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非遗园今年10月将基本建成开园

03.09.2014  20:27

  济南市非遗园中的”非遗小镇“主体已完工,进入装饰装修阶段。按照规划,这里将成为整个非遗园的主出入口。园区开放后,这里将邀请非遗传人进驻,现场加工制作非遗产品,实现与游客互动。

  如果把小清河济南段比喻成一条长龙,那么位于龙头位置的非遗园、位于龙尾位置的华山历史文化公园和位于龙腰的北湖片区,托起了整个滨河发展带。这是济南市正在崛起的一条经济隆起带和发展增长极,不远的将来,省会济南的城市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将因之而改变。

  白天在全国规模最大、档次最高、项目最全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体验一把大型过山车的疯狂;晚上来到西部新城省会大剧院,欣赏一场世界经典芭蕾舞剧——这样的精彩生活将在今年10月份的省会济南变为现实。

  记者日前从槐荫区政府出发,穿过西站片区,绕过小清河,再从吴家堡街道办一路向西,就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项目的施工现场。记者看到,园区雏形已经成形,所有室内项目的建筑基础施工全部完工,部分项目主体也已完工。“按照计划,今年10月份将基本建成开园。”投资方华强集团现场管理人员指着将成为整个非遗园主出入口的非遗小镇告诉记者。

  “建设‘非遗园’是济南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加快文化强市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传承文化遗产,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和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范化、集约化、产业化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在2012年12月18日上午的“非遗园”项目奠基仪式上,济南市长杨鲁豫致辞。

  规划图上显示,该项目规划用地1000亩,总投资约28亿元,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馆、园区景观、大型游乐及园区配套设施等。园区内总建筑面积约145300㎡,水域面积约43203㎡,分为民间音乐舞蹈区、民间戏曲区、杂技与竞技区、民间节庆区、民间传说区、神秘文化区、民间手工艺区和综合项目区等八大功能区。

  “作为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内容、以高科技为手段、以文化体验旅游为形式的新型文化产业项目,非遗园建成开园后年接待能力有望达到300万人次,实现直接销售收入6亿元,差不多是目前济南市所有公园门票收入的总和;预计带来直接和间接的消费拉动超过30亿元,带来1500个直接就业岗位。”槐荫区相关人士介绍。

  “非遗园没有一个项目是照搬方特欢乐世界,游客来到这里将有完全不同的体验。”同样都是由深圳华强集团大手笔投资建设的大型游乐园,非遗园项目华强建设指挥部负责人的一席话打消了很多人的顾虑。民间传说区、神秘文化区和民间戏曲区等非遗园的8个区域内16个主题项目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都能找到自己的出处。中国传统四大悲剧爱情故事:牛郎织女、孟姜女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和水漫金山在非遗园都有各自对应的游乐体验区,让观众在惊险刺激之余,接受传统中国文化熏陶。

  “比如,西游记火焰山就是一个飞翔式历险项目,一座正在往外喷着火苗的高山与西域色彩建筑连在一起,而山下的洞门口则有两条恶龙看守,游客将乘坐抓举式室内动感车前往《西游记》中的火焰山,与孙悟空一起上天下地,感受独一无二的神奇与刺激。而女娲补天项目建成后,游客将穿越到上古时期,体验真实的惊天浩劫,跟随女娲完成补天救世的壮举。”该负责人告诉记者。

  “目前,为项目配建的济齐路拓宽改造、非遗园东路、非遗园西路等配套路网工程正在紧张施工中,特别是齐鲁大道北延跨京沪铁路和小清河‘双跨桥’建设已接近尾声,以后再到非遗园,从经十西路直接穿过西站片区,一路通达就能到非遗园了。”据槐荫区相关人士介绍,加上已经通车的二环西路高架路和将要动工的济齐黄河大桥,非遗园周边将形成向南与京沪高铁相连,向北与绕城高速相通,向东直接连通主城区的立体交通网络。

  “非遗园最直接的受益者就是吴家堡片区。”吴家堡街道办负责人告诉记者,从偏居于省城西北一隅到将来的四通八达,从落后的乡村到村庄整合后整体环境的改善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去年底才正式撤镇设办的吴家堡,将迎来腾飞的新机遇。

  在济南的经济地图上,非遗园对于济南的意义显然不止于一个吴家堡。通过准确定位和科学规划,非遗园片区将逐步被打造成为集文化体验、游憩休闲、特色商业于一体的现代化、高标准、多功能跨河新区和生态、文化、休闲特色区域。南与西部新城西站片区一河之隔、北靠槐荫区重点打造的国际旅游度假区,非遗园将昂起济南滨河发展带的“龙头”,成为省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新引擎。

  (大众日报)(记者 晁明春 通讯员 冯文花 王笑)

  原标题【 济南非遗园今年10月份将基本建成开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