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务必做群众的贴心人

16.07.2015  20:05

    2014年2月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到北京市考察。这是习近平在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调度指挥大厅向工作人员了解轨道交通运行情况。

2013年1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一家包子铺。

   核心提示 :“做群众的贴心人”,要义在“做”。怎样去做?习近平同志鲜明指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心系群众、为民造福,心中始终装着老百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真正做到心系群众、热爱群众、服务群众。

  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使然,领导干部办事情、做工作,应当时时处处关心群众疾苦,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然而,群众的需求多种多样,生活的苦乐各有不同,怎样才能真正了解群众想什么、盼什么,喜在哪、忧在哪,如何获知群众对我们工作的评价?如何把党的宗旨落实到各项工作之中,不断巩固党的群众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接见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时,给出了一个重要方法和途径,这就是“做群众的贴心人”。

  “做群众的贴心人”,要义在“做”。怎样去做?习近平同志鲜明指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心系群众、为民造福,心中始终装着老百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真正做到心系群众、热爱群众、服务群众。”这里,体现了“以民为本,利民为重”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体现了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崭新爱民、亲民观。它以“做群众的贴心人”为主题,以“为民—爱民—利民—亲民”为贯穿主线,对各级领导干部应当抱着什么样的理念和怀着什么样的感情对待人民群众、服务人民群众作出了明确的回答,指明了努力方向。

  真诚的为民之心、深厚的爱民之情,是“做群众的贴心人”的根本。《管子·形势篇》说:“道之纯厚,遇之有实,虽不言曰‘吾亲民’,而民亲矣。”意思是,为政者对待百姓,只要纯厚治理,多办实事,虽不说自己亲民,而百姓却会亲近他。2000多年前即有此“亲民”思想,确实很不容易,但历史上能够真正做到亲民的官员并不很多。只有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的中国共产党人,才能具有真正的亲民作风。“做群众的贴心人”,首先源动力于一种发自内心的真诚为民之心、真切爱民之情,喜怒哀乐都以人民的利益为主轴。当年,毛泽东同志看到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病的消息,“浮想联翩,夜不能寐”,而看到卫士从家乡带来的乡亲们吃的黑窝窝头,双手发抖,含泪吞咽。我国原子弹试验成功时,周恩来同志眉飞色舞、神采飞扬,而他到邢台地震灾区视察时,一下飞机就悲痛万分,几乎哭出声来。他们真正把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视为自己的喜怒哀乐,真正与人民群众息息相通,休戚与共。领导干部“做群众的贴心人”,前提是深入群众,把群众当亲人、当朋友,多接触、多走动、多交往,联系群众,亲近群众。干群界限分明,老死不相往来,只会造成隔阂,难免产生误解,更遑论什么亲民、爱民、为民。“做群众的贴心人”,需要真心实意地去做。尤其是要到困难的地方去,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到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把党的关怀带给群众,倾注深情帮助群众。事实表明,领导干部只有深怀真切的为民之心、浓厚的爱民之情,才能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才能在“下去”之后看清楚群众的困难,听进去群众的呼声,体会到群众的心情;才能像习近平同志强调的那样:“任何时候都必须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想群众之所忧,急群众之所难,谋群众之所需,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实实在在地为群众解难事、办好事,把党的宗旨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如果没有真诚的为民之心,就很难想到需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即使偶尔为群众办了些实事,也难以做到坚持不懈、久久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