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部分医院取消门诊成人输液 实验揭耐药细菌有多强

16.07.2016  19:03

  青岛部分医院取消门诊成人输液

  输液座位全都空无一人

  从医学角度来说生了病“能吃药就不打针,能打针就不输液”。但是很多人习惯于一生病就输液,而不知其中的危害。不过这种情况可能会有所改变,青岛的部分医院已经取消门诊成人输液。

  青岛部分公立医院取消门诊成人输液

  上午9点,《每日新闻》记者走进青岛开发区第一人民医院的成人门诊输液室,跟往常10个护士都忙不过来的繁忙景象截然不同,48个输液座位全都空无一人。护士介绍,今天只有两个人输液,而且是之前开的药还没有打完。以往最繁忙的时候,这里能坐满五分之四。

  从输液室墙上贴着的“门诊无输液”宣传海报上,我们能找到患者骤然减少的原因,从11号开始这里除儿科门诊急诊科和感染科外,其他科室全面取消门诊输液,大夫在门诊上也开不出输液用药。

  在青岛海慈医院,记者已经找不到原有的门诊成人输液室,只有一张输液室迁至急诊成人注射室的提示。

  记者看到急诊输液室里正在输液的患者稀稀落落,护士介绍,青岛海慈医院在6月7号也取消了门诊成人输液室,现在合并到急诊输液室,面积也不足以前的一半,病人数量大约减少了三分之二,而这些改变都是因为相关政策的要求。

  青岛海慈医院副院长张文理表示:“按照国家和省加强门诊输液病人的管理特别是加强抗生素使用管理的文件要求,对门诊取消53种疾病的门诊输液,考虑到除了53种疾病还有其他疾病病人输液需要,我们就把门诊成人输液室与急诊输液室合并在一起。”

  记者了解到,我国目前还并未在国家层面对医院门诊输液做统一规定,而早在去年年底,青岛市立医院就已经取消门诊成人输液,现在需要输液的患者都集中在急诊输液室,人数也不多。记者从院方了解到,取消门诊输液并未对医院造成太大影响,不过当初取消的原因与前两家不同,是为了实行分级诊疗,合理利用医疗资源。

  很多患者对输液的认识存在误区

  听说以后不能在门诊输液,很多市民还是有些担忧,认为“打针比吃药见效快”。青岛开发区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李主任告诉记者,有这样想法的患者还大有人在。患者有这种看法主要还是对输液的认识存在误区,很多日常疾病像普通感冒咽炎等并不需要输液就可以治疗痊愈,输液只是缓解当时的症状,后期治疗还要持续给药,很多患者对输液带来的副作用认识也不够全面。

  青岛开发区第一人民医院医生告诉记者:“临床经验观察来看,输液过多造成肝脏内脏的负担。第二影响病人整个身体平衡状态,电解质失衡。第三看不见的微颗粒输入人身体存在不必要的潜在危害。”

  记者从医院了解到,目前输液药物中70%都是抗生素类的消炎药,现在各大医院加抗生素的使用已经加强了管理,因为滥用抗生素可能会带来更严重的危害。

  青岛开发区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告诉记者:“滥用抗生素造成细菌耐药,真的得了感染,就无药可治。打个比方最常见的结核病,现在就很难治了……现在医院超级细菌感染几乎都遇到,这个都与滥用抗生素不无关系。”

  遭遇超级细菌后果真的很严重

  国家发改委2010年一项调查数据显示,我国一年医疗输液104亿瓶,相当于人均输液8瓶,远远高于国际上人均输液2.5至3.3瓶的水平。还有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年用抗生素占世界一半,高达16.2万吨。

  别以为抗生素滥用的危害,只是说说这么简单,其实,我们的身边并不少见。

  武汉的严先生,平时除了胃疼,身体一直很好,但最近不知道怎么了,多个器官突然出现衰竭症状。经过抢救,严先生有所好转,但他为什么会出现多器官衰竭呢?医生发现严先生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用药习惯。那就是:严先生只要一胃疼就吃阿莫西林,这个习惯已经有八年了。除了胃疼,如果出现感冒发烧,严先生更是要加倍服用阿莫西林。把抗生素当成万灵药的习惯让医生吓了一跳。医生怀疑器官衰竭的与滥用药有直接联系。

  相比之下,深圳市民75岁的张大爷病情更为严重,被医生宣布:可能无药可救,面临死亡。他怎么也想不通,一个慢肺阻,怎么会导致如此严重的后果。

  十几年前张大爷患上慢阻肺,抗生素成为常备药。最近半年症状加重,用尽各种高档抗生素,病情却不见好转。经过检查才发现,他感染了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南医大深圳医院呼吸内科医生荣艳介绍,这种细菌对八大类的抗生素全部是耐药的,包括国内市面上有的药,基本上都是耐药的。(记者 袁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