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320万元救助上百贫困村 底线思维释放民生红利

22.02.2015  13:29

  相比往年,济南市的100个贫困村今年春节过得宽裕许多。320万元慈善救助基金被用作对特困家庭的定向救助,专款专用,最大限度帮扶救助因病、因灾、因祸致贫的农村困难群众。
  此刻,位于章丘市绣惠镇施家崖村的白莲藕生态园区内,庄稼汉马云忠的技术员工作干得更加从容。回想起自己从前的几亩荒地如今流转成“真金白银”的白莲藕田,他和家人满心欢喜地盘算着来年的好光景……
  经济“新常态”下,民生改善在提速。
  今年全市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更加重视民生改善和社会建设”。对比以往“高度重视改善民生”的表述,市委、市政府对民生工作的重视程度有增无减。然而,民生改善不可能超越经济发展阶段。无论是扶贫救助、就业扶持,还是社会保障、收入分配,都要充分考虑经济减速、结构调整深化、财政收入增速趋缓等带来的新情况新矛盾。
  深化民生领域改革,必须要突出“保障基本,兜住底线”,这样才能实现把改革红利送到社会最基层的目标。
  思想认识的高度,决定着凝心聚力的程度和改革推进的力度。顺应新期待的改革,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摆在重中之重。
  当前,改革进入深水区,民生领域的矛盾更加复杂多变,我市在民生保障的基础上提出民生建设,意味着修修补补的方式被系统设计、制度优化的新路径取代。
  攻坚克难,转型济南发出时代最强音:当GDP增速放缓,居民收入却一路走高。深改元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9%和10%,均高于生产总值增幅。而经济下行压力的增加也没有影响就业形势的持续向好,新增就业人数增长明显,登记失业率明显下降。更让人欣慰的是,尽管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但用于民生的“真金白银”却大幅增加。
  从微观上看,这份沉甸甸的“民生清单”上,有的立足当下,有的着眼未来,有的涉及面广,有的是多年未决的“硬骨头”,但件件切中百姓心坎。
  把城市的发展放在全局和时代的坐标上去认识,就会更加准确;把社会的变革放在历史与现实的对比中,才能更加清晰。“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可以说,一年多来,改革部署出台的数量之多、频率之高、力度之大,均前所未有。新年伊始,全市改革更是呈现加快推进之势,围绕群众期待,突破藩篱、快马加鞭,民生领域的重大改革已然开始相继“破冰”。
  增进民生福祉的发展必须破除体制障碍,以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为核心,以改革建立起基本民生保障服务体系。
  制度的完善从来都是在尊重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摸索实现的,任何一项机制体制只有以群众满意为评判标准才有现实意义。尤其自2013年底通过《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实施意见》以来,我市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相继提出了深化社会事业改革、保障和改善民生、创新社会治理方式等一系列改革举措,成效明显。
  目前,我市还有27.4万未脱贫的农民,其中有相当数量的残疾人,扶贫任务很重,单从资金、人力等资源上的“输血”对贫困村的发展来说难以长久,必须从体制机制上用力。突出改革成果的共享原则,农业扶贫需要更多面向特定人口、具体人员,防止平均掩盖大多数。去年启动的100个特困村扶贫工作,是市委、市政府实施精准扶贫的有力举措。只有严格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坚持因地制宜,通过基地企业合作社带动、发展特色农业、社会组织参与、慈善救助等方式,才能切实帮助贫困农民增收脱贫。
  公共服务体制是民生保障的基本。当前,城乡间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有失公平等问题突出,我市对此提出今年“要把济贫救急放在重要位置,民生问题解决好发展才会有后劲
  有效使用公共财政和转移支付,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无疑是“兜底思路”的进一步体现。在这份“拉清单”式的工作规划中,既强调了解决好农民工、弱势群体子女入学难的具体问题,也提出了让市场和社会组织承接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专业化模式,为公共服务的切实落地立下规矩。
  改革为了发展,发展为了民生。以经济发展改善民生,以改革创新保障民生,让更多改革红利普惠民生,是这座城市坚定不移的工作目标。
  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不降反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信长星对此分析,“改革红利得到释放是就业形势保持总体平稳的重要原因之一”,由此可见改革对于民生福祉的意义非常。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必须科学认识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引领新常态,让民生红利在改革中最大释放。
  一方面改革释放民生红利,另一方面民生问题又为找准改革切入点指明方向。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按照中央部署,坚持问题导向,从群众关注的焦点、百姓生活的难点中寻找改革切入点,尊重和发挥地方、基层、群众首创精神,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取得新成效。就济南而言,民生领域的改革要突出“保障基本,兜住底线”。以保就业为例,今年就业形势有新的变化,主要是结构性就业矛盾凸显。对此,今年我市各级党委、政府需要高度关注几个群体,包括继续增加的高校毕业生,产业转型、化解过剩产能中产生的再就业人员,还有城郊失地农民。从这些群体量大、面广、层次不一的特点以及相应的民生诉求出发,利用大学生创业园等孵化基地鼓励高校毕业生创业等举措取得成效就水到渠成了。
  今年,“创新社会治理”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作也被大家所期待。“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施政纲领中十分抢眼,一个政府治理与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的多元共治局面正在显示出其“以民为本”的优势与本义。同时,“学会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的社会治理方式也被赋予重任,必将有效解决征地拆迁、企业改制、医患关系、环境污染治理过程中引发的矛盾。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持续的攻坚战,不仅需要有勇气、拼胆识,而且要有韧性、能抓实,民生领域的改革更是如此。在实践中,济南把推动城市建设与促进经济发展、保障改善民生相结合,归根结底是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短 评
  民生问题不仅是社会问题,还是经济问题、政治问题。不断改善民生,才能赢得群众的支持,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民生影响发展,民生问题解决好发展才会有后劲,如果抛开民生搞改革、搞发展就会本末倒置。当前,全面深化改革要啃下“硬骨头”,民生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难题就是改革攻坚克难的目标,唯有寻求“救得一弊是一利”的突破,改革释放的民生红利才会积步千里。

 

 

一图读懂|看章丘如何全域出彩
  [ 编辑:贾淼 ] 欢迎下载新华网客户新华网
山东青年创新创业大赛颁奖暨泉城青年创新大会举行
第十届山东青年创新创业大赛颁奖暨泉城青年创新大会现新华网
济南章丘法院强制腾房 一日成功交付两处房产
  近日,济南市章丘区人民法院组织开展强制腾房行动,新华网
章丘法院:拘留2人 讨薪10万 让农民工暖心过中秋
  今年中秋节前,为了让农民工拿到工资回家过节,新华网
济南章丘:聚焦“三个维度” 增强企业群众改革获得感
  作为“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的主力军,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