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莱芜经济总体平稳 下行压力仍然较大

06.11.2014  11:42

  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下行压力,莱芜紧紧围绕“一二三四五”的总体发展思路,以开展“七项竞赛”、 推进“四大突破”、实现“四个提升”为目标和抓手,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全市经济总体保持平稳运行。但8月份以来,部分指标增速有所回落,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
  一、前三季度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
  (一)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经济增长速度总体平稳。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33.29 亿元,同比增长8.9%,较上半年加快0.1个百分点,经济总体保持平稳。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4.70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290.08亿元,增长9.8%;第三产业增加值198.51亿元,增长8.1%。
  物价走势平稳。前三季度,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1.99%,涨幅较上半年下降0.06个百分点。其中和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类仅上涨1.51%,处于温和区间。工业生产者出厂、购进价格指数分别下降3.11%、6.34%,与上半年相比,出厂价格指数回落0.1个百分点,购进价格指数回落1.6个百分点,企业成本压力有所缓解。
  就业与社会保障形势基本稳定。前三季度,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69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17万人,分别完成年度计划的84.7%、86.9%。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9.02万人、27.05万人、19.1万人、25.34万人、17.88万人,同比分别增长2.4%、1.4%、4.9%、3.1%、2.8%,社会保障稳步推进。
  (二)三次产业生产保持稳定。
  农业生产形势稳定。粮食作物减产,预计全市粮食总产量28.65万吨,比上年下降6.8%。油料作物产量增加,以花生为主的油料作物总产达到1.94万吨,比上年增长9.4%。特色蔬菜生产形势较好,生姜产量预计21万吨,与去年基本持平,但价格高涨,目前近17元/公斤,是去年同期的两倍还多,种植效益大幅提高。畜牧业生产稳定,效益良好。前三季度生猪出栏33万头,羊出栏21.3万只,均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生猪价格企稳回升,较今年最低点上涨30%,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禽蛋价格较去年同期上涨30%多。农业经营更趋多元化。前三季度,全市新增农业合作社171家,总量达到1193家。
  工业生产较快增长。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61.67亿元,增长12.01%。从分行业看,增长较快的行业有机械、化工和建材行业,其增加值分别增长28.64%、47.80%、16.25%。主要产品产量保持稳定增长,生铁、粗钢、钢材产量分别达到1401.6万吨、1320.7万吨、1418万吨,分别增长8.5%、10.4%、11.5%;原煤产量211.13万吨,增长2.2%;铁矿石产量463.7万吨,增长7.4%;轮胎产量91万条,增长28.5%。
  服务业发展平稳。从主要行业看,批零住餐业发展有所加快,前三季度,全市限额以上批发业、零售业的商品销售额分别增长24.47%、17.35%,比上半年分别加快2.41个和 2.52个百分点;住宿业、餐饮业的营业额分别增长-8.24%、9.40%,比上半年分别加快 5.03个和 0.73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业和营利性服务业较快增长,这两个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28.9%、29.8%,比上半年分别加快1.9个和1.8个百分点。房地产继续回落,前三季度,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35.7%,降幅较上半年扩大4.6个百分点。金融业发展稳健,9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分别同比增长5.1%和5.29%;前三季度保险业保费收入同比增长9.3%。从税收看,服务业成为全市税收的主要增长点,前三季度累计实现税收20.81亿元,增长3.2%,占全部税收比重达到34.06%,同比提高2.05个百分点。
  (三)三大需求对经济拉动作用更加均衡。
  消费市场运行稳健。今年以来,全市消费市场保持平稳运行,一季度、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2.4%、12.8%保持上升趋势。前三季度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17.14亿元,同比增长12.7%,增幅相对平稳。
  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前三季度,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86.36亿元,同比增长15.62%。其中第一产业投资4.5亿元,增长91.91%;第二产业投资337.3亿元,增长15.54%;第三产业投资144.54亿元,增长14.37%。工业投资企稳回升,增幅由一季度的4.82%上升到前三季度的18.71%。大项目支撑作用明显,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418.2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5.96%。房地产投资明显放缓,共完成投资24.05亿元,下降11%。
  外贸出口保持较快增长。前三季度,全市累计完成进出口总额16.08 亿美元,同比下降9.5%。其中,出口完成6.11亿美元,同比增长9.7%。出口结构不断优化,机电产品出口0.97 亿美元,增长110.8 %,占全部出口的比重达到15.86%,同比提高7.61个百分点。其他传统出口产品低迷,农产品出口2.84亿美元,同比增长2.7%;纺织服装出口0.69亿美元,同比下降7.3%。钢材出口受基数低影响,增长较快,出口0.36亿美元,增长21%。进口受铁矿石价格下降影响回落较快,累计完成9.97亿美元,下降18.2%。
  (四)财政收入、企业利润、居民收入同步增长。
  企业效益总体趋稳。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477.63亿元,增长5.73%;利税41.23亿元,增长1.52%;利润18.40亿元,增长6.38%。
  财政收入增速回落。前三季度,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1.25亿元,同比增长3.11%,增幅较上半年回落2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完成30.62亿元,增长3.68%,对全部财政收入增长贡献率达到87.35%。税收占比为74.23%,较去年同期提高 0.41个百分点。
  居民收入增长较快。前三季度,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947元,增长9.1%;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2280元,增长12.0%。
  (五)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
  产业结构继续优化。非钢产业规模继续扩大,前三季度,全市非钢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47.84亿元,增长14.25%,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6.5%,较年初提高5.4个百分点。服务业占比进一步扩大,前三季度达到37.2%,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
  投资结构更加合理。前三季度,全市服务业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到29.72%,比上半年提高0.46个百分点;全市六大高耗能行业完成投资99.95亿元,同比增长1.1%,低于工业投资增速17.6个百分点,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为31.2%,较上年同期下降5.4个百分点。
  二、经济运行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钢铁产业持续低迷,加大经济下行压力。
  钢铁产业增加值占莱芜规模以上工业的近一半,今年以来钢铁产业持续低迷,加大了全市经济保持平稳增长的压力。从价格看,9月份是钢材市场的传统旺季但钢价却持续走低。9月下旬重点调度的十种钢材均价已跌至2936元/吨,较上旬均价下降61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63元/吨。从库存看,9月底全市三大钢厂库存达到35.7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19.8 %,库存压力较大。受市场需求低迷影响,前三季度,全市钢铁产业累计亏损7.1亿元,影响规模以上工业利润下降40.4 个百分点;钢铁产业实现财政收入下降23.4%,影响全市财政收入下降3.66个百分点。
  (二)经济效益低迷,发展质量不高。
  虽然目前全市生产情况相对稳定,主要产品产量也保持较快增长速度,但经济整体处于增产不增收,经济效益偏低的状态。受钢铁、采掘行业影响,莱芜工业品出厂价格已经连续33个月为负增长。规模以上工业效益也相对低迷,前三季度收入利润率仅为1.24%,比全省低4.7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仅为7.0%,较全省低约10.76个百分点。全市亏损企业达到81家,比去年同期增加9家,亏损面为16.3%,同比提高1.81个百分点,比全省高约8.4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总额达16.35亿元,同比增长106.8%。
  (三)增长后劲不足,制约经济持续发展空间。
  目前全市经济增长放缓的主要原因就是增长点少,发展后劲不足,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量不多。今年以来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列全省后几位,同时也呈现出逐步回落的趋势,前三季度较上半年回落了1.6个百分点。从新开工项目看,前三季度全市新开工项目数量比去年同期减少11.3%,新开工项目投资额同比下降16.4%。
  (四)金融风险与企业融资困难并存。
  受经济形势及政策影响,近年来莱芜信贷增速较慢,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减弱。截至9月底,全市金融机构新增贷款32.77亿元,较年初增长5.71%,列全省第16位。由于企业申请贷款必须提供担保,企业间互保联保现象比较普遍,加之全市大部分企业规模较小偿债能力弱,在经济形势低迷期,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可能性加大。全市不良贷款率达到8.97%,较全省平均水平高7.31个百分点。同时由于金融机构的“放贷偏好”,使中小企业融资变得更加困难,截至9月底,中小企业贷款下降4.33%,低于大型企业贷款增速11.1个百分点。
  三、对全年经济走势的初步判断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促使全国上下经济发展速度普遍回落。从全国看,各项指标纷纷回调,第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3%,比第二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5%,分别比上半年回落0.3个和1.2个百分点,国内外市场需求进一步减弱,经济趋稳的基础还不够稳固。从莱芜市自身看,莱芜市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产业结构单一,全市3家最大的企业均集中在钢铁产业,莱钢、泰钢、九羊三家企业的增加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近40%。钢铁行业产能过剩、需求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而莱芜市钢铁行业高端高质产品少,附加值低,市场波动的敏感度较大,抗击市场冲击的能力较弱。同时莱芜市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品牌少,产业竞争力较弱,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虽然发展较快,但占比偏低,前三季度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18.4%,比全省平均水平低约12.5个百分点。
  在看到不利因素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国家在逐步推出各项经济微调刺激政策。例如,出台了减轻小微企业税负、加快棚户区改造和铁路建设等政策措施,对县域农商行和农合行定向降准,再加上“房贷新政”释放的“趋松”信号,都将有助于经济企稳。从宏观经济先行指标来看,10月份,汇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初值回升至50.4,为三个月高点,预示着宏观经济有望企稳,继续下行的风险减弱。从莱芜来看,9月份工业用电量增长4.02%,较8月份回升2.32个百分点,说明工业生产有所好转。
  综合分析,虽然第三季度部分指标出现了小幅波动,但在国家各项稳增长措施逐步实施和改革红利持续释放的支撑下,全年莱芜经济有望继续保持平稳增长。
  四、有关建议
  (一)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经过多年发展,非钢产业虽然在总体规模上已经超过钢铁产业,但纺织、建材、化工、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规模仍然偏小,对全市经济的支撑作用还不是很强。要降低钢铁行业长期低迷对全市经济的影响,必须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要立足于传统产业的基础优势,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力度,改进传统工艺装备,淘汰落后产能,延长产业链条,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
  (二)加大企业帮扶力度。增产不增效,运行质量不高已经成为全市经济的常态问题。企业是经济基础,只有保证企业效益才能提高经济质量。特别是在经济下行形势下,要加快职能转型,打造服务型政府,并积极为企业做好服务工作,加强调度,及时了解企业经营面临的难题,在信息、融资、审批等环节提高服务力度,实现分类指导,对有发展前景、新兴技术、影响面大的企业实行重点帮扶,尽量降低经济波动对企业正常运营的影响。同时通过改革打造高效透明的市场环境,尽量减少企业非经营成本,减轻企业负担,提高企业活力。
  (三)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加快全市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借助济莱协作区及中南铁路建设机遇,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和配套产业发展,引进、发展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为全市经济培育新的增长点。继续把加大投入、加快大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深入实施提质增效战略,优化投资结构,加快培育带动能力强、成长性强的大项目,强化调度督察,协调解决手续、土地、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尽早实现建成投产,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四)全面优化融资环境。金融是经济发展的血液和重要支撑,在新形势下要针对当前的金融风险及企业融资困难,采取切实措施未雨绸缪,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并真正发挥金融对经济的滋润作用。一要规范借贷市场,避免或有效减少因高利借贷行为衍生的不良后果。二要加强风险监管,健全诚信评估体系,减少不良贷款引发的互保联保系统风险。三要积极为银行与中小企业传递融资需求和政策调整等方面的信息,有效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