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非遗:胶东一绝饽饽榼子

02.02.2015  21:03
近日,山东青岛市民40年收藏5300余个“饽饽榼子”的新闻在网上掀起热议。

  近日,山东青岛市民40年收藏5300余个“饽饽榼子”的新闻在网上掀起热议。据悉,该市民已被确定为收藏“饽饽榼子”数量最多的吉尼斯世界纪录。提到青岛的榼子,即墨葛村最有发言权,整个葛村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榼子作坊。作为非遗项目,“葛村榼子”的传承人王承厚,专心从事榼子制作技艺三十多年,所做饽饽榼子深受客户欢迎。

  榼子制作单调乏味

  临近年关,即墨葛村的王承厚开始了一年最忙碌的时候,订购榼子的客户呈现井喷,通宵赶活再所难免,这对纯手工制作榼子的王承厚来说又是一个新的挑战。记者见到王承厚的时候,他满身木屑还未来得及清理,朴实的装扮,根本看不出他就是大名鼎鼎的“葛村榼子”传人。

  王承厚的榼子工作室设在自己的农家小院,南屋储藏原材料,主要是优质梨木,北屋则是工作区域,工作室和成品榼子都在这里。近40种不同类型的刻刀、各式纸板模子、锤子剪子……各种工具规整的摊在地上,而一段粗壮结实的原木墩就是陪伴了王承厚多年的简易工作台。

  为了赶活,王承厚已连续多日没有好好休息了,疲倦神态溢于言表。16岁就开始学做榼子的王承厚来年就52岁了,致力榼子技艺三十余年,获得客户和村民公认的“好人品加好技术”。

  谈感受,王承厚概括为“枯燥、乏味、精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制作各式榼子已成为王承厚毕生的事业。单调乏味的重复工作,王承厚的大脑中时常会出现放弃的念头,每当说到这里,他总是皱着眉头、心事重重,这个决定似乎对于王承厚来说是痛苦的、很难决定的。“每当有这个想法的时候我都感觉是不负责任的。”他说。

  选料、构思、画轮廓、一层层雕刻,每一步王承厚都倍加小心,只要刻错一步就会前功尽弃。长时间的低头雕刻,使年过五旬的王承厚背更弯了,布满老茧的双手记录了王承厚的榼子之路。

  制作过程中,偶尔出现的工艺突破时常会给王承厚带来小小的惊喜。王承厚介绍道:“最考验一个榼子艺人基本功的是福字反刻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