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人青州古城演奏挫琴 多数游客称“没见过”

11.02.2016  12:00
非遗传承人青州古城演奏挫琴 - News.E23.Cn
乐器“活化石”——挫琴 - News.E23.Cn
非遗传承人青州古城演奏挫琴 乐器“活化石”奏出《喜洋洋》 - News.E23.Cn
来源: img01.e23.cn

  非遗传承人青州古城演奏挫琴

  乐器“活化石”——挫琴

  非遗传承人青州古城演奏挫琴 乐器“活化石”奏出《喜洋洋

  挫琴,一种在中国古代乐器史上曾经消失的乐器,在“非遗”普查中被重新发现,使得中国弦乐的历史比西方早了1500年,如今这种被称为“活化石”的乐器又在青州古城街头巷尾响起,为这个新年增添了几分复古的气息。

  青州古城街头,一首青州风味浓厚的《茉莉花》,吸引了众多古城游客驻足倾听,然而大多数游客都没见过这种乐器。

  说起挫琴,人们会感到陌生,说起“筑”却是家喻户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战国末年高渐离易水边击筑为荆轲送行的故事流传千古,筑就是挫琴的前身。青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马爱娟介绍:“挫琴跟那个筑是同宗同源,我们知道刘邦的夫人戚夫人是击筑高手,有人也认为它是打击乐器和弦乐器的鼻祖,中国音乐学院的教授来考察之后认为它是化石乐器,是古董级别的一样。”

  这种充满传奇色彩的乐器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竟然从历史记载中消失了,幸运的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文化普查中,它在青州北城农民赵彩云家被重新发现。然而几经坎坷和变革,挫琴随着赵彩云的去世再次沉入历史。为了纪念祖父,赵兴堂凭着记忆做出了挫琴。“我53年也就六七岁,背着琴跟他一起去冯家花园看铁树开花,解放了大家都很欢喜,他拉挫琴很多人来围观,都没见过这个琴,印象很深。我和祖父感情很好,耳濡目染,他肚子里有很多曲子。”

  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也让这种化石级别的乐器又活了起来。马爱娟表示:“现在很多非遗传承人为生活所迫可能不能常年来演示,我们就是政府买单、群众受益,把这些懂挫琴演奏和制作的人推向街头,做免费的展演和传承,现在赵兴堂自己带的学生就有20多位了。”

  历史的就是世界的,让世界看到历史,赵兴堂的使命感更重了,临近春节,古城探景的游客络绎不绝,虽然气温低至零下6度, 70岁老人仍然坚持每天来到古城街头为游客演奏。“哪里需要我,我就不打折扣地去。”

  新年、古城、挫琴、老艺人,一首复古气息浓厚的《喜洋洋》带游客追忆过去,憧憬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