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部联合社会公益组织举办首届“寻找最美家乡河”大型主题活动启动

20.09.2016  21:15

 9月12日,由水利部水情教育中心(中国水利报社)发起,联合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新浪微公益主办的首届“寻找最美家乡河”大型主题活动在北京正式启动。 

  当日上午,召开首届“寻找最美家乡河”大型主题活动说明会,主办方系统介绍活动整体安排和后续推介工作,对各省(市、自治区)发动工作提出要求,我省派有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下午,举行首届“寻找最美家乡河”大型主题活动启动仪式,水利部水情教育中心负责人(中国水利报社副社长)邓淑珍主持启动仪式,部水情教育中心负责人(中国水利报社党委书记)涂曙明介绍活动主旨及总体安排,阿里巴巴集团公益平台总监王崇和,中国水利学会常务副理事长、专家评审委员会主任顾浩先后致辞,“最美家乡河”公益大使、中国国家话剧院演员、第九届、第十届全国青联委员张晶晶宣读倡议书。随后,组织召开首届“寻找最美家乡河”大型主题活动专家评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与会专家就“最美家乡河”理念及评选标准和有关程序安排提出意见建议。我省推荐的两名评审专家参加上述活动。 

  据介绍,首届“寻找最美家乡河”大型主题活动,是为落实《全国水情教育规划》开展水情教育的重大项目之一,是面向社会公众的一次大型水情教育主题活动,将通过水利部门与社会力量及媒体的共同发动,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在全国范围内找寻10条“最美家乡河”,并通过召开诵读大会,举办图片展、小学生征文比赛以及媒体集中宣传等一系列宣教活动,向社会公众广泛进行宣传和推介,展示河流之美,传播爱水、护水理念,营造“知水、节水、护水、亲水”的社会风尚。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倡导生态文明,实现绿色发展成为当今中国的主旋律。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保障,是促进人水和谐、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基础和支撑。河流是水生态文明的重要要素,也是最具“乡愁”特征的文化符号。“家乡河”的变化,易于人们感知,是人们对生态发展、社会变迁最直接、最亲密的感受。 

  水利部水情教育中心广泛动员和凝聚各方面力量,从人们身边的“家乡河”切入,面向全国组织发起“寻找最美家乡河”大型主题活动,通过发动社会公众寻找身边的“最美家乡河”,发现和展示河流之美,介绍治河、护河先进理念和做法,强化公众对生态文明的认识,营造爱水、护水良好社会风尚,培养文明的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促进人水和谐社会的形成。 

  为增强活动的权威性、科学性、代表性,活动主办方从社会多个领域,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张建云,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化遗产院原院长张廷皓,中科院生态与环境中心副主任、研究员欧阳志云,中华水文化研究会会长、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纪检组组长靳怀堾,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学院院长,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俞孔坚,中央电视台首席记者、高级编辑庄园,著名作家韩春旭,国际水利史学会原主席、云南省社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郑晓云,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世界自然保护联盟(NGO)中国代表处项目总监张琰,山东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副主任张瑞义等1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并从水利行业聘请部分长期从事水利管理、水文化研究等方面的专家,共同组成近30人的专家评审委员会。在充分征求和咨询各方专家、学者意见的基础上,设定了“最美家乡河”寻美理念,提出“最美”主要体现在寄托乡情、生态良好、造福民生、可持续发展、承载文化、传播故事、人水和谐等七个方面,并在这一理念指导下开展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