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撞脸”最新:鑫复盛创始人照片悄换素描,但坚称未造假 马氏膏药:维权

13.09.2019  20:11

    2019年8月28日青岛电视台新闻栏目《今日》播出了鑫复盛“非遗”涉嫌造假事件,节目时长7分钟左右。 点击查看完整》》

    “在贴马氏膏药时,意外发现包装上的头像眼熟,上网一查发现,卖肉食的鑫复盛创始人周方绪跟马氏膏药传承人马明仁长得几乎一模一样!”日前,有网友向媒体爆料上述发现。一个生活在1855年前后的山东青岛人和一个生活在1900年前后的陕西宝鸡人“撞脸”了,到底是巧合还是错用?经记者采访调查确认,照片上的人物实为马明仁。而鑫复盛对外宣称的“五代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由此被指涉嫌造假。马氏膏药一方也发表了最新回应,表示将进行维权。根据《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相关规定,若查实造假,将撤销称号,并收回补助经费。近年来,“非遗造假”事件频上热搜,有关专家认为,这是一种文化腐败。

    比对:两张肖像竟有99.99%的相似值 网友:被愚弄了智商

    部分媒体及网友发现,鑫复盛曾在其天猫、京东、苏宁易购等电商平台官方旗舰店的宣传页面中,均提到其被列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并均配有一张“五代传承”的人物照片矩阵,上面写到:“创始人为周方绪,清咸丰5年(甲寅年1855年),制作工艺创始期……”,并在一旁附上了周方绪的照片。

    “撞脸”问题被曝出后,不少媒体记者和网友通过智能识图软件进行了详细识别比对,发现该头像与马氏膏药的第三代传承人马明仁的肖像竟有99.99%的相似值。此结论一经发出,全网哗然。“怎么祖宗都能搞错”、“五代传承难道是假的”……不少购买过鑫复盛产品的网友纷纷表示被“欺骗了感情”、“愚弄了智商”。

    调查:“国家级非遗”马明仁膏药首度回应:准备维权

    据了解,马明仁膏药现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由晚清名医马六懿创制于咸丰十年(1860年),第三代传承人马明仁1905年出生在太白山脚下(今陕西宝鸡),因增加数味太白山独有的野生草药入膏,使马氏膏药更为知名,他于1958年逝世。目前,马明仁膏药铺已有千余家门店,分布在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记者查询获悉,该品牌在青岛共有7家分店。近日,记者来到了位于青岛市市北区人民路上的马明仁膏药铺,该店的牌匾在显著位置张贴着马明仁先生的真人肖像照片。

    当记者询问起两品牌头像“撞脸”一事,店员表示很震惊:“奇怪!看照片的确非常像!我们是马氏膏药的加盟店,对历史、商标了解的不那么透,不过,据了解这张应该是马明仁先生本人的实拍照片。”随后,记者又来到青岛市城阳区泰城路马明仁膏药铺采访,该店店长崔女士也表示了惊讶:“第一次听说!头像真的很像,我会把这件事反映给总部,如果公司查实侵犯了我们的合法权益,一定会追究!”她表示,之前对鑫复盛的酒店和肉食有所了解,并且自己的店距鑫复盛大酒店其中一个店仅5公里,“鑫复盛的老总和员工路过我们店时也不抬头看看?我们这个照片应该是马明仁老先生在上世纪初,大约在清朝末年拍摄的”。马氏膏药流亭店店长还透露称,盗用马明仁先生肖像一事,鑫复盛已经知晓,并且正在匆忙查删。该店主表示:“已向马氏膏药山东区反映情况,而总部也已知道了此事,准备维权了!”随后,记者致电马明仁膏药总部客服,对方明确表示:“商标负责人会处理”。

    图片说明:马明仁膏药铺青岛市市北区人民路店外景,传承人马明仁的头像镶嵌在牌匾上,十分醒目。

    图片说明:马明仁膏药铺青岛市市北区人民路店外景,传承人马明仁的头像镶嵌在牌匾上,十分醒目。

    回应:鑫复盛坚称“照片就是周方绪” 调查:其第一二代传承人照片也悄变素描画

    创始人的照片怎能搞出乌龙?记者为此致电鑫复盛大酒店,对方回应的态度很坚定:“照片就是周方绪,我们是国家承认的非遗,店里都有证书,你可以来看!”但同时记者调查发现,鑫复盛一方面回复起来“言之凿凿”,另一方面却已悄悄撤掉了其部分官网、电商平台的“撞脸”照,换成了一张与此前毫不相像的素描画。

    与此同时,记者还发现,鑫复盛获得入选山东非遗名录称号的“流亭猪蹄”技艺传承列表中,第一代传承人周应林(1872-1901)、第二代传承人周中典(1902-1934)的实拍肖像也换成了与之前的实拍照大相径庭的简笔人物素描。而第三代传承人周正诺、第四代传承人周钦公的新版素描像则还原了此前的真人图片。继创始人“撞脸”后,鑫复盛第一、第二代传承人是否也存在类似问题?记者将进一步追踪调查。

    截稿前,记者接到热心网友新留言。他们在检索相关历史资料时发现,现代照相技术最早大约是在1840年前后传入中国,彼时青岛尚未开埠。如今的西流亭村当时也是以渔盐农耕为主的落后村落,且1855前后,正处在晚晴咸丰年间,水灾、蝗灾饥荒不断。该品牌的初代创始人是否可以新潮到能够实拍照片,并且可以研发出得以传承半年的猪蹄烹饪技艺?其后的清末及民国初年的传承人的相关资料是否真实?值得推敲和商榷。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校人士告诉记者,历史是个严肃话题,非遗更是对历史真实的尊重和发扬,容不得半点马虎。他期待众多正在申请非遗和已经成为非遗的品牌,能够以严谨的态度面对历史、祖先、主管部门、品牌、市场和公众。

    图片说明:目前,鑫复盛旗下多个平台已换上该图,其中,创始人周方绪的头像与此前大不相同,第一代传承人周应林、第二代传承人周中典的实拍肖像也换成了简笔人物素描。

    图片说明:目前,鑫复盛旗下多个平台已换上该图,其中,创始人周方绪的头像与此前大不相同,第一代传承人周应林、第二代传承人周中典的实拍肖像也换成了简笔人物素描。

    追访:地方志显示咸丰年间正值饥荒,西流亭村民:90年代开饭店才开始做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除了鑫复盛的创始人照片被质疑造假外,也不断有媒体及网友提供资料及证据显示,其此前对外宣称的“五代传承”、“百年传承”的说法也疑似造假。记者了解到,2011年,在济南黄河出版社出版的《流亭街道志》中,记载着“咸丰元年,秋,虫灾,发生饥荒,咸丰七年蝗虫吃谷,咬人,人们只好在夜间收获,饥荒发生。

    此外,书中还记载着“1906-1962年期间,人们以菜包为主食,1962年后,温饱仍不足,1980年后,杂粮,面粉,鱼,肉增多。”鑫复盛的创始人是否能在咸丰5年(甲寅年1855年),也就是饥荒年间,制作猪蹄工艺,还有待推敲。另外,记者发现,该书中没有任何关于鑫复盛周家猪蹄“五代传承”的记载。

    “我们村里做小买卖,都是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最早也不过是1985年之后,此前是不允许做个体经营的,都是集体经济。”西流亭村一位老村民告诉记者,这项“山东省非遗”的第五代传承人周相贤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开饭店,后续开始在店内烹饪猪蹄,至今也就20多年的历史。

    法规:隐瞒或提供虚假材料,应予以撤销,并全额收回其获取的补助经费

    鑫复盛制作流亭猪蹄的历史到底有没有160余年的历史?其“百年传承”的说法若不成立,那么其入选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名号似乎也站不住脚。记者查询了解到,2015年山东省颁布的《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其中第十六条规定: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在一定区域内世代相传;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并在当地有较大影响。

    “非遗”不仅是名誉,更意味着巨大的品牌收益,以及来自各级政府及文化主管部门的可观的相关政策支持和补助经费。那么,如果某项非遗项目被查实造假,将面临怎样的处罚?《非遗条例》第四十三条规定:违反本条例规定,在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过程中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取消参评资格;已经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由公布该名录的人民政府予以撤销;已取得代表性传承人资格的,由认定该资格的文化主管部门予以取消,并全额收回其获取的补助经费。

    专家:“假非遗”频上热搜,非遗造假的本质是“文化腐败

    对外宣称的“创始人照片”、“五代传承”、“山东非遗”频频被质疑造假,同时,又因商标纠纷案数次被推上了舆论风口。记者调查发现,近几年来的“非遗热”,挖掘出众多有历史积淀的民生品牌,弘扬了传统文化。但与此同时也让少数“造假非遗”沉渣泛起,记者查询获悉,在“非遗”申报立项及后续的保护环节中,少数地方甚至出现了造假敛财的现象。

    2013年全国 两会 ,一个涉嫌造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被当作“反面典型”,写进了递交大会的提案中,写这个提案的委员高培芬是山东古琴专业委员会会长。高培芬说,2008年5月,一个城市以“某派某古琴”的名称进行市级非遗立项公示,之后有群众检举申报材料弄虚作假,该立项被依法撤销。2009年3月,这个在市级已被取消的非遗立项,又出现在省级非遗立项的公示中,再次被群众检举后,第二次被取消资格。2010年6月,这个两次被取消的项目又改了个名字,再次进行市级非遗立项公示,第三次被检举后,第三次被取消。“能想象吗?又有了第四次立项,还成功了,2012年10月,这个子虚乌有的项目立项成功,两个月后又成为省级非遗项目。

    高培芬说,近年来,涉嫌造假的案例并不是个案,“非遗热”的这几年中,一些分管非遗工作的干部由于急出“政绩” 、急于完成创建“非遗大省”的指标,就造成在非遗申报立项上胡编乱造,打造出莫须有的“假非遗”。她直斥,非遗造假危害当代、贻误后学,“本质是文化腐败”。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记者 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