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东经济发展形势研究

15.12.2017  17:45

◆今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贯彻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按照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的部署,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把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作为统领经济发展的重大工程,聚力打好安全生产、生态环保、脱贫攻坚、金融风险防控、社会稳定五场攻坚战,全面加强就业、教育、文化、健康、社保等社会民生事业,着力推动创新发展、持续发展、领先发展,强省建设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前三季度,实现生产总值54866.8亿元,增长7.5%;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2%、8.3%。1—10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286.2亿元,增长8.3%。实现进出口总额14641.6亿元,增长17.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0%;粮食总产达到944.6亿斤,创历史新高。城镇新增就业114.6万人,提前两个月完成年度计划;居民消费价格保持温和上涨。

总体判断,2017年全省经济继续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进中向好态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能够完成。

2017年呈现六大突出特点

一是动能转换不断加快,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启动实施,通过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促进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实现传统产业提质效、新兴产业提规模、跨界融合提潜能、品牌高端提价值。新技术新产业加快发展,1—10月,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均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工业机器人、光伏电池、新能源汽车等新产品产量大幅增长,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节能环保、数字动漫、现代海洋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10%。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培育,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41.3%,个性化定制、云制造、线上线下服务等新模式不断涌现,数字经济、共享经济快速发展。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完成工业技改投资12956.5亿元,占全部工业投资的59.9%。创新创业成效明显,强化“双创”载体建设,成功举办“双创”活动周,青岛蓝谷新签约项目6个,海尔集团、浪潮集团等7个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平台作用显现,各类科技孵化器在孵企业超过1万家,一半以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二是全面深化改革扎实推进,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 我省围绕国资国企、放管服、农业农村、财税金融、非公有制经济等领域,制订实施一系列改革举措,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三去一降一补”有序推进,粗钢、生铁、煤炭去产能年度任务提前完成,“地条钢”清理整顿工作全面完成,济钢在济钢铁生产线实现安全停产。去库存稳妥推进,商品住宅去化周期稳定在合理区间。去杠杆工作持续推进,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5.2%,较年初下降0.5个百分点。各项减税降费政策落实较好,1—10月,规模以上工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7.97元,连续两个月呈下降趋势;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销售、管理、财务三项费用占5.69元,同比下降0.14元。补短板力度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完成8348.3亿元,增长34.3%,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通过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供给稳步释放,市场供求关系得到明显改善,产销衔接良好,工业产品产销率达到99%。

三是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质量效益稳步提升。 全省上下坚定不移推进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三二一”的产业格局得到进一步巩固。服务业带动作用增强,主导经济发展的特征更加明显,1—10月,服务业投资完成22221.1亿元,增长15.7%,增速明显快于第一、二产业;规模以上服务业利润增长21.6%,软件信息、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特色餐饮等需求旺盛。重化工业增势放缓,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速持续回落,高端产品产量逆势上扬;企业经济效益持续提升,41个大类行业中有27个行业利润实现增长。农业“新六产”蓬勃发展,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壮大,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保持稳定,农林牧渔服务业呈现速度快、占比升、效益高的态势。

四是绿色发展成效显著,生态环境状况明显好转。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环境综合治理扎实推进,通过淘汰违规违法和低端落后产能,规范了市场秩序,拓展了环境容量。环境保护突出问题综合整治攻坚深入开展,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成效明显,环保领域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深入开展,7个通道城市完成和正在改造“气代煤”“电代煤”41.5万户。“散乱污”企业治理力度不断加大,下大气力排查整治“散乱污”企业和淘汰燃煤小锅炉。1—10月,规模以上工业能耗下降2.2%,连续3个月保持下降态势;规模以上工业煤炭消费连续4个月下降,同比减少1252.6万吨;新能源发电量达到213.6亿千瓦时,增长33.9%。细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平均浓度分别下降11.5%、10.5%、32.4%、2.8%,“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天数232.4天,同比增加12.8天。

五是民生政策落实有力,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居民收入增长总体快于经济增长,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住房保障、城乡社区、社会保障和就业等领域支出均保持较高增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全力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点突出2个市、20个脱贫任务比较重的县、200个重点扶持乡镇、2000个扶贫工作重点村和60万黄河滩区居民,集中政策资源进行攻坚,黄河滩区迁建一期试点群众陆续迁入新居。新建、改扩建城镇中小学学校任务提前完成,全省普通中小学全部按标准班额招生;初中后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制度开始实行。全民参保登记计划深入开展,社会保险覆盖面稳步扩大,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全面启动。公立医院改革持续深化,17市全部开展分级诊疗工作。首届文化惠民消费季活动成功举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迈出新步伐。

六是各类风险防控有效,稳定和谐局面更加巩固。 全省上下安全发展理念和“红线意识”进一步强化,化工产业安全生产转型升级和危险化学品综合治理全力推进,非煤矿山转型升级和专项整治持续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加快建设,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持续下降。金融风险预警、防范、化解机制不断完善,省市县上下联动、政监金企四方协调配合的工作体系初步建立。通过教育转化、帮扶解困和重点管控,及时妥善有效处理各类矛盾和问题。制定出台关于做好退役士兵安置和权益保障工作的政策举措,25.5万人得到有效安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断强化,保持对各类犯罪的高压态势,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不断增强。

五个问题需重点关注

一是经济增速波动问题。 今年以来,全省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略有波动,前三季度增幅比上半年回落0.2个百分点,主要是受环保督察、化工产业整治和安全生产、重点行业去产能三大政策性因素叠加影响,是有意引导、主动作为的结果。从短期看,增速虽然略有波动,但仍然处于合理区间。从中期走势看,全省去年前三季度经济增长是7.5%、全年是7.6%,今年一季度、上半年均是7.7%,前三季度是7.5%,连续5个季度保持在7.5%—7.7%之间,今年全年也有望延续这一势头。这与全国经济增速波动幅度基本一致,全国前三季度经济增长6.9%,连续9个季度保持在6.7%—6.9%之间。我省经济走势完全符合“L”型走势中“一横”波浪线的特征,经济增长速度由高速增长过渡到中高速的小幅波动式增长。

二是投资增速趋缓问题。 今年以来,受多种因素影响,全省投资增速稳中略缓。从企业投资看,企业投资意愿有所下降,新增投资态度谨慎,1—10月,全省工业投资同比仅增长1.9%,继续保持较低增幅,民间投资同比仅增长2.3%。从利用外资看,受发达国家制造业资本回流影响,加上我省现有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利用外资增长后劲不足。在这种情况下,我省经济增长并没有出现大的波动,新动能发展壮大,消费稳健增长,创新驱动能力显著增强,逐渐成为保持“L”型走势的基础力量。这个基础性变化,对发展方式、政策着力点的调整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是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困难问题。 今年以来,虽然工业品价格回升、工业经济效益改善,但利润主要集中在上游行业及国有企业、大型企业,中小微企业实际经营困难依然较多。虽然我省降成本政策落实较好,但近期用工、原材料、燃料、环保、物流等成本上升较快,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政策效果,增加了中小企业运营成本。受金融风险上升和企业关停影响,制造业贷款处于历史低位,中小微企业融资更加困难。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中小微企业量大面广。应当把解决中小微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与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结合起来,多管齐下、综合施策。

四是潜在风险集聚问题。 今年以来,我省按照“一切围绕十九大、一切服从十九大、一切捍卫十九大”的要求,坚决打好五场攻坚战,营造了安全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但个别领域风险隐患依然需要持续高度关注。从金融领域看,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仍居高位,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劣变压力较大,中小法人银行经营风险较高,非法集资隐患较大;部分大企业存在多头授信、过度授信、关联互保、超额担保等问题;居民部门杠杆率增长过快,中长期贷款(主要是住房按揭贷款)和短期消费贷款(部分也是住房贷款)快速增长。从就业领域看,结构性和摩擦性失业增多,就业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过剩产能加速出清、环保约束加严,职工安置的任务非常繁重;今年我省高校毕业生近62万人,创历史新高,虽然就业率高于去年,但仍有部分人员处于待业状态。从社会稳定风险看,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劳资纠纷案件有所增多;社保欠缴、社保基金收支不平衡等问题依然存在,等等,这些风险都会对社会稳定带来隐患。

五是外贸形势变化问题。 全球经济复苏势头仍然充满变数,国际需求总体低迷。从欧洲经济研究中心(ZEW)经济景气指数看,美国的经济景气自年初以来持续降温,欧元区的经济景气7月份以来也呈见顶回落态势。美国通过了大规模减税法案,英、法、印度、越南等国减税力度前所未有,引资竞争空前激烈。东北亚地区局势持续动荡,对我省外贸形势影响较大。中国海关新出口订单指数持续回落,预示着今后一段时间出口形势不容乐观。综合分析,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叠加和我省经济调整的反馈效应,加之人民币汇率升值的滞后效应,虽然今年以来我省外贸形势向好,但预计下一步外贸特别是出口增速回升势头或将有所放缓。

2018年应从五个方面发力

总体看,我省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各类有利因素仍在不断集聚积累,经济增长的内涵、结构、质量、效益正在发生积极变化。一是新的增长平台基本形成。与一般性的周期性波动不同,本轮经济是在长达7年多的连续调整后出现的宏观企稳、微观改善局面,经济增速保持在合理区间的韧性将不断增强。二是市场活力持续增强。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低端无效供给持续减少,中高端有效供给不断增加,资源环保压力得到纾解,市场环境更加公平有序,为新动能成长创造了空间。三是部分先行指标转暖。市场供求关系稳步改善,1—10月,全省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5.6%,比前三季度提高0.1个百分点;购进价格上涨7.6%,与前三季度持平。公路货运量增长18.4%,外贸港口吞吐量增长8.4%。10月份,全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6%,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3%,延续扩张态势。四是推动发展的强大正能量已经凝聚。党的十九大科学标注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为我们强省建设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全省上下同心协力、埋头苦干,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推动转型发展的认识高度统一、干劲空前高涨,汇聚起推进强省建设的强大力量。

可以预见,2018年全省经济稳中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动力转换、结构优化、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等趋势能够延续。应着重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着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更加注重发展质量效益。 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结构调整是痛苦的,却是不得不过的关口。应当看清发展大势,不能因经济一时波动而左右摇摆、动摇信心,只要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经济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就应保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的定力。坚持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订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优化经济结构,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二是着力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更加注重强化创新引领作用。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不移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尽快取得实质性突破。继续把创新放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创新驱动第一动力、科技第一生产力、创新人才第一资源。把科技创新的价值,更多体现在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来,加大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创新力度,推动经济增长动力加快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防止出现动能断档。

三是着力提高投资效率,更加注重扩大内需。 我省投资规模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但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并未带动资本形成的增加值同步增长,投资边际效益下降,亟须优化投资方向、调整投资结构。传统的三驾马车中,出口恢复增长,消费保持稳定增长,也为投资的调整创造了时机。应当着力扩大有效投资,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提升投资效率。同时,高度重视消费动能特别是新消费为主体的新动能的培育,挖掘消费潜力,促进消费升级,更好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

四是着力推进简政放权,更加注重政策落实。 今年以来,我省围绕打造“审批事项少、办事效率高、服务质量优”的政务环境,压减行政审批事项,清理繁文缛节,首批公布3.6万项“零跑腿”和“只跑一次”事项,通过做“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优化服务的“乘法”,持续增添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同时,还制定实施了加快推动国有企业改革的十条意见、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十条意见、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二十条意见等一批改革举措。各级政府应在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力度的同时,强化舆论宣传,解决突出问题,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确保各项改革举措落地生根、发挥效应。

五是着力精准防控风险,更加注重聚力补齐短板。 高度重视金融、安全生产、社会稳定等领域存在的风险隐患,增强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有序化解存量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工作中的短板和薄弱点也是各类风险的隐患点,补短板实际就是风险的提前化解。应当坚持关口前移,提前补齐发展短板,提高改善和保障民生水平,着力增进人民福祉,及早消除社会矛盾,有效遏制增量风险,为转型发展创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环境。


经济社会提质增效、稳中向好 山东高质量发展大潮涌动
日前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作出一个重大判断:经济发展发改委
向高质量发展聚焦发力--写在省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之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发改委
提质增效、稳中向好 山东高质量发展大潮涌动
  日前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作出一个重大判断:经半岛网
山东:装备制造业取代资源能源类行业,成为工业增长主引擎
今年以来,全省经济运行继续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态势。山东把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作为统领经济发展的重大工程、牛鼻子工程,新产业新技术保持快速发展态势。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0.发改委
49982亿 今年前11个月山东有效投资规模扩大
    山东省统计局发布最新数据显示,1-11月,水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