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在羊背上的代家村

17.01.2015  05:47

靠洼地绵羊,690口人小村一年收入400万元

 

   ▲洼地绵羊产羔多,一胎可产到4只。图为徐金福家圈养的洼地绵羊。  

 

  世界上有个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这个国家就是澳大利亚。澳大利亚草原广阔,气候干燥,很适合绵羊生长。近200年来,养羊业一直是澳大利亚经济的主要支柱和大宗出口创汇产业。
  无棣县海丰街道办事处代家村没有广阔的草原,还因为滨海,多风多雨,低洼潮湿。然而就是这样的村,也大量养着绵羊。养绵羊,成为代家村村民重要的经济收入来源。靠此,村民年收入可达400万元。
洼地绵羊
适宜潮湿低洼地
  澳大利亚人养绵羊,主要是为了羊毛;代家村村民养绵羊,却只是为了羊肉。
  代家村人养的绵羊,和澳大利亚人养的不是一个品种,而是当地品种——洼地绵羊。无棣县畜牧局高级畜牧师王者勇说,这个品种的独特性,从名字上就能看出来——可以在潮湿低洼地带饲养。
  从事畜牧技术工作30多年的王者勇说,追根溯源,洼地绵羊应该是蒙羊。蒙羊被带到滨海潮湿低洼地带以后,在漫长的饲养过程中逐步进化,适应了当地环境,形成了现在这一独特的品种。“洼地绵羊这一品种形成,至少已经有300年了。”王者勇说。
  因为生长在潮湿低洼地带,这种羊所产的羊毛质量不好,一斤才卖几块钱,一只绵羊卖毛收入不过六七元钱,仅够剪羊毛的工夫费。可到了春秋天还得给羊剪毛,因为那样以利于羊的生长。
  代家村人养洼地绵羊,是为了羊肉。王者勇说,洼地绵羊胴体脂肪含量为12%-15%,小尾寒羊则为18%-20%。胴体脂肪含量为12%-15%的绵羊肉吃起来鲜嫩,口感好;含量再高了,膻味大,尤其是内地人,不愿吃膻味过大的羊肉。更重要的是,在艰苦的环境中,洼地绵羊进化出了一种“本领”——把脂肪储存到肌肉间,这就形成了羊肉的大理石花纹。这种羊肉最好吃,当然能卖出更高的价格。
传统养殖
靠卖小羊挣钱
  代家村党支部书记徐金福说,早的时候,村民家家养几只母洼地绵羊,年年留母卖羔,挣点钱补贴家用。近些年羊价高,有些村民便开始多养些,到外面放养。放养一般要养到五六十只的规模才合算,全村现在放养的绵羊有10多群,最大的群共有100多只绵羊。
  代家村周边能长草的荒闲地现在很少了,村民要赶着羊群走4里地,到无棣和阳信交界的地方。那里有一片盐碱涝洼地,可以放羊。
  放养的绵羊,基本还是传统的养殖模式:以母羊为主,靠卖小羊挣钱。徐金福说,前几年活体绵羊每斤12元上下,100只左右的羊群,一年平均能纯挣7万元,养得好的收入过10万元。并且,放羊的都是些50岁以上的老人。
放养加育肥
人均收入6000元
  近些年,土地成了宝贝,荒碱涝洼地一样有人开发利用。能放羊的地方就越来越少了,这限制了代家村洼地绵羊的饲养。徐金福带着村干部到东营、河北等地考察了一圈后,在村外划出20多亩地,让村民建羊圈,搞洼地绵羊育肥。10户村民建起羊圈,每户一批育肥400只羊,一年育肥3批。
  育肥一只洼地绵羊,平均能挣100元。一户一年挣12万元,这让其他村民很眼红。2010年,村里又划出一片养殖小区,17户村民建起羊圈。徐金福说,羊价格好的时候,全村育肥羊一年能挣320万元;700多只放养、散养的绵羊,还能挣七八十万元。全村690口人,人均养羊收入近6000元。
  2014年,羊价走低,洼地绵羊同样受到影响,搞育肥的甚至亏本。进入2015年,羊价回升,至1月8日记者采访时,已经回升到每斤10元钱,这让代家村村民对正在走近的羊年满怀希望。

◎相关链接         专家细说洼地绵羊
  无棣县畜牧局高级畜牧师王者勇说,现在山东省饲养的洼地绵羊,主要分布在无棣、沾化、滨城区、惠民、阳信等地,除了胴体脂肪含量外,这种绵羊主要还有以下特点:
  产羔多。母羊平均年产羔2.86只,羊群质量好的,一胎可产到4只。
  4个乳头。这是洼地绵羊独有的,别的绵羊只有2个。乳头多,繁殖性能、哺育性能就好,因此,洼地绵羊养殖者在选留母羊时,会尽量选有4个乳头的。乳头多,产羔多,便意味着更高的饲养效益。
  体形结构好。洼地绵羊低身广躯,腿短身子长。因此,这种绵羊前胸后躯开阔,载肉量大,产肉率高达46%-48%。
  抗病能力强。潮湿低洼地带,冬天冷夏天热,盐碱地上长出来的草弱。在这种环境中,吃弱草、喝咸水进化而来的洼地绵羊具有高抗病能力。洼地绵羊从来不得腐蹄病,这种病是其他羊的常见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