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报》:齐风泱泱斗旱魔---山东淄博市春季抗旱工作小记

08.04.2015  11:37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然而对于鲁中淄博市,这座严重缺水的城市来说,近日的些许降雨并未解决“干渴”。面对严峻旱情,淄博如何应对?当地百姓如何度过难关?记者走访了淄博抗旱保饮水工作,并在这里找到了答案。 

  “咱和老天掰了一次手腕,赢啦!”燕崖镇桑家峪村第一书记徐传勇的这句话,道出了百姓内心的欢喜,也表达出当地政府取得抗旱阶段性胜利的成就。冬去春来,地处淄博市南部山区的桑家峪村,迎来了淄博市政府划拨到村的抗旱专项资金。 

  这笔钱,让村民打出了新水井,修建了新水窖,全村97户、270口人也不必靠天吃饭喝水,新的水源和供水设施还给村里的果园浇上了水,这对于饱受干旱困扰的村民来说是不敢想象的“礼物”。 

  然而,这份“礼物”的送出并非易事,这是淄博市在于旱情抗争中披荆斩棘开辟的新路,也是全市启动应急送水保障工程,多措并举全力以赴战“旱魔”的成绩。 

  2014年初,淄博开始遭遇重大干旱,并持续了春夏秋冬4个季度。全市通过采取统筹配置水资源、建设应急供水工程、开展应急送水拉水等措施,解决了19.26万人临时性吃水困难问题。此外,充分发挥水利工程抗旱效益。先后3次引蓄2.15亿立方米黄河水用于农业灌溉。“南水北调”工程在全省率先投入使用,抢先引用长江水1504万方。 

  然而,阶段性胜利没过多久,随之而来的2015年,干旱又继续困扰着这座城市。地表水储量告急,地下水位下降,特别是南部山区(沂源、博山、淄川),因增加开采量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明显,部分水井无水可提。 

  持续干旱,给淄博市今年的供水保障工作带来了较大压力。 

  面对旱情,淄博市立足实际,谋划落实供水保障措施,争取抗旱工作的主动权。 

  市水利部门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抗旱工作,进一步细化完善抗旱工作方案与应急供水工程规划,并下派工作督导组,组织抗旱服务队伍到现场,与当地干部群众共商抗旱措施。3月初,淄博市政府与受旱严重的淄川区、博山区、沂源县3个区县政府签下《解决因旱饮水困难责任书》,立下“军令状”。 

  “加大财政资金投入,优先保证群众吃上水,这是首要目标。”淄博市水利与渔业局长王永胜说,“对急需拉水送水的群众,无条件保障拉水送水需求。”淄博市政府确定今年抗旱应急拉水送水的费用继续由市、区县两级财政负担,尽量减轻吃水困难群众的经济负担。 

  落实工程措施,从根本上解决群众吃水难问题。对具备打井或改造条件的抗旱应急工程,组织实施应急工程措施,同时配套落实管护措施,确保工程建而有用、用能长效。淄博市已将一期奖补资金1050万元划拨到有关区县,专项用于建设人畜饮水应急工程。其它涉农补助资金在不违背资金使用规定的前提下,也优先用于解决因旱吃水问题。目前,全市已新打和配套机井97眼,新建蓄水设施284座(个),铺设供水管路121公里,解决了139个村、13.4万农村群众的临时性吃水问题,初步缓解了因旱供水吃水紧张的局面。 

  据了解,长期以来,淄博市一直在调引客水、增加水资源可利用量以及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下功夫。“南蓄长江水、北引黄河水”的客水利用格局进一步完善了淄博市供水水网框架,年引黄河水指标4亿立方米,年引长江水指标5000万立方米;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深入实施,计划用水、节约用水触及生产生活各个环节,2014年底,淄博市万元GDP、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分别下降到29立方米和12.03立方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4,“两降一升”意义重大。 

  鲁中大地,齐风泱泱,尽管这几日迎来了久违的小雨,淄博依然为抗旱时刻准备着。 

  赵新 王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