士团队,第一眼就看中了这里的条件和环境。”青岛国际院士港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刘国宁说。

  院士圈也是有“江湖”的,只要形成良性互动,就会形成“院士拉院士”。激光权威周寿桓是首批签约院士,不久就拉来另一个国内权威王立军。随之雪球越滚越大,国内激光界统共七八个院士,已有5个来加盟;现在又吸引德国等多个国家激光界权威……

  院士港启动不到一年之时,就成功引进了30多名国内外知名院士,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等。

  2016年,青岛人才总量已经达到169万,其中两院院士106人、“千人计划”专家166人。

  引进一个顶尖人才,往往带来一个团队;落地一个项目,就助推一个产业。2017年1月初,戴宏杰院士率领的“铝离子动力和储能电池创新团队”和青岛大学肿瘤精准医学人才团队,成功入选青岛市首批两个顶尖人才团队名单,各获得区市财政1亿元补助。这是青岛市首次尝试由“人才引进”提升为“人才团队引进”的一次创举。

  铝离子电池研发中心项目启动后,以戴宏杰为带头人的创新团队将从世界知名大学、一流研究机构、知名企业等引进核心成员4至5名;计划通过1至3年时间,形成30人左右的科研团队,致力于高性能铝离子动力和储能电池的研发。

   海大扇贝产学研项目3年利润9亿

  从人才到团队、再到项目,国内外各类高端创新资源在一座城市快速集聚,释放的能量将快速推动一个产业的发展。

  拿此次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来说,不同的获奖奖项背后,都站着一个热点产业。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纳米碳材料的表界面调控及其物理性能增强机理”成果获省自然科学一等奖。这个项目能为新能源电池的开发提供廉价的高性能电极材料,有助于解决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瓶颈。

  中国海洋大学“扇贝分子育种技术创建与新品种培育”属于海洋养殖业,培育出多个高产抗逆扇贝新品种,实现了大规模产业化推广养殖。“扇贝分子育种技术创建与新品种培育”项目近三年直接产值30多亿元、利润9亿元。

  团队拿到1亿补贴的戴宏杰介绍,他成立的铝离子电池研发中心,有望在三年内实现铝离子电池的产业化,使青岛成为该产业的发源地和产业化基地,引领新区乃至青岛市在该领域的研发和生产走在世界前列,其中能产生的经济价值可想而知。

  此次获得科学技术合作奖的德国人海因茨·罗尔夫·斯托克,从事溅射镀膜技术的研究工作近30年,也是烟台市“双百计划”特聘专家。2013年同烟台希尔德新材料有限公司合作,斯托克重点针对国内急缺的平板显示溅射靶材开展技术攻关,陆续推出了钼铌靶材、钼靶材等四项高端产品,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的空白,替代了美国霍尼韦尔、普莱克斯、日本日矿、东曹的同类产品,提升了山东省平板显示关键原材料的核心技术竞争力。

  英国人沙克?阿尔扎地毕业于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生物化学专业博士学位,是国际业界拥有昆虫信息素专利最多的专家之一,2016年被青岛市外专局评为高端外国专家。沙克?阿尔扎地博士自担任青岛罗素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以来,引进了多项食品卫生虫害防治领域的高新技术与产品。在他的指导下,罗素生物三年内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与技术已达全国行业领域的半数以上。

   半年引进20所高校,“滋养”创新能力

  高校和科研院所是重要的创新力量。在今年的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高等院校依然保持了原始创新方面的明显优势。在省自然科学奖和技术发明奖项目中,高等学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获奖数量分别占总数的72.7%和75%,仅山东大学就获得15项省科学技术奖,其中一等奖4项。

  随着高新技术产业被各地视为发展的战略高地,提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对高校资源的争夺也空前起来。

  仅去年上半年,青岛已与20所高校签约,有的建分校,有的建研究院。青岛还出台了《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引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在青高等教育机构(含军事院校)总数由目前的25所增加至50所以上。

  集中引进这些高校究竟为何?齐鲁晚报记者统计发现,多数与青岛合作的研究院属于“产学研型”和“专业型”。也就是说,引进这些高校主要目的不是招生培养人才,而是以科研和成果转化为主。

  今年2月,英国剑桥大学、山东大学和青岛市政府就签署了合作备忘录,此次合作将聚焦与创客紧密相关的创新转化领域,剑桥大学将在青岛建立世界最具权威性的创新转化研究机构。

  在《“十三五”青岛科技创新规划》中,青岛要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海洋、新材料、生物技术、新能源等领域,全链条部署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石墨烯、智能机器人、大数据及云计算、增材制造(3D打印)、新能源汽车、重大新药创制等一批重点专项。

  砸下如此巨大的资源、资金,青岛也收到了高新技术的丰厚回馈。目前,中国已经有12座城市GDP超过1万亿元,青岛是其中之一。分析人士称,青岛之所以能跨入GDP万亿元俱乐部,是因为持续坚持向产业链条上游突进,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据报道,2016年我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4692家。其中,青岛是唯一超过千家高企的城市,济南高企数量超过700家。青岛市目标到2020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由41%提高到46%。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