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民“社区居住园区上班”就地实现城镇化

07.10.2015  09:48

原标题:山东农民“社区居住园区上班”就地实现城镇化

我国自提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以后,多地对此进行了探索实践,然而时至今日,对于农民要不要“上楼”、农村怎样城镇化等焦点问题,社会上仍在争论不休。2008年以来,山东通过逐步推进“两区同建”(即农村居住社区和产业园区同步建设)新型城镇化模式,让农民在社区居住,在附近园区上班,生产生活方式同步变化,使农民千百年来“过上城里人生活”的梦想成为现实。

上楼”不“上楼”,农民怎么看?

记者来到德州市陵城区五李社区居民李成儒居住的二层小楼时,他刚吃完午饭,正准备午睡。“实话实说,刚开始我反对农民 上楼 ,觉得太不现实。2011年底,社区第一批楼房建好了,当看到别人住上干净敞亮的楼房、而自家还是又脏又乱的平房时,我的思想一下子就转变了,通过向村里积极申请,我在2013年也住上了楼房。”李成儒说。

除德州外,临沂、菏泽、济宁等地近年来也在推行新型城镇化。临沂市临港区厉家寨村村民厉月生告诉记者,农民做梦都想着能“跳出农门,迈进城门”。“在我看来,只要满足经济收入上得去、社区配套设施完善、搬迁过程中利益不受损这三个条件,农民都愿意 上楼 。

那么,有没有农民不愿意“上楼”呢?还是有,夏津县齐庄村村民齐玉田就是其中之一。齐玉田告诉记者,虽然搬进了楼房,但他并不情愿。原先居住的平房有180多平方米,还有个院子,拆迁后换了一套75平方米的楼房、20多平方米的车库,并且又搭上了6000元钱。

山东一些基层干部向记者证实,在最初征求意见时,农民对“上楼”的态度大致符合“二八规律”,即80%的农民赞成“上楼”,包括青壮年农民、有城市生活经历农民、较高学历农民、富裕农民等群体;20%农民不赞成,包括老弱病残农民、收入较低农民等群体。一般情况下,只要保障措施得力,再通过宣传发动、典型示范、物质奖励等措施,不赞成的20%中多数农民还能转化成拥护或者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