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农科院院长万书波谈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 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02.09.2014  18:12


 

   主持人 :民生无小事,网络零距离,为百姓解难,为政府分忧……欢迎收看本期《政地有声》节目,我是主持人丛丛。《政地有声》由山东省政府网和齐鲁网联合主办,如果网友有什么问题或者好的建议,都可以参与到“政地有声”中来,您可以在直播期间在留言区留言,您的留言将由到访嘉宾现场解读。今天我们请到的嘉宾是山东省农科院万书波院长。

  欢迎万院长做客本期《政地有声》,首先和广大网友打个招呼吧。


  


  万书波 :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好。

   主持人 :和网友打完招呼后,我们看段VCR简单了解一下万院长。

  万书波院长简历【VCR】

   主持人 :去年山东粮食生产实现了十一连增,总产905.6亿斤,比上年增产3.36亿斤,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调研时视察了省农科院,作出了“要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的重要指示。今天,万院长将围绕我省如何“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 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如何破解各类农业生产难题等话题与广大网友进行在线交流。



   主持人 :围绕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做好“三农”工作,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调研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刚说到,去年11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调研时视察了山东省农科院,据我了解,山东院是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视察过的唯一一处省级农科院。下面,首先请万院长为我们简要介绍一下习总书记视察省农科院有关情况,总书记都作了哪些重要指示?

   万书波 :好的。2013年11月2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和省委姜异康书记、郭树清省长的陪同下亲临我院视察,现场察看了我院科技成果实物展、智能化温室和省农业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随后同我省有关方面代表进行了座谈,并发表了重要讲话。总书记的讲话精神集中体现在“三句话”,第一句话,手中有粮、心里不慌;第二句话,要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第三句话,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同时总书记还对我们提出了“要把下面的研究所办出特色”、“要帮帮寿光蔬菜”等具体要求。可以说,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我院视察并作出重要指示,为农业科技创新指明了方向、赋予了重要使命,是新时期推进现代农业科技创新驱动的重要指导方针和根本遵循,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农业和农业科技事业的高度重视与亲切关怀,我院乃至全省、全国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都深受鼓舞、倍感振奋。

   主持人 :这半年多来,省农科院在落实总书记指示精神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万书波 :习总书记亲临视察,既是对我院工作的肯定,更是激励和鞭策。认真学习领会、贯彻落实好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是我院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总书记的指示精神非常明确,关键在于落实。半年多来,我院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工作作风,发扬“钉钉子”的实干精神,扎扎实实抓好各项指示精神的落实。

  一、在落实总书记“手中有粮,心里不慌”的指示方面,我院主要做了三件事:一是加强了粮食作物学科创新团队建设。按照“学科—项目—平台—团队”一体化模式,重点加强了主要粮食作物创新团队建设,以赵振东院士为带头人,整合我院小麦育种与栽培、土肥、植保、种质资源等学科优势,组建了小麦研究中心,确定了新阶段亩产850公斤的超高产小麦育种目标。二是加大了新品种培育和推广力度。坚持常规技术与生物技术相融合,努力培育高产稳产、抗逆广适的农作物新品种。我院培育的济麦22和鲁原502今年夏收均创造出亩产超过800公斤的高产典型,为我省夏粮实现“十二连增”做出了贡献。其中,济麦22今年夏收达到3600多万亩,连续5年保持了全国第一大小麦品种地位。为推进我省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正与省财政厅等四家单位联合发起设立山东现代种业发展基金。三是扎实服务“渤海粮仓”工程建设。我院作为“渤海粮仓”山东项目区技术专家组的依托单位,积极参与“渤海粮仓”建设,在黄河三角洲系统开展了盐碱地改良和耐盐碱作物试验示范,特别是在抗旱耐盐碱小麦、水稻、高粱等粮食作物品种选育与推广上成效很大,受到当地政府和农民的欢迎。

  二、在落实总书记“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的指示方面,我院主要启动实施了农业科技强院建设提升工程,着力强化自主创新,练好内功。去年年底,我院坚持以习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编制了《强院建设提升工程规划》,并通过省政府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进行了论证,成为指导我院未来一个时期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今年以来,提升工程规划已经正式启动实施,截至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上半年,新上科研项目147项,科研经费1.2亿元;1项成果通过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评审;筹集资金1000万元,实施了高层次人才及创新团队引进计划、青年英才培养计划;筹集资金2000万元,启动实施了青年科研基金项目、院地合作引导计划项目、重大科技成果培育计划项目和科技创新重点项目“四大类计划项目”,尤其是院地科技合作引导计划的实施,标志着全省农业科研院所之间的科技合作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这半年多来,我们坚持边探索边实践,对制约山东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同时我们为了把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引向深入,在落实强院建设提升工程规划的基础上,正在酝酿启动“山东农业科技添翼行动”,目的就是有针对性地围绕制约山东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进行研究攻关,并且大力加强成果转化,以更好地给山东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更好地服务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三、在落实总书记“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的指示方面,主要是紧密对接新型农村经营主体,扎实开展科技推广服务。一是主动对接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村经营主体的科技需求,我们成立了家庭农场科技联盟和农业灾害预警与应急专家服务团,探索建立全程服务模式,并在德州临邑、东营垦利、菏泽东明新建了3处科研工作站。二是通过山东省农村农业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指导农民科学种养,信息所与山东广播电视台和齐鲁网联合开通了“12396对农直播间”,截至目前已播出节目60多期,范围覆盖全省及周边省份,受到广大基层老百姓欢迎。三是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对接,相继与德州市、烟台市人民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另外,面对土地托管等新兴业务的发展,与省供销社签订了农业科技服务战略合作协议。四是深入开展对接“三个十”行动,即对接我省十个高产创建万亩方、对接十个现代农业示范区、对接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积极服务地方农业产业发展。五是扎实做好“第一书记”帮包工作,帮助帮包村发展主导产业,依靠科技进步助推农民脱贫致富。

  四、在落实总书记“要把下面的研究所办出特色”的指示方面,年初我院第二次党代会确立了到2020年建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省级农业科技强院的奋斗目标,对院属各研究单位提出了“一所一优、一所一特”的建设思路,要求各研究所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进一步突出科研特色和优势,目前各个研究所已编制完成了强所建设提升工程规划,将打造自身特色与支撑山东农业特色紧密结合,找到了“办出特色”的着力点。

  五、在落实总书记“要帮帮寿光蔬菜”的指示方面,主动加强与寿光对接,努力破解蔬菜生产难题。在深入落实我院与寿光市签署的科技合作协议的基础上,我院蔬菜花卉所与寿光蔬菜产业集团签订了联合育种协议,共建设施蔬菜新品种展示园区,联合申报国家设施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努力推动我省设施蔬菜产业提质增效。

   主持人 :目前,我省农业和农业科研领域的现状什么样?

   万书波 :大家都知道,我省是农业大省,农业作为传统优势产业,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多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农业产业多项指标始终位居全国前列,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第一产业增加值和农产品出口额在全国一直是第一位,粮食在全国排第三位,棉花、油料排第二位,蔬菜、果品、肉蛋奶、水产品总产均居第一位。对于我省农业的地位和贡献,有一组数据很能说明问题,据统计,我省以占全国6%的耕地、1%的水资源,生产了占全国8%的粮食、13%的蔬菜和10%的肉蛋奶,为全国的大局做出了积极贡献。截止去年,我省粮食实现了“十一连增”,农民收入实现了“十一连快”,这既是“政策好、路子对、人努力、天帮忙”的结果,同时也与农业科技强有力的支撑密不可分。目前,山东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接近60%,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约五个百分点。

  同时也要看到,当前,我省正处于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的关键阶段,面临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人多地少、水资源短缺是我省的基本省情,今后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人与资源的矛盾还将进一步加剧。面对各种约束趋紧、综合成本趋高、外部挑战趋多,要想生产出越来越多和越来越好的农产品,就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增强我省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就我省农业科研来讲,目前,全省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健全,产学研、农科教紧密结合,形成了协同创新的强大合力,对产业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不断增强。以省农科院为例,我院作为全省农业科技创新的龙头,具有雄厚的科研实力,拥有的全国百强所、国家科技奖励和国家产业技术体系专家数量均居全国省级农科院首位。我院一直都非常重视服务“三农”和支撑产业发展问题,列入国家及我省农业主推技术和主导品种累计达到230余项次,通过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转化应用,每年都创造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有力地促进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同时要看到,我省农业科研单位也还面临着科研创新和推广服务缺乏稳定支持、激励机制不完善、同行业相比专家待遇偏低等不少问题,导致科研的自主性、持续性和针对性不强,成果转化率不高,高端人才难以引进和留住,创新活力不足。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在科研体制机制改革上进行积极探索,尤其需要党委政府进一步明确农业科技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三性定位”,对农业科研单位的改革发展从政策、投入等方面给予有力支持和稳定保障。

   主持人 :可以看出,我省要实现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跨越,真正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还有很多瓶颈问题要突破,那具体需要突破哪些问题?

   万书波 :当前,我省农业生产中面临的一些重大关键问题,比如粮食增产稳产的基础还不牢固,千亿斤粮食产能如何实现的问题;种业发展滞后,许多关键农作物品种受制于人的问题;化学投入品使用过量,农产品质量远未过关的问题;以及推动农业向产前产后两端延伸的问题、山东特色农产品产业提升的问题等等,要突破这些问题根本还在于科技进步。

  习总书记去年在我省视察时明确提出了“三个导向”的要求:以解决好地怎么种为导向,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以缓解地少水缺的资源环境约束为导向,深入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以满足吃得好吃得安全为导向,大力发展优质安全农产品。这“三个导向”抓住了问题的要害,为我们做好“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三个导向”,努力为破解事关我省农业发展的重大关键问题提供科技支撑。比如,在我省千亿斤粮食产能问题上,我们正着眼于我省2020年甚至更长一个时期的粮食生产,研究制定和实施粮食增产技术路线图,为党委政府抓好粮食生产建言献策、当好参谋,使党委政府围绕技术路线图有针对性地强化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目前这项工作已经启动。另外,我们还将按照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部署要求,对接山东现代农业发展的现实需求,积极做好作物秸秆与畜禽废弃物综合利用、省会城市群都市型现代农业、畜禽规模化安全高效养殖、重大动物疫病综合防控、农村农业信息化等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工作,提供更为全面、及时、有力的科技支撑。

   主持人 :听了万院长的介绍,相信广大网友对我省的农业生产情况有了初步的认识。这里是正在直播的《政地有声》栏目,下面我们来看看“政地有声”留言区网友的留言。

  网友“老实巴交等天亮”问到“万院长,你好。我家祖祖辈辈都是靠种地为生,现在村里的乡亲们也越来越重视科学种田,但是在平时的生产过程中很多技术问题我们没法解决,我想问一下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获得农科院专家的指导与帮助?”

   万书波 :这位网友你好。的确,现在广大农民科学种田的观念不断提高,依靠科技实现增产增收已成为共识。也感谢这位网友对我院农业专家的认可和信任。广大农民朋友不管是在产前、产中、产后,还是在作物、畜禽、土肥等方面遇到问题,都可以拨打我院的12396热线服务电话,我们可以根据您遇到的不同问题邀请相关专家进行解答,甚至可以通过视频方式集中院里的专家进行会诊。如果农民朋友上网方便的话,还可以登录我们院的网站查询。同时,我院还在全省不同生态区、生产区,规划建设了科技示范基地、博士工作站,大家可以就近去咨询、参观。当然,我们也非常欢迎广大农民朋友亲自到我们院里来,在解决好生产问题的同时,参观一下我们的实验室、试验田,感受一下现代农业科技的发展变化。

   主持人 :我们再看看下一位网友的问题。网友“面包树”问:“万院长,您好。现在水果、蔬菜、畜禽药物残留等问题不断,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曝光令人触目惊心!还有什么东西是敢吃的?农业科研部门有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万书波 :我非常理解这位网友的心情,民以食为天,大家关心自己的饮食安全也是人之常情。食品安全问题现在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重视,国家制定了专门的法律,各级政府都加强了监管力度。作为我们农业科研部门,就是要在农产品的生产、流通等环节提供技术上的支持和保障。大家都知道,农产品是食品的源头,是最基础的环节。农民作为农产品的生产者,往往通过增加产量来获取更大回报。农产品产量的提高除了靠品种,在很大程度上是靠增加化肥和农药等化学投入品的投放,致使当前农业面源污染成为我国最大的污染源。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就要研发微生物肥料、推广测土配方和平衡施肥技术、制定安全用药规范等措施,既满足农作物的正常需求,又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我院的相关专家正在加强以微生物防治、寄生性天敌防治和捕食性天敌防治为主的生物防治技术研究,通俗的讲就是合理利用自然界各物种之间的制衡来达到防虫、治虫、增产的目的。同时,针对畜禽疫病防治、药物残留检测、农产品流通存储等技术,我们也在不断的研究、创新和提高,从技术层面促进优质、安全、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主持人 :当前,解决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也是省委、省政府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在这个问题上,省农科院有什么思路和措施?

   万书波 :我院在这方面的主要思路是,以促进农业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农业生产整体科技水平为目标,以“五类平台”和“两大综合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创新管理机制和服务模式,打造相对稳定的技术服务专家队伍,快速转化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持续提高山东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增收水平。

  下一步,我院将整合人才、技术、成果优势,着力构建五大公益服务平台。一是发展家庭农场科技联盟,积极服务新型农村经营主体;二是建设博士科研工作站,引导科技人员更接地气;三是开办农科讲堂,把先进技术成果传播到田间地头;四是建好农村农业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提高我省农业信息化水平;五是与地方政府或企业合作,共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通过这些措施,尽快形成对全省农业全覆盖、零距离、立体化服务网络,实现科研服务下延、技术成果落地、支撑产业发展的目的。

  另外,我们还将紧密对接山东重大战略需求,积极打造“两大综合示范区”。一是对接“黄蓝”战略,在东营着力打造黄河三角洲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通过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多学科联动,依托黄河三角洲现代农业研究院,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综合性现代农业示范区,开展盐碱地土壤改良、耐盐作物品种选育、农业生物技术、畜禽养殖、农产品加工、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研究与示范。二是对接“一圈一带”战略,在处于西部经济隆起带的德州市选择一个基础条件相对较好、地方积极性比较高的县,集中全院科技力量,给予整建制地帮扶,建立科研、示范和产业基地,支持该县建成集农业生产、示范培训、加工流通、休闲观光、产业发展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推进全县农业在原有基础上实现新的提升和跨越,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主持人 :给山东农业插上科技翅膀有什么预期目标?

   万书波 :我们的目标就是,通过未来几年的努力,到2020年支撑我省的粮食产能实现过千亿斤目标,为中国人饭碗里主要装中国粮做出贡献;推动我省农业走上内涵式发展道路,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70%左右,农业生产者的素质和技能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持续增长,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农业面源污染基本得到控制,在保障生态安全、农产品安全方面取得显著成效,让全省老百姓吃得更好更安全;促进我省特色农产品产业实现优化升级,特别是在果菜领域再创出新的优势;在全国率先形成投入稳定、团队稳定、方向稳定、机制灵活的农业科研创新模式,使科研人员科技创新与技术服务的动力和活力全面释放,推动我省农业在全国的优势地位得到巩固提升。

   主持人 :好的。农业生产关系到国计民生,更与市民的生活密切相关,非常感谢万院长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参加我们的访谈。相信通过提升科研实力、突破生产难题,我省会迈着更加坚实的步伐,实现“给农业插上科技翅膀”的目标。

  今天的访谈到这就结束了。欢迎广大网友登录齐鲁网和山东省政府网观看访谈实录,并给我们留言,参与话题的讨论。民生无小事,网络零距离,感谢大家收看本期的《政地有声》,下次节目再会!

 

(责任编辑:宗刚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