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协商民主"这一年:31次协商筑实履职路

24.01.2015  12:28

  协商,毫无疑问是2014年山东政协工作的关键词。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用4个段落573个字,把“协商民主”推进公众视野。政协,作为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的最重要力量,变化是显而易见的。

  31次协商筑实履职路

  2014年1月20日,省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2014年省政协协商工作计划。这是省政协首次制定年度协商计划并提交政协全会审议。

  一年来,4次专题协商、11次对口协商、12次界别协商、4次提案办理协商,除去公休假期,省政协全年协商频率达到两周三次,密度前所未有,协商内容无一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或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

  如今,这份协商计划上的33个题目,除2个因特殊原因没有进行外,其余均已开展完毕,形成的建议案或者意见建议,已经报送省委省政府,作为决策参考。

  协商计划的慎重,从选题开始。

  “所有议题都是经省委常委会研究确定的,只有事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重要课题才会‘入列’。”省政协办公厅一位工作人员表示,作为年度协商的重头戏,专题协商是省政协与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协商,4个选题都经过严格筛选。实施方案需要经省政协秘书长会议研究后,报主席会议审议通过。

  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的题目也是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过层层筛选,慎重决定的。比如省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牵头的3个协商题目,就是从12个中挑选出来的。

  2014年4月29日上午9时,年度第一次专题协商会议如约开场。

  专题协商的议题是“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激活企业创新创造活力”。这项由三中全会提出的重大改革任务,尚无成规可循,省政协在全国政协系统中率先启动了专题调研。省政协主席刘伟,时任副省长张超超,以及省发改委、省国资委、省中小企业局、省金融办等部门负责同志,到会与政协委员、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群众代表协商。

  “民营企业参与混合有‘五怕’”、“国有股权管理趋向行政化”,委员和企业家的发言,引起与会者强烈共鸣,协商各方坦陈己见,共商“破题”之策。工作人员将这些意见建议一一记录,分类汇总后,充实到建议案中。

  在接下来召开的省政协十一届八次常委会议上,常委们围绕充分吸纳专题协商成果的建议案展开讨论。

  “所提建议很好。”省委书记姜异康,省委副书记、省长郭树清看到建议案高度重视,先后作出批示,要求有关部门与省里政策结合起来,抓紧推出具体项目。不久,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深化省属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意见》,我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系列举措稳步展开。每次协商都是一次“小考”

  言之有物的协商背后,是细致深入的调研。

  “每次协商对政协委员都是一次‘小考’,调研基本功不扎实,肯定考不及格。”省政协常委、农工党山东省委副主委王伦善说。

  去年年初,为摸透农村治安现状,省政协委员特邀界别活动一组选择鲁北、鲁南4个县作为剖析样本,深入到乡镇街道的农户中间了解情况。

  “两个人开着摩托车把我家的羊偷走了”、“就指望卖了牛挣点钱呢,结果被偷了”,4县2829个行政村,近三年发生“两抢一盗”等侵财类案件6688起,占总侵财类案件的64.8%,而且居高不下。倾听着农户们的无奈,看着手中调研来的数据,委员们陷入深思,“谁来为空巢农村‘看家护院’?”

  以此为据,14位委员联名提交了《关于高度重视解决农民财产安全问题的建议》。

  在2014年8月12日召开的提案办理协商会上,省委政法委、省公安厅等有关负责同志,与政协委员一起商量增加农民安全感的办法。真诚的交流勾勒出清晰的改进路径:力争年底前实现农村视频监控全覆盖工程,推广深化“治安保险”等群防群治工作新途径。

  感受到变化的不只是委员。

  “来之前忐忑,来之后感动”,省卫计委药政处副处长耿林参加了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情况界别协商会后有些意外。此前,来自各方面的批评意见,让他仿若坐在火山口上。协商会上,虽然同样有意见建议,更多的却是对策和真心帮助。

  通过越来越多地参与协商活动,省有关部门也逐渐适应了协商民主新常态。他们用最受委员欢迎的方式,对协商活动作出回应——

  针对高值医用耗材价格高昂问题,省卫计委、省发改委等多部门联合下发文件,启动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工作;针对城镇化进程中加强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建议,相关部门在修订《山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为落实“关于坚持‘三个导向’推进我省农业现代化进程建议案”,省财政拨付资金156亿元,等等。

  随着协商进程的深入,更多协商成果将会落地生根。

  原标题【 山东"协商民主"这一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