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小戏创作接地气、乐百姓

02.07.2015  13:01

  小戏,容量小、时间短、人物少,要把主题思想表达清楚不容易。同时,凭借“短、平、快”的艺术特点,小戏在城乡地区拥有大批粉丝。立意文化惠民的角度,山东这几年在小戏创作上着墨颇多,一批精品相继立上舞台,“下里巴人”受到越来越多基层群众的欢迎与热捧。

  滨州市博兴县扽腔剧团曾在2014年排演了一部扽腔小戏《廉政灶》:乡政府食堂改成廉政灶,卖烧烤的“羊肉串”误打误撞成了廉政灶的掌勺人,碰巧刚上任的刘书记暗访廉政灶,被“羊肉串”误以为是乡长找来的帮厨,在与他的交谈中屡揭官场黑暗……情节层层推进,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部戏立上舞台后,曾作为当地文化下乡演出的剧目巡回展演,不少观众看完直呼过瘾。

  百姓喜欢类似《廉政灶》的小戏,首先是题材呼应现实,再者也与其轻松幽默的舞台风格有关。“小戏难写,在于要用高度浓缩的剧情表现人物,展现立意与题旨。”《廉政灶》编剧王新生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廉政灶》一定程度上是他本人对当下热点问题的回应与思考,“之所以处理成喜剧样式,是因为令人发笑之后的思考更有力度,让‘意思’与‘意味’兼具。”

  人民喜闻乐见是山东近年来创排小戏的另一个出发点。

  以济南市京剧院创排的京剧小戏《账本》为例。作品以独特的视角关注当下老年人的精神生活,经过一系列误解、矛盾之后,观众恍然大悟:原来剧中妈妈的账本,记录的是孩子回家陪伴她的分分秒秒、点点滴滴。编剧陈虹告诉记者,之所以选择这个题材,是因为孝与爱都是艺术的永恒题旨,而对老人的赡养、医疗、关爱等一系列现实问题,尤其值得每个人关注。

  查阅近年来山东各地新创小戏作品目录可以发现,题材丰富、主题突出是显著特点:莱芜梆子《随礼》反映了反腐倡廉的社会热点,两夹弦《爱心家园》呼唤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柳琴戏《情满桃花湾》展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果,吕剧《母女情》、《》则表达了孝老敬亲的伦理风尚等。

  “这些剧目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凡人小事,从不同方面反映时代进步、社会变迁及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构思精巧,以小见大,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社会价值。”山东省艺术研究院的研究人员赵峰说。而在演出上,有些剧目发挥参演人员少、演出流动性强、易为百姓喜闻乐见的优势,自创排以来,一直深入社区、农村、山区等地演出,如莱芜梆子《随礼》、聊斋俚曲《求骂》等已演出了上百场。

  上述成绩的取得也离不开山东相关部门的政策扶持。

  2014年初,山东省文化厅专门下发通知,在全省开展以“中国梦”为主题的小型戏剧创作活动。在2014年山东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评审中,山东省文化厅把小戏也纳入其中。12台入选剧目中有4台是小戏,每台小戏给予15万元的资助,用于推动其进一步加工提高,增加演出场次。根据山东省文化厅艺术处的不完全统计,今年1月至6月初,山东新创及加工修改小戏有17部。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院团发展是文艺繁荣的基础,小戏创作是基层院团的优势。”山东省文化厅副厅长王廷琦认为,人民大众的审美需求是多层次、多方面的。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我们的目光要更多地转向最广大的基层群众。

  另悉,自2014年开始的山东小戏展演今后将常态化,每3年举办一届,遴选百姓喜闻乐见的小戏参与到文化惠民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