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将优化城镇布局 4年内建10个“县级镇”

16.06.2016  15:53

昨日,山东省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省住建厅主要负责同志介绍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情况。我省将对非农就业75%的镇,按照小城市标准进行培育,争取到2020年培育10个左右人口超过10万人的小城市,赋予县级政府管理权限。记者郑心茹

进行小城市试点

建10个“县级镇

据介绍,到2020年,城市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公开性、权威性显著增强,新一轮总体规划编制全面完成,城市设计普遍展开,各类专项规划衔接协调,规划建设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100%。城市空间布局得到优化,生态环境明显提升,实现职住相宜。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明显提高,供水、供气、供热、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配套健全。大中城市交通拥堵得到缓解,城市建成区道路面积率达到18.8%,平均路网密度达到8.7公里/平方公里,停车场布局合理。建成区100万人以上的城市,规划建设轨道交通等大容量公共交通体系。新建主干道同步建设综合管廊,25%以上建成区达到海绵城市标准。教育、医疗、养老、商业、文化、体育、消防等公共设施健全,与城市人口规模、分布相匹配,基本公共服务覆盖率和均等化水平明显提升。

优化全省城镇布局,提高济南、青岛首位度,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做强山东半岛城市群。提升地区中心城市发展质量,完善县域中心城市综合功能。对非农就业达到75%的镇,按照小城市标准进行培育,争取到2020年培育10个左右人口超过10万人的小城市,赋予县级政府管理权限。对人口规模低于10万人,但是经济和就业非农化水平也超过75%的其他城镇,选择进行小城市试点,赋予副县级管理权限。各市要开展城市发展战略研究,明确城市定位、目标、规模、产业导向和空间结构,为城市长远发展提供科学指导、预留弹性空间。

摒弃宽大马路理念

 城市交通实现“窄马路、密路网

各市、县(市)全面启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规划期限到2030年,远景展望到2050年,两年内完成规划编制。”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王玉志介绍,关于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要在总体规划指导下统筹专项规划编制,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要落实“窄马路、密路网”理念,推广街区制,逐步打开能够改善交通微循环的封闭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形成快速路、主次干路和支路级配合理的路网系统。合理布局公共交通线网、综合交通枢纽和公共停车场,方便城市内外交通和市内不同交通方式的便捷换乘。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要统筹布局地下停车场、商业、仓储等设施,做好与人防工程、过街通道、综合管廊、轨道交通以及地上公共空间的衔接,促进地下空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根据规划,山东不仅要加快编制近期建设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而且要塑造城市特色风貌。《实施意见》中强调,要明确近五年的重点发展区域、重大建设项目和年度实施计划,城市新区要按照产城融合的要求,做到综合开发一片,配套完善一片;旧城更新要因地制宜确定每个片区的规划方案、改造策略和组织方式,对有污染或安全隐患的企业设置防护隔离带或外迁。同时,还要编制实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用3年左右时间完成所有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和历史优秀建筑普查、建档管理等工作,严格保护传统风貌、街巷格局、特色居民等历史文化资源。

2020年建成运行300公里以上轨交

严防路面反复开挖

在提升城市建设质量方面,《实施意见》中提到,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加强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和大型公共场所的公交设施及停车场建设,努力实现机场、港口、火车站、长途汽车站等与城市公共交通的无缝对接。

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济南、青岛加快建设进度,其他大城市尽快启动前期工作,到2020年建成运行300公里以上。积极建设BRT等快速公交系统,城市主干道均应划定公交专用道,逐步形成公交专用道网络,中心城区实现公交站点500米全覆盖。新建、改建城市道路应配套建设智能交通系统,科学设置交通标志和信号。路网密度较高的城区,可统筹考虑采用单向交通系统等措施,提高通行能力。现有道路路口间距过长的应在路段加设人行横道,交通量大的主干路应设置地下通道或过街天桥。增加公交运力和发车密度,大幅提高城市公共交通分担率。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公交车、大客车和出租车。倡导绿色出行,保障非机动车和行人路权,积极发展步行和公共自行车等慢行交通系统。

同时,要统筹地下管网建设。王玉志提到,统筹供排水、供热、燃气、电力、通信、广电等设施按规划一次性集中改造与建设,严防路面反复开挖。凡建有地下综合管廊的区域,各类管线必须全部入廊,管廊以外区域不再随意开挖新建管线。

新建学校统一配套集中就餐场所

已建成学校加快完善

在公共服务设施方面,《实施意见》从教育、养老、文化、体育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要构建城市社区一刻钟服务圈,城市社区按人口规模配置中小学、幼儿园,2017年年底前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新建学校应统一配套学生集中就餐场所,已建学校应加快配套完善集中就餐场所。

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到2020年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40张以上,新建小区每百户配建养老服务设施20平方米以上,老旧住宅楼应按每百户不少于15平方米的标准,配套完善养老服务设施。完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力争到2017年年底,每个街道办事处或每3-10万居民设立1个标准化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消除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空白点。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市级、县级图书馆和文化馆分别达到国家一级、二级标准,城市街道和社区普遍建成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面积不少于200平方米。推动公共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站)、博物馆、科技馆免费向社会开放,城市公园原则上要免费向居民开放。

加快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新建居住区按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的标准,配套群众健身设施,鼓励结合学校改扩建,建设和利用好体育场等设施。统筹考虑旅游发展需求和游客数量,合理配建游客咨询中心、旅游厕所、景区停车场等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