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成绩公布 山东考生填报志愿主要注意这些问题
今天下午,2017山东夏季高考即将公布考生成绩和相关志愿报考情况,闪电新闻记者梳理了今年志愿填报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供考生和家长参考。
一、了解有关招生录取政策和招生信息的主要途径
1.阅读有关招生录取文件,如今年的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意见、军校和公安院校招生的有关文件等。
3.《2017年山东省普通高校招生填报志愿指南》。
4.各招生院校的招生章程。
5.省教育招生考试院通过官方网站公布的其他招生录取政策信息。
6.教育部“阳光高考”品台。
二、普通文理类考生填报志愿的有关原则和注意事项。
(一)切不可错过填报志愿时间
考生务必在规定的时间填报志愿,切不可错过时间,以免造成无法弥补的后果。山东省今年志愿填报时间如下:
1.6月28日,填报夏季高考艺术类本科提前批、文理类本科提前批首次志愿,高水平运动员志愿,春季高考本科提前录取志愿,民航飞行技术本科专业志愿。
2.7月5-6日,填报文理类本科普通批(含地方农村专项计划)、艺术类本科普通批、体育类本科、春季高考本科普通批首次志愿,填报自主招生批(含高校专项计划)志愿。
3.7月12日,填报艺术类、文理类本科提前批、民航飞行技术本科专业志愿征集志愿。
4、7月24日,填报文理类本科普通批、艺术类本科普通批、体育类本科、春季高考本科普通批第一次征集志愿,填报文理类专科(高职)提前批、民航飞行技术专科专业志愿。
5.7月29日,填报文理类本科普通批、艺术类本科普通批、体育类本科、春季高考本科批第二次征集志愿,填报高职院校专项计划、文理类、艺术类、体育类、春季高考专科(高职)普通批首次志愿。
6.8月13日,填报文理类、艺术类、体育类、春季高考专科(高职)普通批征集志愿。
(二)妥善保管本人登录密码
考生填报志愿时,在用初始密码登录后,一定要及时修改并妥善保好自己的登录密码。一旦因个人登录密码保管不善,被人修改了报考志愿,会给自己带来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今年山东省首次使用手机短信验证密码,用于打印准考证、网上填报志愿,也要妥善保管手机短信验证密码。
(三)分清录取批次之间的关系
录取分五批进行:本科提前批、自主招生批、本科普通批、专科(高职)提前批、专科(高职)普通批。考生填报上一个批次志愿没有录取不会影响下一个批次录取。反之,上一个录取批次结束之后,将重新整理数据进行下一个批次录取,上一个批次志愿也不会作为下一个批次录取的依据。
本科提前批、自主招生皮和专科(高职)提前批不实行平行志愿,本科普通批和专科(高职)普通批实行平行志愿。
(四)填报平行志愿的注意事项。
1.了解平行志愿设置
本科普通批设置首次志愿、2次征集志愿和高校服从调剂志愿,高校服从调剂志愿在第二次征集志愿时填报。首次志愿和2次征集志愿均为平行志愿。首次志愿和第一次征集志愿可分别填报12个高校志愿,第二次征集志愿可填报10个高校志愿。每个高校志愿可填报6个专业志愿及一个专业服从调剂志愿。其中,地方农村专项计划单独设立投档单位,作为12个高校志愿(第二次征集为10个)中的一个高校志愿单独填报。
专科(高职)普通批设置首次志愿、1次征集志愿和高校服从调剂志愿,高校服从调剂志愿在征集志愿时填报。首次志愿和征集志愿均为平行志愿,均可填报6个高校志愿,每个高校志愿可填报6个专业及1个专业服从调剂志愿。高职院校专项计划志愿单设投档单位,填报1次志愿,设置6个高校志愿和1个高校服从调剂志愿,6个高校志愿为平行志愿,每个高校志愿均设置6个专业及1个专业服从调剂志愿。高职院校专项计划不设征集志愿。报考高职院校专项计划的考生可同时填报其他计划志愿。
2.了解平行志愿投档原则
平行志愿的投档原则是“分数(位次)优先、遵循志愿”。具体为:一是执行分数(位次)优先的原则。首先将所有考生分文、理科按投档分数从高分到低分进行位次排序。投档时,先对最高位次的考生进行志愿检索,再依次检索以后位次的考生。二是按照“遵循志愿”的原则。每次检索是按考生填报高考志愿的先后顺序依次进行的,当被检索到的高校招生计划未满额时,该生即被投到该高校。考生档案一旦投出,将不再检索该生的排在后面的其他高校志愿。
今年新增多轮投档办法。第一轮投档录取结束后,如果学校仍有计划则视情况进行多轮次投档,符合投档条件的考生可以参与投档。
考生位次确定办法如下:文史类按照投档分、语文、文科综合、数学、外语的顺序,理工类按照投档分、数学、理科综合、语文、外语的顺序,依次比对成绩,成绩高者位次在前。考生投档分及各单科成绩均相同时比对随机码,随机码小的位次在前。随机码在高考前由计算机生成。
3.合理搭配院校志愿
建议考生分析志愿院校往年的录取分数(位次),结合自己的分数(位次)准确定位、合理分配,前面的志愿可以考虑“冲一冲”,中间的志愿要考虑“稳一稳”,最后的志愿要考虑“保一保”。要尽量保证所填报志愿的院校之间有一定的梯度,不要全部填报同一层次的院校,从而增大投档成功的概率。还要注意院校排列的顺序。考生所填的志愿虽然平行,但计算机在对考生院校志愿检索时是按考生填报院校的先后顺序依次进行的,除了个别符合多轮投档条件的考生外,一般情况下,考生一旦投档,计算机不再检索排在后面的志愿,即使考生成绩符合后面志愿院校的投档条件,也不会被再次投档。因此,考生要注意院校排列的顺序。在保证填报的院校之间有一定梯度的同时,将最喜欢的院校排在前面。
(五)重视学校的招生章程
省教育招生考试院编制的填报志愿指南,只是摘录了学校招生章程的主要内容。要想详细了解某一个学校详细的招生章程,就要登录学校网站详细查阅学校的招生章程。招生章程是高等学校向社会公布有关信息的主要形式,是开展招生工作、录取新生的重要依据。其主要内容包括:高等学校全称、学校详细地址(分校、校区等须注明)、层次(本科、高职或专科)、办学类型和性质(如:普通或成人高等学校、公办或民办高等学校、独立学院、中外合作办学、高等专科学校或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等),以及有关说明,如专业培养对外语语种的要求,招收男女生比例、身体健康状况要求、录取规则等。
(六)根据考生个人意愿,逐步缩小选择高校的范围,直到最后较准确地定位
今年合并本科一批、二批,考生选择的高校范围扩大。面对众多的高校,考生和家长在选择高校时往往会无从下手。可以采取下面的方法,逐步缩小范围,直到较准确地定位:比如第一步,先确定准备就读的区域或城市,是想在省内还是省外,省内选择哪个或哪几个城市,省外选择哪些区域,选择好区域再选择哪个或哪几个城市;第二步,选择你确定的那个和那几个城市的高校范围,比如是否选择“211”、“985”高校,是选择综合性大学还是选择侧重理工类的大学,或侧重经济类的大学;第三步,根据自己的考试成绩以及在全省的位次,对照你大致选出的高校往年在山东省录取的大致位次,合理确定志愿。
(七)分析研究山东省2013年实行平行志愿后,备选高校每年大致录取到全省多少位次,对照自己的位次,作出相应选择
在选报某一个高校志愿时,考生本人在全省的位次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而不要只考虑所选高校的往年分数线。因为每年的考生数、试卷的难易程度。考生的考试状况以及考生的成绩分布是不确定的,所以不能仅仅看往年的分数线,全省位次排名应该是更重要的一个指标。比如,同样是650分的理科成绩,有些年份可能排在全省2000名左右,有些年份可能排在全省3000名左右,而很多院校的录取计划基本上变化不大,所以就不能纯粹把成绩作为能否录取到某个学校的参考。某个学校每年大致录取到全省多少位次,应该是更重要的参考指标。
(八)考生选择专业不服从调剂时,一定要慎重
每个院校可以填6个专业,还有一个“专业服从调剂”志愿,用以表明考生在没有被自己所填专业录取时,是否愿意被调剂到这所院校公布的其他专业。每年均有不少考生达到了所报学校的录取分数线,但由于专业不服从调剂而不能录取,很可惜。一般而言,尽快学校的专业非常多,相近专业也很多,也很难从专业志愿上满族考生志愿,所以考生一是不能只填报热门专业,而是不要轻易填写专业不服从调剂。特别是实行平行志愿后,高校投档考生的成绩可能呈扁平化倾向,也许会出现分数扎堆、专业拥挤的现象,高校分配专业及考生选择专业都较为困难。如果考生不选择“专业服从调剂”,就表明考生不愿意被调剂到未填报的专业,当考生填报的所有专业都不能满足时,可能会被高校退档。实行平行志愿后,专业不服从调剂是退档的主要原因。
如果考生填报服从调剂,学校一般会根据考生填报专业的情况,尽量调剂到相近专业。并且即使录取到考生感觉不理想的专业,大部分高校在一到两个学期后都允许班级或院系成绩排名靠前的一定比例的考生重新选择专业,或者允许学生选择第二专业。因此考生一定不要轻易填报专业不服从调剂,因为填报专业不服从调剂而不能录取到自己心仪的高校非常可惜。
(九)根据个人具体情况和意愿,积极填报本科提前批志愿,增加一次录取机会
报考本科提前批院校而未被录取的,不会影响本科普通批及其以后的院校录取,只是增加了一次录取机会,因此考生可根据个人意愿选择是否填报本科提前批志愿。
(十)选择学校要放眼全国,注重学校的综合能力,不要只盯着大城市或者离家近的学校
查看近几年的高考投档线,可以发现,好多综合实力非常强的“211工程”院校或者综合性院校,因为所处地域的关系,其投档最高分不如与自己综合实力不相上下的人们区域院校的投档最低分。也就是说,部分达不到热门院校投档线的考生,如果报考与这些热门院校综合实力不相上下的、相对冷一些的院校,就会是这些院校的最高分或者分数很靠前的考生,在保证录取的前提下,还能在专业选择方面有很大优势。所以考生从利于按自己的志愿录取、利于自己成才、利于自己的专业兴趣等方面考虑,不要都挤到热门城市和热门高校。
(十一)不要盲目相信招生院校在招生宣传时对自己学校投档线的预测
学校对自己学校投档分数线的预测只能是根据自己学校综合实力以及当年投档线情况的估计,虽然不排除部分高校预测比较准,但考生仅可作为参考,不可盲目相信。考生还是要根据个人分数,综合考虑学校实力以及往年投档线情况,最终确定是否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