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才9岁就嫌活着没意思 2/3自杀者都有征兆

10.09.2014  11:12

   9月10日是“世界预防自杀日”,今年的主题是“自杀预防,全球联动”。据介绍,世界卫生组织近日公布了首份关于自杀行为的报告,报告称,全球每年有80万人死于自杀。9日,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岛城没做过关于自杀的流行病学调查,不过从接诊情况来看不少。据介绍,医院每天都会接诊寻求自杀干预的,目前自杀也呈年轻化,病房里住院的有个9岁孩子就有了自杀念头。据悉,精神疾病是导致自杀的主要原因,精神障碍自杀占所有自杀个案的30%~40%。

  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指出,自杀在超过50岁的人中较为常见,但也是15岁到35岁年龄段的青少年死亡主要原因之一。数据表明,我国人群自杀率为28/10万,并呈现出农村高于城市,老年人高于年轻人的特征。   据介绍,市精神卫生中心早在2005年11月,就成立了山东省首个心理危机干预中心,而在干预重点中有一个就是针对自杀人群。“我们这每天会有二三十名咨询心理问题的人。”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科主任姜桂兰说,其中就有一两个寻求自杀干预的。   “现在想自杀的患者在门诊上很常见。”姜桂兰说,她接诊过一名女子,在五天的时间内自杀了八次。“女子自杀这么多次,就是因为男朋友要跟她分手。”姜桂兰说,这名女子22岁,工作的过程中认识了一名男子,由于家人反对,男子向女子提出了分手。   “女孩接受不了就自杀,来的时候手腕上割了好几道口子。”姜桂兰说,在跟女子沟通的时候,这名女子说,她把男朋友看成了她的全部,男朋友提出分手后她就觉得自己很绝望,就想到了用自杀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在这个女孩的影响下,男的也有了自杀的想法。”姜桂兰说,“咨询了一个小时后,女孩想通了,后来有说有笑地跟父母走了。”   “选择自杀的人一般有三大原因。”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医院主任李玉焕称,有的是因为精神障碍导致自杀;还有的因躯体疾病导致自杀;另外还有遭受严重事件后选择自杀的,比如失去亲人、失恋等。李玉焕说,精神疾病是导致自杀的主要原因,精神障碍自杀占所有自杀个案的30%~40%,其中,抑郁症自杀占全部精神障碍自杀的1/4,精神分裂症自杀占全部精神障碍自杀的27%~30%。   “自杀都是有目的性的,自杀是有意或者故意伤害自己生命的行为,这个定义就是强调个体致死的动机。”李玉焕说,自杀的居民中有的是想摆脱痛苦、逃避现实、实现精神再生;有的想通过死亡获得人世间得不到的东西;有的是为了某种目的或信仰牺牲自己;有的是自我惩罚,惩罚自己的罪恶行为。“还有的自杀是追求完美,通过自杀达到自己道德上和人格上的完满。”李玉焕说,另外还有的居民遇到困难时,通过自杀来向外界寻求帮助和同情。   分析   孩子 “有些孩子把生命当儿戏”   “以前自杀的人群中年轻人少,现在不只是年轻人自杀,连孩子都有自杀的想法。”李玉焕说,他们医院接诊了一个9岁的男孩,孩子是因为出现神经性呕吐来就诊的,孩子经常呕吐,到大医院检查没看出毛病,家人就带他来看心理医生了。李玉焕说,这个孩子厌学,于是用身体和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我跟孩子沟通的时候,觉得孩子缺少关爱。”李玉焕说,孩子的母亲很忙,经常出差,陪他的时间少,为了拖住妈妈,就会想一些办法。“这个孩子有抑郁症,在跟他聊天的时候,他说活着没意思,有自杀的想法。”李玉焕说。   这么小的孩子为啥会有自杀的想法呢?“现在有些孩子把生命当成儿戏。”李玉焕说,在教育方面,对孩子生命教育较少,而对孩子期望值较高,孩子学习压力大,同时,家长对孩子又过分保护,很少让孩子有挫败感,孩子一旦受到挫折就会模仿自杀,对生命没有大的理解,不知道走了就回不来了。“我们遇到过一个孩子才四五岁,妈妈平时是偏抑郁的,孩子不想洗澡,妈妈非得逼着洗,洗完之后孩子就说还不如死了呢。”李玉焕说,孩子说这样的话时,家长一定要当真。   老人 受疾病折磨孤独致自杀   “成年人自杀主要是因为工作压力大导致的。”李玉焕说,刚工作的人,人生还没有定性,毕业后怀着一腔热血来到社会上,但是现实跟想象的差别太大。现在还有很多学生,上学时觉得是为家人在读书,读完书之后一下子找不到目标了 ,生活失去了动力和目标。“到了中年后,受家庭和社会双重压力,所以导致中年人自杀的多。”   “老年人自杀多是因为慢性病、孤独导致的。”李玉焕说,有些老年人,以前个性很要强,做什么事情都能搞定,老了之后身体各个方面没有那么完美了,完美的形象被破坏了,就容易患上抑郁症,之后就会有不想活的想法。“还有的就是年龄大了患上慢性病,长期受病痛折磨,不想拖累家人,最后选择自杀。”李玉焕说,她接诊的自杀患者中,有的七八十岁。   女性 爱叨叨自杀率比男性低   据介绍,在自杀的人群中,男性要多于女性,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姜桂兰觉得跟女人爱叨叨有关。“女人喜欢叨叨,遇到事情先吆喝出来,一吆喝大家就知道她需要帮助了,就不会出现走极端的情况,而男子有泪不轻弹,再大的痛苦也要压在心里,压不住扛不住就爆发了。”   “我觉得该说就说,现在讲的最多的就是有效沟通,不管是夫妻之间还是上下级之间遇到问题就要及时沟通。”姜桂兰说,多少年喊的“理解万岁”现在也不过时,不管什么事情说出来就会解决了,自己越想越钻牛角尖。   “在自杀死亡的人群中,农村的要比城市的多。”姜桂兰说,这应该跟文化教育有关,农村自杀以喝药为主,在农村几乎家家都有农药,遇到问题,一冲动,就拿过来喝了。“一个人做决定时,要给自己一段时间冷静,有的一时冲动想自杀,冷静完了就不会有这种想法了 。”姜桂兰说,一般自杀未遂的人,再自杀的可能性就小了。   建议   遇问题多从积极方面考虑   如何才能避免自杀呢?姜桂兰建议市民要提升抗挫折能力。“这就需要家庭的支持系统。”姜桂兰说,家人一定要多给一些关爱,如果问题解决不了,可以寻求外界的帮助,严重的话可以求助心理医生。   同时,每个人还要提升自己解决事情的能力。在遇到困境的时候要积极面对,要相信困难一定会度过的,要及时跟周边人沟通,不要一个人闷着。   “看问题的时候要多从积极的方面想想,在孩子小的时候家长要多一些引导。”姜桂兰说,家长理性考虑问题,孩子就会变得理性,家长容易感性孩子也会跟着感性。“要相信绝处逢生,再绝望的时候也会看到希望。”姜桂兰说,中国的社会缺少的就是看不到积极的方面,很多人总是在挑刺。“我觉得应该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遇到什么事先看看自己做到了没有。”姜桂兰说,另外,还要从小培养责任心,给爱你的人多一些关爱。   针对患有心理或精神疾病的居民,姜桂兰建议要及早治疗,尤其是抑郁症,早期心理辅导加药物治疗,可以最大地减少自杀的可能性。   李玉焕称,自杀并非突发。一般而言,自杀者在自杀前处于渴望被救助的矛盾心态时,从其行为与态度变化中可以看出蛛丝马迹。“大约三分之二的人都有可观察到的征兆。”   李玉焕称,当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有以下几种表现时,其自杀的危险性就高:心情忧郁或抑郁;近期,特别是最近两天,有严重负面生活事件;近一个月生活质量很差;长期的生活、工作或心理压力;既往有过自杀行为;亲友或熟人有过自杀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