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的打印机!青岛育出3D打印巨无霸(图)

26.07.2016  13:42

    原标题:青岛育出3D打印“巨无霸

    3D打印飞机、3D打印建筑、3D打印牙齿……3D打印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全国的3D打印企业也如同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这些企业在桌面级、应用级乃至工业级的3D打印领域中不断探索。青岛有一家3D打印企业独辟蹊径,打造出了全国最大的3D打印公共服务平台,目前已汇聚了上千家3D打印企业,形成了3D打印全产业链,目前累计会员单位已经超过1000家。

     三年发展成全国行业领头羊

    自2013年三迪时空公共服务打印平台正式上线以来,迄今为止已经积累了超过1000家3D打印企业会员,并且为企业提供了超过65000条3D打印行业资讯,成为了目前国内公认最大的3D打印公共服务平台。三迪时空3D打印公共服务平台董事长李培学介绍,当初在创业的时候全国的3D打印企业已经非常多了,这个时候如果再创立一家相似的企业就会陷入同质化竞争,而当时这些3D打印企业大多是单兵作战,并且对3D打印上下游的信息并不是特别了解,于是决定创立一家专门服务3D打印企业的公共平台,3D打印企业在平台上能找到自己的市场,也能采购到自己所需要的零部件和原材料。

    李培学介绍,根据3D打印发展情况来看,3D打印的个性化及定制化的需求将被大大激发,未来3D打印产业发展中,关于模型设计、智能化制造以及新材料的研发都将成为影响3D打印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但起到关键性因素的,还是整合3D打印产业链的资源,将上下游企业涵盖其中,为大家提供一个优质的产业服务平台,合理配置资源,将3D打印与工业智能化制造升级概念做到极佳的契合。 3D打印后期必将进入到批量化规模化生产应用阶段,当然这必须借助网络平台。

     提供3D打印全产业链服务

    三迪时空公共服务打印平台主要包括3D打印云工厂和3D打印设计师的资源整合两大功能。3D打印云工厂是指整合3D打印设备和服务资源为平台用户提供打印服务,设备生产或服务商入住“3D智造云平台”,通过平台直接接受用户服务需求进行“生产”;整合设计师和爱好者资源:提供按需定制和模型分享,设计师的价值着重体现,按需定制:“3D智造云平台”有专业的设计师团队和模型库,从用户的自身设计、个人的创意想法及具体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深度的切合用户的需求,协助用户找到最适合实用的模型,为用户和设计师提供一个可行的个性化定制平台;提供模型资源的爱好者也可以从平台获得积分或者其他奖励。利用优秀的平台签约设计师的带动作用,可以启动在线教育模块和在线交流社区的不同细分板块,启动在线设计培训课程及设计师粉丝团的组建,可以线上线下地同步举办见面会、交流会。有效提高设计师及优质会员的积极性和自身价值的同时也将平台的活跃度提升到最佳效果。

     参与国家3D打印行业标准制定

    伴随着三迪时空在3D打印行业内影响力的逐步建立,今年6月,三迪时空受邀参加《增材制造技术、云服务平台模式规范》国际标准讨论会。对于企业来说,参与到国家标准的制定过程中来不仅是对企业在行业中地位的肯定,同时无形中也就掌握了话语权。李培学告诉记者,三迪时空公共服务打印平台是全国最早的一批3D打印服务平台,这些平台的出现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3D打印企业发展单兵作战的状态,让3D打印行业的发展更加规范,因此国家在出台3D打印领域国标的过程中,不但考虑到了3D打印企业的国家标准,同时也为3D打印服务平台出台了相关标准。

      青岛打造3D打印产业新高地

    ■2014年,市发改委发布《青岛市十大新兴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其中明确提出依托骨干企业和科研机构,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努力实现3D打印技术及产业化突破。

    ■到2020年,全市实现商用型3D打印机、打印材料及3D打印生产服务产业化,培育出若干个居国际同行前列的品牌企业,到2020年,产值达到100亿元,增加值达到25亿元。

    ■在高新区规划建设青岛市3D打印产业园,着力推进与中科院、西安交大、华中科技、清华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设3D打印电商服务、技术服务、生产服务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完善3D打印产业链条,努力打造国内3D打印研发和产业化高地。

    ■加快推进尤尼科技生物医用3D打印机、海尔集团高端个性化定制产品3D打印制造关键技术及创新商业模式、青能所生物3D打印墨水、奥德莱桌面型3D打印技术、科海工业3D快速成型服务、希迈科快速成型设备和软件、三迪时空3D打印服务平台、前哨精密3D打印技术及个性化定制平台关键技术等一批3D打印研发攻关及产业化项目建设。

     3D打印总部基地落户高新区

    总投资5亿元的3D打印创新产业园项目已落户高新区,将建设全球首个3D打印总部基地、研发基地、教育培训基地、电子商务基地、孵化基地、创客基地。世界3D打印技术产业协会首席执行官罗军告诉记者,高新区现有的3D打印场地只是一个展示和办公场所,而要形成产业必须要建设产业园。规划的产业园位于火炬路,占地70亩,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预计3年内完工,预计引进3D打印企业300家,园区工作人员超过4000人。单3D打印就业培训来说,一年计划培训两万名3D打印人才。 “把青岛打造成为3D打印人才的黄埔军校,这就需要依托产业园,所有产业园内成熟企业都可以培训学员,让学员在实践中快速掌握打印技术。”罗军介绍,3D打印要想快速发展,必须首要解决人才问题,产业园必将在人才教育方面带来革命性的变化,而产业园还有3D打印线上推广平台,将3D打印电子商务发展得更成熟。此外,产业园还将加强研发,让3D打印向更多的行业拓展。

     李培学:

    已在全国设立10家分公司

    在同事和朋友的眼中,李培学是个不折不扣的空中飞人,一年365天中他大概有300天奔波在全国各地。尽管三迪时空是一家网络平台,但李培学却十分注重线下沟通,对于三迪时空的会员企业,他都尽量做到去企业的实际调研,面对面地了解会员单位的实际需求,并根据他们的要求对三迪时空的功能进行不断地完善。李培学的努力没有白费,三迪时空已经在全国设立近10家分公司。在李培学的微信朋友圈里,定位最多的地方就是全国各大城市的机场,上午还在北京分公司视察工作,晚上就继续到深圳公司调研,全国各地到处飞已经成为了李培学工作的常态。李培学告诉记者,他的梦想就是把三迪时空打造成中国3D打印行业的阿里巴巴。(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李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