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副市长王中谈大力推进转型升级 加快实现烟台工业由大到强的转变

17.11.2014  12:25

   山东省政府网 :王市长,您好。烟台是一个工业大市,请您谈一下烟台工业的总体发展情况?


 


   王中 :好的。首先,衷心感谢各界长期以来对烟台工业发展的支持和帮助。借此机会,我向大家介绍一下烟台市工业总体情况。

  烟台是中国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之一。多年来,我们不断强化“实业兴市、产业立市、工业强市”的理念,大力推动工业经济发展,烟台保持了全国、全省工业大市的地位。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064亿元,占全省的10.6%,居全国大中城市(含直辖市、副省级城市)第10、地级市第3、全省第2位;利润1065亿元,占全省的12.5%,居全省第2位。雄厚的规模实力也为推动新一轮烟台工业转型升级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

   山东省政府网 :烟台工业都有哪些优势和特点?

   王中 :一是烟台工业门类齐全、产业结构总体平衡,竞争优势明显。对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工业41个大类、201个中类,2013年全市2767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涉及了其中的36个大类及其中的185个中类。仅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开采辅助活动,其他采矿业,烟草制品业,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5个大类无规模以上企业。2013年重点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情况如下:



  2013年,五大传统优势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的69.5%,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机械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分别位居全省第2、2、1位,轿车整车产销60.1万辆,占全省的90%以上。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省的27.4%,居全省第2。黄金产业收入占全省的93%;黄金总产量占全国的36.3%、全省的83%。烟台是全国4个 “中国食品名城”之一,是亚洲唯一的国际葡萄•葡萄酒城,食品工业年主营业务收入占全省的 11%,利税、利润均居全省首位。现代化工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居全省第4位。

  二是培强做大成效显著,骨干企业群体不断壮大。“十五”、“十一五”、“十二五”以来,我市先后实施“2358工程”、“3·50工程”、“8515工程”,不断加大对骨干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建立完善企业激励机制,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在多个领域形成了规模大、实力强的行业领军企业。2004年南山集团首次突破百亿元,2007年全市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元达到6户,2010年达到12户,2013年达到17户。目前“8515工程”重点推进的170户领军企业、重点企业、成长性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均占全市工业的50%左右。涌现出富士康、南山、万华、通用东岳、张裕、龙大、鲁花、山东黄金等一批具有行业领先水平的骨干企业。富士康是全省出口第一大户,年出口过百亿美元。万华集团是全球第5个掌握MDI核心生产技术的企业,成功收购匈牙利宝思德化学公司,新的万华化学工业园项目正加快建设,达产后MDI总产能将居全球首位。

  三是技术进步步伐持续加快,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近年来,我们大力实施投资拉动战略,引导企业将投资重点集中到传统优势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节能环保等领域,技改投资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总投资139亿元的万华MDI一体化项目、总投资52亿元的南山高端铝合金产业园项目、总投资48亿元的烟台宝钢钢管项目、总投资20亿元的通用东岳新增30万辆整车和30万台发动机项目等重大产业项目以及玲珑橡胶年产200万套半钢子午胎、泰和新材间位芳纶生产线、冰轮新型高效螺杆制冷压缩机等一大批技术改造项目竣工投产,大大增强了烟台工业的发展后劲。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构建富有活力的创新体系,目前,全市237家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18家、省级75家),与300多所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合办研发机构200多个、其中海外研发机构50多个;拥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省级行业技术中心8家、省工业设计中心7家,中国驰名商标74件,山东省著名商标341件;2013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564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40.05%,均居全省第2。深入推进两化融合,在全省两化融合考评中烟台以67.8分的企业融合发展水平夺得全省第1。

  四是节能降耗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升。扎实推进节能降耗,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全国率先实行既“控”单位能耗、又“控”总量能耗、严“控”增量能耗,“转”移超量能耗、“转”换全部能耗为用电指标为主要内容的“三控两转”节能工作法,建立了县域间能耗量交易机制,经验在全省推广。自2011年以来,已有栖霞和招远、莱州和莱山、福山和开发区等县域间实施了11笔节能量交易,交易额35万吨标准煤;2013年10月,烟台两家企业又在山东省能源环境交易中心签订了节能量交易合同。2013年,全市万元GDP能耗0.64吨标准煤,全省最低,是全省唯一连续八年完成省政府下达节能目标的市。

  五是县域工业特色突出,园区经济产业聚集化程度高。县域工业是我市最大的经济板块,除芝罘、莱山、高新区外的11个县市区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市工业的97%,其中开发区、龙口、招远、莱州、蓬莱5个收入过千亿元区市,占全市75%以上。多年来,各县市区立足资源优势、突出基础优势、发挥比较优势,坚持不懈地调整优化工业结构,确立了各具特色的主导产业,目前,以开发区为中心的机械电子工业聚集带、以蓬莱为中心的葡萄酒产业聚集带、以龙口为中心的铝业聚集带、以招远为中心的黄金和粉丝产业聚集带、以莱阳为中心的食品加工聚集带、以莱州为中心的石材加工聚集带、以海阳为中心的毛衫加工聚集带已渐成规模,特色和优势日益突出。4个国家级园区和10个省级经济园区提供了74%的工业主营业务收入、71%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77%的外贸进出口总额,其中,烟台开发区、保税港区和招远开发区以占全市2%的国土面积,提供了全市30.2%的工业收入总量和38.4%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

   山东省政府网 :请您谈一下转型升级对于烟台工业发展的意义?

   王中 :转型升级是贯穿工业化进程始终的一个主题,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本质要求,也是推动烟台工业由大到强转变的必由之路。应对当前错综复杂、增长日益放缓的宏观经济形势,解决烟台工业长期积累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层次不高、过度依靠投资拉动和出口带动、过度依靠资源能源消耗和低成本要素投入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在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上迈出实质性步伐。

  当前,全球经济结构深度调整,科技创新飞速发展,智能制造、增材制造、互联制造、定制制造和绿色制造等成为世界工业革命的新趋势。我国经济已处于增长速度换档和结构调整阵痛的叠加期,全省上下正在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的重要指示,努力在转变发展方式、全面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上起到领头雁作用。烟台工业在全市经济中处于主导地位,是全市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重点领域,推动新形势下的工业转型发展需要我们既保持定力又主动作为。保持定力,就是要坚持以提高质量效益为导向的决心不动摇;主动作为,就是要坚持打好转调攻坚战的决心和勇气不动摇。为此,要努力实现工作指导上的重大转变。

   山东省政府网 :您认为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应该转变哪些方面的观念?

   王中 :转变观念是烟台工业转型升级、由大到强的重要前提。

  一是努力在发展理念上实现新转变。要突出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在保持工业规模合理增长的基础上,更多地关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更多地关注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更多地关注劳动就业的增加,更多地关注财政收入、企业效益、职工收入的增长,更多地关注能源资源消耗的下降,更多地关注环境污染的减少,坚决摒弃不顾资源和环境代价、盲目攀比速度和规模的短期行为,把改革创新和转型发展理念始终贯穿于谋划思路、制定政策、推动工作的全过程。

  二是努力在发展定位上实现新转变。一要瞄准世界经济结构调整和国际产业发展方向,在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中推动我市工业转型升级,提高工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分工地位,打造一批在国际市场上响当当的产业和产品。二要在继续发挥比较优势的基础上,推动产业结构由价值链的低端向价值链高端转变,着力培育以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为基础的新的竞争优势。三要把工业发展放到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大局中统筹考虑,把工业发展和扩大就业更好地结合起来,使发展工业与提高居民收入高度吻合。四要将工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坚决控制新上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两高一资”项目,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环保型产业,努力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三是努力在发展路径上实现新转变。要敢于摆脱固有的路径依赖,敢于抛弃多年形成的惯性思维,敢于忍受转型升级需要经历的阵痛甚至是巨痛,敢于承受引领创新可能带来的风险,紧扣提质增效主题,推动工业发展全面转型。一方面要开辟工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径。更加注重服务要素对产业链的嵌入和提升,实现由设备、产品提供商向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转变。另一方面要开辟以信息化引领工业转型发展的新路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是信息流引领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信息作为管理的基础、决策的依据,竞争的要素,成为比物质、能源更重要的资源,并不断占据了生产力要素的主导地位。要把信息化作为引领工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抓住信息技术在产业各领域广泛应用、渗透与融合的机遇,发挥信息的重要生产要素和战略资源作用,高效地进行资源优化配置,有效地带动企业生产管理模式的革新,极大地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发展能级,使信息化成为工业增长的“倍增器”、发展方式的“转换器”、产业升级的“助推器”。

   山东省政府网 :烟台市下步将采取什么措施来推动工业转型发展,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

   王中 :推动烟台工业转型发展,必须坚持扩大规模与提升质量并重、扩张存量与引进增量并重、传统转型与新兴培育并重、培强做大骨干企业与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并重、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并重,加快建设优势产业稳步提升、新兴产业迅猛发展、潜力产业茁壮成长、生产性服务业保障有力,具有较强对冲和平衡能力的现代工业体系。

  一是按照“抓产业促发展”思路,推动工业细分行业转型升级。要在深入实施“5510工程”,巩固提升机械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加工、黄金、现代化工5大传统优势产业,突破发展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新材料、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5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大做精汽车、电脑、手机、船舶、葡萄酒等10大产品集群基础上,按照“抓细抓实的原则”,研究制定涵盖全部工业门类,细化到企业、产品、技术、产业链条、产品集群等具体内容的若干细分行业规划或意见,重点建设汽车及零部件、工程机械、海工装备、消费类电子产品、葡萄酒、水产加工、植物油、果蔬加工、粉丝、黄金、聚氨酯、毛衫、新型铝材深加工、创新药物研发和产业化、高端装备制造业等15个产业基地;重点打造中国食品名城、国际葡萄•葡萄酒城、中国黄金产业名城、中国节能环保产业城,形成一批在全省、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产业高地。

  二是大力培育市场主体,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企业作为发展的主体,转型升级的主要承担者,要积极引导企业准确把握国家政策导向、市场走向和产业发展趋势,直面挑战,积极作为,转型发展。一是壮大工业企业群体。重点做好“降减增”三篇文章:“降”低准入门槛,扩大经营领域;“减”轻企业负担,让企业在趋紧的环境中轻装上阵;“增”加有效投入,鼓励支持全民创业。二是继续强化培强做大。支持龙头企业依托品牌优势,采取收购、兼并、控股、联合、虚拟经营等方式,整合产业链条产能,增强产业控制力。积极推动企业上市,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培育子公司上市或增资扩股再融资。支持企业通过集合发债、私募基金、风险投资、产权交易、股权质押等形式多元化、多渠道融资,形成再融资再投入再产出的良性循环。三是发挥龙头带动作用。通用东岳汽车落户烟台以来,已带动68家一级供应商与之配套,其中不乏德尔福、延锋江森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全市有17家过百亿元工业企业,大批重点骨干企业正在快速成长,要发挥骨干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吸引更多的相关企业、配套项目进入烟台聚集发展。

  三是强化信息化引领,助推转型升级。一是抓好示范带动。抓好地方的“面”、行业的“线”和企业的“点”。选择1-2个应用基础好、有示范作用的县市区;机械、食品等1-2个信息化应用广泛、转型升级迫切的行业;10-20个行业影响力大、有一定信息化应用基础的企业重点推进,形成经验。二是开展企业管理信息化对标活动。在质量、财务、生产、营销、供应链、人力资源以及安全生产等各个领域选树信息化管理标杆企业,通过现场观摩、经验交流、企业管理诊断等方式,推动企业信息化管控水平全面提升。三是完善信息服务体系。结合智慧城市建设,加快建设以服务工业企业为重点的电子商务平台、软件服务平台、云计算服务平台、物流信息平台;组建企业信息中心联盟、物联网企业联盟,为企业信息化应用提供服务和支持。

  四是提升创新能力,驱动转型升级。一是扩大对外开放,借助外力促转型。要围绕大企业、大项目开展大招商,积极承接高端产业转移和高新成果产业化项目;重点推进重大项目引进、外资并购和境外上市,探索跨境换股、交叉持股等引资新途径;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国外开展资源开发和工贸合作,并购优质资产、品牌和技术,拓展新的发展空间;积极搭建对外合作与交流平台,努力提高经济技术交流合作的层次和水平。二是优化投资结构,提升内涵促转型。要引导企业将投资重点集中到传统优势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领域。重点抓好列入国家、省计划盘子的重点投资项目,全力推进烟台化学工业园、张裕工业园等重大工业项目,继续推进市中心区企业退城进园工作,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产业集聚,实现产业升级。三是加强产学研合作,依靠技术进步促转型。加快创新平台建设,重点突破关键共性技术,争取在重点领域掌握一批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支持有条件的科研单位进入企业,有条件的企业在高校、科研单位设立研发中心;鼓励企业以资金、设备等资源支持高校、科研单位的科技活动;有针对性组织企业与省内理工科院校全面对接,争取在工业机器人、3D打印、云计算、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关键领域实现实质性突破。

  五是优化发展环境,服务转型升级。一是强化政策支持。积极争取和落实国家、省鼓励支持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帮助企业用足用好上级各类支持政策。要认真研究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新要求,借鉴外地经验,创新财政资金分配方式,探索设立工业产业发展基金,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放大作用,吸引社会资金支持企业转型升级;要结合实际重点研究土地、规划、税费减免、鼓励创业等财政资金支持以外的政策,激发企业干事创业的激情。二是高度重视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企业家培育机制、激励机制,组织开展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活动,加强企业家的荣誉奖励。依法保护企业家的合法权益,提高企业家的政治待遇和社会地位,在全社会形成尊重企业家、崇尚创业者的浓厚氛围。三是减轻企业负担。要严格落实国家、省市税收优惠等各项惠企措施,继续清理规范涉企收费项目,加大涉企乱检查、乱评比和乱培训等行为的整治力度,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四是加强为企服务。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继续简化行政审批程序,改进服务质量,提高办事效率。发挥好行业协会作用,为企业提供规划、标准、政策、市场、技术、信息等方面服务。完善包帮企业、联席办公会等工作机制,建立重点企业服务档案,及时掌握企业的发展情况及有关需求,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营造工业转型发展的良好氛围。
 

 

(责任编辑:宗刚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