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死磕”大气污染,这一年“磕”得咋样

01.01.2015  00:13

  2012年底,史无前例的大范围、高频率雾霾天气,让全国人民认识了PM2.5(细颗粒物)这个专业名词。从此雾霾频频来袭,山东开始了浩浩荡荡的“雾霾阻击战”。

  2013年作为战霾开局年,山东表现并不尽如人意,17市空气质量均不达标,一年污染几乎抵消了前两年的治理。

  2014年初,山东省环保厅厅长张波表示,今年要和大气污染“死磕”,山东划定蓝天路线图。一年过去了,山东“死磕”大气污染成效如何?

  前三季度,17市气质只有一市没改善 

  “忽如一夜雾霾来”,2012年的冬天,雾霾仿佛“横空出世”,闯进中国老百姓的视野,此后便盘桓不去,成了“会呼吸的痛”。2013年,根据山东省环保厅发布的数据,山东PM2.5(细颗粒物)年均浓度高达98微克/立方米,超过国家二级标准(35微克/立方米)1.8倍,比北京还高出8.5微克。

  2013年底,山东出台《山东省2013-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规划》以及一期(2013-2015年)行动计划,要求到2015年底,全省环境空气质量相比2010年改善20%以上。今年年初,省环保厅厅长张波对17市分管环保的副市长和环保局长反复强调,“今年要和大气污染死磕”。为了激发各市治霾热情,山东更在全国率先推出地区间横向生态补偿制度,“谁改善谁补偿,谁恶化谁付费”。

  一年过去了,治理效果如何?备受关注的省城济南,前三个季度持续改善,济南共从省里获得821万元生态补偿资金,排在全省第六。聊城、菏泽和德州三市,因改善力度更大,分别获得超过千万的补偿金。全省17市唯独烟台大气质量同比恶化,向省里缴纳了100万元“罚款”。

  虽然有改善,济南全国排名依然垫底 

  令不少泉城市民不解的是,大气质量同比改善超过一成,为何却没觉得空气比以前好多少?能见度还是不大行,大气真的改善了吗?数据和感官的落差是怎么回事?

  济南市环保局污防处处长钱毅新打了一个比喻,“90℃的水伸进去烫手,80℃还是烫。什么时候水温和体温接近了,才能感到舒服。”从2013年全年均值108微克/立方米降到91微克/立方米,数值降了17微克,但是离35微克/立方米的良好标准仍旧相差甚远。截至12月24日,济南没有一天全天空气质量达到“”的级别。

  更令济南尴尬的是,今年8月、9月和第三季度,济南连续排在全国74个重点城市大气质量的最后一名。空气改善了,排名却依然垫底。

  “其他城市也在举全市之力甚至全省之力狠抓大气污染防治,如果说我们进步了,别人就是在一路小跑,那就相当于我们退步了。”钱毅新说。

  一年内改善30%,能否实现待时间考验 

  8、9月连续两月大气质量排名全国垫底,让济南如坐针毡,分管环保的副市长王新文坦陈:“挂不住劲儿了。”济南虽然多次开展扬尘渣土专项整治行动,但是监测数据显示,今年8、9、10月,济南PM10的月均浓度一个月比一个月高。前十个月,济南的PM10平均浓度在全省倒数第一。

  “真正困难的是,2014年到2015年,一年PM2.5要改善接近30%,压力大就大在这里。”钱毅新分析,能源结构上,2015年当年不会有太大变化,气象和地形条件无法改变,能做的就是加快调整产业和能源结构布局。

  济南的治理恰是山东省大气污染战场一个缩影。省环保厅厅长张波表示,山东经济总量比较大,但能源和产业结构偏重,环境容量相对较小,环境现状污染严重。与许多发达国家相比,山东即使付出同样的努力,也收不到同样的成效。因此山东必须自觉实行更加严格的环境管理制度,走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的道路。

  网址链接: http://epaper.qlwb.com.cn/qlwb/content/20141230/ArticelB05002FM.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