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就业“稳”从哪里来 技能培养树立自信

16.10.2014  18:49
继去年“最难就业季”之后,今年被称为“更难就业季”,全国高校毕业生比去年增加28万人,首次突破700万人,达到727万人。这其中,高职生占高校毕业生总数的40%左右。

  继去年“最难就业季”之后,今年被称为“更难就业季”,全国高校毕业生比去年增加28万人,首次突破700万人,达到727万人。这其中,高职生占高校毕业生总数的40%左右。

  高职毕业生就业现状如何?就业后的发展前景怎么样? 

  近期,山东交通职业学院车辆工程学院开展了一次抽样调查,在11家企业工作的1090名毕业生中,从事本专业对口工作的占90%,保持了较强的稳定性。调查发现,毕业生就业后月收入从2000元至8000元不等,平均工作3年职位会有所提高。其中,任班组长、销售或服务主管的毕业生145人,占抽样调查总人数的13.3%。晋升到主管职位的优秀毕业生,年收入普遍在10万元以上,成为企业的骨干。

  “一技在手,高职生赛过本科生”。山东交通职业学院毕业生供需比近年来一直保持在1:4以上,数字令人惊喜,山东交通职业学院院长陈留彬却并不太在意,他最在意的是毕业生就业的稳定性。

  “不像有的本科生有优越感,高职生对工作条件有合理的心理预期,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将从事的是技能操作型工作。”公路与建筑学院教师王镇江说,高职生培养很重要的一点是通过技能培养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学到一技之长,通过技能的提高树立高职生自信心,将来高职生走向社会一样能做出成绩。

  “山东交通职业学院所做的,正是从学生入校起就致力于就业能力培养,专设就业指导老师,设定入企工作条件,广开就业门路,努力让高职生平稳学习、稳定就业、稳步提升,实现高质量就业。”陈留彬说。

  “实习期月工资2400元,管吃住,一个月报销一次来回车票和100元电话费;正式进入企业工作后,根据工地远近不一样,月收入在4000元上下。”这是滨州市一家工程监理企业开出的用人条件。

  今年3月份,一所本科学校的20名本科生应聘到这家企业工作。因为嫌工作条件艰苦,不到3个月,20名本科生只剩下不到10人,其他人都成群结队离开了。山东交通职业学院公路与建筑学院也去了40名高职生,企业反映,这批高职生动手能力强,工作尽职尽责,没有一人离开,企业要求公路与建筑学院再给他们派一批学生来。

  刘明辉是山东交通职业学院车辆工程学院汽车运用技术专业12111班学生,明年即将毕业。毕业后回即墨老家还是在外工作?刘明辉拿不定主意。他就此问题向就业指导老师张和亭请教。张和亭根据刘明辉组织能力较强的特点和青岛地区汽车市场状况,建议他回青岛工作。并叮嘱他,在哪里工作都是看个人能力,专业技术一定要掌握到位。接受了指导老师的建议,刘明辉说:“我的目标就是回老家工作,练好技术,首先解决温饱问题,然后使劲挣钱,买房、买车。

  和刘明辉同宿舍的一位同学,问了张和亭同样的问题,张和亭却建议他考虑到一线大城市发展。原来,这名学生是学校所在地潍坊本地人,他的技术能力很强,通过层层选拔进入了“宝马班”学习。张和亭建议,宝马是个高档品牌,学好了技术,如果有机会不妨去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工作,未来的发展空间会更大。

  高职生实现稳定就业必须有专业的就业指导。山东交通职业学院为每个班都配备了一名就业指导老师,由熟悉行业、企业发展状况和了解学生情况的任课教师担任,从入学开始就对学生进行跟踪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确定就业方向,避免盲目择业。

  “专职辅导员和就业指导老师是学生教育的‘两条腿’。”陈留彬说,专职辅导员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由于辅导员对学生所学专业了解不多,对学生将来就业提不出专业性意见。经过试点,在辅导员之外,学院又实行了就业指导老师制度,就业指导老师主要对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就业进行指导,教给学生怎样适应企业、社会、工作岗位,怎样做事、处事,帮助学生择业、就业。

  出操、内务、就寝、队列训练、体能训练,山东交通职业学院海军定向培养士官班学员实行准军事化管理,每天体能训练1小时,每周三下午进行队列训练。精神焕发、热情高涨的士官班学员已成为学院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山东交通职业学院2012年、2013年连续两年招收海军定向培养士官生,吸引了大批优秀学生报考,为部队培养“政治立场坚定、职业素养好、专业技能强、英语水平高”的高技能型人才。在当前大学生就业面临很大压力的情况下,直招海军士官也拓宽了很多学生的出路。

  山东交通职业学院的毕业生不仅可以参军,还可以升本科继续深造。去年,山东交通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与山东交通学院物流工程专业实行“3+2”联合培养专本连读,首批100名学生的学习态度广受好评。

  学院负责人表示,职业院校不竭的生命力就是为社会服务,学校为社会提供技术、培训等服务,培养出高技能的学生也要拿到社会上去检验,形成高技能人才培养、就业的良性循环。



责任编辑:宋宪霞
上半年山东外贸三大指标跑赢全国 本外币两指标创新高
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今天上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上半年全省进出口总值实现1.山东省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