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西海岸新区:国家海洋强国战略重要支点

21.03.2016  12:06

  2014年6月3日,青岛西海岸新区获得国务院正式批复,成为第九个国家级新区,同时也是2014年1月国务院出台《新区设立审核办法》后批复的第一个新区。新区陆域面积2096平方公里,海域面积5000平方公里、海岸线282公里,辖26个街镇、1221个村居,总人口180万。

作为国家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青岛西海岸新区承担着先行先试、提供示范的重要使命。承接新战略、培育新产业、建设新城区、探索新机制,青岛西海岸新区主动引领新常态、担当排头兵,改革发展实现新突破。

2015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600亿元、增长12%,总量列国家级新区前三强;公共预算财政收入198亿元、增长12.8%;实际到账外资17.4亿美元,外贸进出口216亿美元。

一、综合优势

一是区位条件优势。新区位于京津冀都市圈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紧密联系的中间地带,是沿黄流域主要出海通道和亚欧大陆桥东部重要端点,具有辐射内陆、连通南北、面向太平洋的战略区位优势。

二是海洋科技优势。新区集聚了中船重工711所、702所、725所、电子41所等科研机构近200家,其中国家级科研机构24家。“科学号”海洋考察船停泊在海西湾,“海洋石油201”、“深潜号”、“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主推进电机等均由区内企业自主设计和研发制造,深海海工装备制造跻身世界前沿。建设国际海洋人才港、国际海洋信息港、国际海洋产权交易中心“两港一中心”高端海洋要素支撑平台,拥有9所高校,在校大学生15万人,各类人才近40万人,其中驻区院士和项目合作院士达到34人、中央“千人计划”18人。

三是国际航运优势。青岛港是世界第七大港口和我国五大外贸口岸之一,位于新区的前湾港和董家口港是面向国际主航道的深水大港,与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个港口建立贸易往来,建有国家原油战略储备基地,全国重要的铁矿石、原油、橡胶、棉花等战略物资中转基地,中国北方最大石油液化天然气接收基地,在我国对外开放和战略物资运输保障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

四是产业集聚优势。新区是我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海洋新兴产业集聚区,培育形成了航运物流、船舶海工、家电电子、汽车工业、机械装备、石油化工六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海洋经济特色鲜明,2015年预计实现海洋生产总值670亿元,占全市总量的38%。

五是政策环境优势。新区集聚了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青岛前湾保税港区、西海岸出口加工区、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中德生态园、凤凰岛旅游度假区等6个国家级园区,胶南经济开发区、青岛临港经济开发区、琅琊台旅游度假区、灵山湾旅游度假区等4个省级园区,是全国国家级园区数量最多、功能最全、政策最集中的区域之一,园区集聚、政策叠加的创新开放优势突出。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是首批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二、功能定位

根据国务院批复,国家赋予青岛西海岸新区的使命和要求,概括起来就是“一个主题、两项使命、五大定位”。

一个主题”:即以海洋经济发展为主题,打造海洋强国战略支点。

两项使命”:即发挥好新区的两个作用,为探索全国海洋经济科学发展新路径发挥示范作用,为促进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率先转型发展、建设海洋强国发挥积极作用。

五大定位”:即建设“四区一基地”,海洋科技自主创新领航区、深远海开发战略保障基地、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海洋经济国际合作先导区、陆海统筹发展试验区。

根据国务院赋予的功能定位,确定新区发展总体思路是:承接新战略、培育新产业、建设新城区、探索新机制。

三、空间布局

主动融入青岛新一轮空间发展布局,坚持“东部优化、西部提升、中部崛起、南部拓展”的原则,优化形成“一核双港、九区联动;生态基底、轴带贯通;组群发展、产城相融”的空间布局,构筑青岛“三城联动”发展的重要一极。

——一核双港。一核,就是由东城区、西城区和中部灵山湾影视城共同组成新区主城区;双港,就是前湾港区和董家口港区。

——九区联动。以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前湾保税港区、董家口循环经济区、中德生态园、古镇口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西海岸国际旅游度假区、海洋高新区(青岛中央活力区)、现代农业示范区“九大功能区”,作为新区开发开放的主战场,发挥功能区主体、主导作用,承接落实“五大定位”,推进功能区联动发展,支撑带动全域发展。

——生态基底。坚持生态理念,将山系、水系、森林、海岸、岛屿作为城市的天然基质和依托,以绿色作为新区的底色,将新区发展的蓝图描绘在生态规划的绿图之上。

——轴带贯通。依托生态绿轴、城市发展带、近海开发保护带“三条轴带”和“七纵七横”主干路网,将东西长77公里、南北宽30公里的带状城区贯穿起来,构成通透的布局,观海见海、观山见山,山海城融为一体。

——组群发展。按照“规划为先、设施为要、文化为魂、生态为基、产业为根、特色为本”的发展思路,构建“主城区—城市特色组团—特色小镇”梯次推进的新型城镇化体系,统筹建设灵山湾影视城、董家口新港城、古镇口海军城、王台国际城,规划建设一批特色小镇,建立优势互补、协同推进、规模适度的城市组群。

——产城相融。抢抓新一轮产业革命、技术革命和新型城镇化的机遇,按照第三代科技园区和城市模块的建设理念,推动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同步推进、相互促进,产业与城市功能融合、空间整合,实现“产城一体化”发展。

四、愿景目标

发展愿景:实施海洋战略,率先蓝色跨越,建设美丽新区。

——实施海洋战略。以服务海洋强国战略作为新区的历史使命,坚持走陆海统筹、依海富区、以海强区、人海和谐的发展路子,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强化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增强海洋科技创新能力、资源开发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

——率先蓝色跨越。主动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省委省政府“一个定位、三个提升”部署要求和青岛市委市政府“实现蓝色跨越”的战略部署,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和青岛建设蓝色经济领军城市中担当排头兵,向海洋进军,率先走向深蓝、走向高端。

——建设美丽新区。通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彰显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城乡一体的宏大之美、城市精品的雅致之美、宜居幸福的愉悦之美,让新区成为人们圆梦的地方。

发展目标:到2016年,力争地区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总量居于国家级新区前三位,全面完成新区建设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比2014年翻一番,在全国率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率先建成现代海洋经济体系和美丽海洋新城;到2024年国务院批复新区设立十周年之际,再造一个青岛的经济总量,基本实现国家对新区的功能定位,基本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品质化的美丽新区。

五、产业发展

突出“蓝高新”,加快“转调创”,推进创客创业创新创意,以高端、高质、高效为方向,以先进制造业、高端服务业为支撑,构建“616”现代产业体系。

提升六大支柱产业。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新装备、新材料等手段,提升航运物流、船舶海工、家电电子、汽车工业、机械装备、石油化工等六大支柱产业,拉伸产业链条,向价值链高端拓展,通过转型升级行动推动传统产业再创新优势。

培育十大新兴产业。采取引进、嫁接、裂变等模式,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海洋生物、节能环保、新材料、旅游度假、通用航空、科技服务、文化创意、蓝色金融、生命健康产等十大新兴产业,逐步打造生态型、智能型、微纳型、服务型、融合型的新兴产业集群。

打造六大特色产业。依托城乡一体、产城相融、陆海统筹的独特条件,推进差异化、精深化、品牌化发展,打造影视产业、港口贸易、游艇邮轮、军民结合、特色农业、绿色食品加工等六大特色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