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司法厅副厅长马灵喜谈深入开展普法依法治理 积极推进法治山东建设

29.09.2014  15:26

   山东省政府网 :今年6月28日,省委、省政府印发了《法治山东建设纲要》,对法治山东建设作出全面系统部署。这一战略举措,在全省上下引起强烈反响。据了解,《法治山东建设纲要》的起草,是由省全民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领衔担纲。我们今天有幸邀请到省司法厅分管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马灵喜副厅长,就“深入开展普法依法治理,积极推进法治山东建设”的话题,与各位网友进行交流。

  马厅长您好,首先请您介绍一下普法依法治理在法治山东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马灵喜 :《法治山东建设纲要》的印发实施,标志着我省进入了法治建设的新阶段,法治山东建设成为当下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的一个热点话题。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已经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遵循,被赋予了极为重要的使命。即将召开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将专题研究依法治国问题这在中央全会上尚属首次,其深刻意义和重大影响不言而喻。在这样的一个时间节点,省政府举办这次访谈活动,对于深化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认识,进一步夯实法治山东建设的群众思想基础,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全面推进法治山东建设是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准确把握时代发展脉搏,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普法依法治理30年发展的历史必然和重大战略转型。2011年,省委、省政府转发的“六五”普法规划和省人大常委会通过的《2011—2015年依法治省规划》,明确提出了法治山东建设的目标任务和要求。2012年召开的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要“认真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全面提高法治山东建设水平”。从1986年开始,我省连续实施了6个五年普法规划、4个依法治省五年规划,基本实现了从法律常识普及教育到提高法治观念、培育法治精神的转变,由注重依靠行政手段管理向注重依靠法律手段管理的转变,由地方、行业、基层依法治理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全方位法治化建设的转变,有力推动了广大干部群众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的提高,促进了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的提升,为法治山东建设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和实践基础,积累了经验,准备了条件。

  推进法治山东建设,为全省法治建设擘画一幅发展蓝图,是转型发展期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高度关注的时代课题。“六五”普法伊始,省普法办、省司法厅即向省全民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提出了《关于开展法治山东建设的建议》,得到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主要领导的一致同意,由此,省普法办领衔担纲《法治山东建设纲要》的起草工作。《法治山东建设纲要》从立项起草到印发实施,历时3年,先后经过21次较大修改,体现了省委省政府的政治敏锐和责任担当,展示着普法依法治理服务法治山东建设的执着情怀。

  《法治山东建设纲要》按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明确提出了法治山东建设11个方面41项主要任务,规定了各项任务的时间表,规划了法治山东建设的宏伟蓝图,为全省各项工作步入法治轨道提供了行动指南,对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提前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具有重要的引领和保障作用。《法治山东建设纲要》印发后,在全省上下引起广泛关注,获得社会各界一致好评,普法依法治理肩负着法治山东赋予的历史重任开始了新的征程,揭开了新的篇章。

   山东省政府网 :通过您的介绍我们了解到,法治山东建设是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深入发展的历史必然,普法依法治理是法治山东建设的源头性、基础性工作。那么,如何认识和把握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在推进法治山东建设中的角色定位呢?

   马灵喜 :把握普法依法治理在法治山东建设中的角色定位,首先必须对普法依法治理在法治山东建设中面临的新使命新任务新要求有一个正确的判断和认识。

  《法治山东建设纲要》是全面、系统建设法治山东的纲领性文件,在阐述法治山东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组织实施同时,对普法依法治理提出了一系列新使命新任务新要求。

  首先,法治山东建设的总体目标,赋予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新的使命。目标决定方向,目标激发动力,目标召唤责任。《法治山东建设纲要》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基本实现全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化”的总体目标。实现这一奋斗目标,要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必须担负起深入宣传法治山东建设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时代使命,通过丰富多彩的学习宣传,全面、准确阐释法治山东建设的深刻内涵、精神实质和任务要求,使广大干部群众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公民意识,坚持公民权利义务责任有机统一,不断提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以主人翁姿态投身法治山东建设;使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谋划工作,充分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使全社会进一步形成“以法治保证改革正确方向”的共识和方法论,全面推进依法治省进程,推动法治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同步发展,努力做到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法治山东建设目标顺利实现。

  其次,法治山东建设的路线图,规定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新任务。法治建设肇始于普法依法治理,普法依法治理是法治建设的必然组成和基础构成。法治山东建设共确定了11个方面41项主要任务,其中,专门将“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列为一个部分予以强调,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创新宣传形式,注重宣传实效”的重要指示精神。要求坚持普及教育与重点突破并重、传承与创新结合,与时俱进,对普法机制体制、宣传教育内容、普法教育对象、重点宣传目标、宣传形式载体、宣传资源整合、增强宣传效果等提出了具体任务,确保法制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在阐述“健全工作机制”时明确提出“深入开展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全面推进法治山东建设。”这些部署从普法教育和法治创建两个层面,对普法依法治理提出了新任务。

  第三就是法治山东建设的特色亮点,揭示出对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新要求。法治山东建设是法治中国的生动区域性实践,既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又立足山东实际,在加强民主政治和社会法治建设、加强经济法治建设、加强文化法治建设、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部署要求。法治山东建设坚持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理念,将“以人为本”确立为基本原则,强调“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共同发展,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紧紧围绕公民权利义务责任的有机统一,既对公民合法权益的保障和维护作出规定,又明确了公民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和责任。这些阐述,要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必须认真贯彻群众路线,坚持人民至上,将工作着力点和落脚点放在不断提升人民群众法律素质上。

  法治山东建设立足区位优势,从加强经济法治建设的角度,围绕“依法保障现代农业发展”,对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耕地保护等社会焦点提出明确规定;围绕“两区一圈一带”战略实施,对落实区域发展法律法规、健全完善地方性配套政策提出具体要求。落实这些部署,要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必须坚持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为经济发展打造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围绕建设文化强省战略,法治山东建设明确提出要“加强文化法治建设”,对强化文化法制保障、依法加强文化市场管理、依法加强网络管理等作出明确部署。同时,紧扣“五位一体”建设总体布局,专门对加强生态文明法治建设予以阐述,特别对建立完善治理环境污染、打击破坏生态行为法律法规体系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推进生态文明法制建设”,“加强资源环境执法司法保护”,成为我国生态法治文明建设的一个创新亮点。完成好这些任务,要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必须拓宽视野,拓展领域,在文化法治和生态法治文明建设上下功夫、做文章,培植新的工作增长点,扩大普法依法治理覆盖面,进一步提升法治贡献率。

   山东省政府网 :下面,再请您给大家介绍一下,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怎样才能在推进法治山东建设中有所作为呢?

   马灵喜 :面对新使命、新任务、新要求,深入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必须置身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法治山东建设的时代大背景,树立新的理念,采取新的形式,谋求新的作为,做出新的贡献。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念创新是推动实践的前提和基础。要在推进法治山东建设中有所作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需要更新和强化四个理念:

  一是“服务是首位责任、第一任务”的理念。法治山东是实现全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法治化的宏大社会工程,事关全省上上下下、方方面面,事关9800万人民群众的福祉,因此,普法依法治理必须把服务作为第一责任和任务。要始终坚守普法教育的初衷,始终坚持把法律交给人民群众,坚持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坚持以法治保证改革正确方向,紧紧围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法治山东建设,紧紧围绕党和政府中心工作和全面深化改革大局,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治新需求新期待,推动法制宣传教育融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方面面,融入党和政府中心工作,融入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大力宣传宪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进一步提高全民法律素质,不断增强全社会法治观念,做到改革发展进行到哪里,法制宣传、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就跟进到哪里,党和政府重点工作开展到哪里,法制宣传、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就跟进到哪里,人民群众法律需求出现到哪里,法制宣传、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就跟进到哪里,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做到“贴近、贴身、贴心”,实现“零距离”服务,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推动各项工作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二是“人民群众是法治建设生力军”的理念。人民群众是法治山东的建设者,其法律素质直接决定着法治山东建设进程。要牢牢把握普法教育的人民性基本属性,时刻牢记“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依法维护、实现和发展人民群众的宪法权力和法定权利,尊重人民群众的国家主人翁地位,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及时了解群众意愿,善于集中群众智慧,注重发挥群众才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参与法治建设、共享法治建设成果,确保人民群众在参与中受教育、强素质,努力形成“人人争当建设者、个个都是受益人”的可喜局面。要主动引导人民群众牢固树立公民意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和人民当家作主有机统一,积极履行法定义务和责任,依法做到权利义务责任的对等,依法维护合法权益,依法表达利益诉求。要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重视人民群众在法治建设中的诉求和期待,坚持分门别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立足不同教育对象的实际和特点,采取不同教育方式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普法教育。要始终坚持以人民群众满意、高兴和幸福,以促进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和生态和谐为标准,检验和推进普法教育、法治创建和法治文化建设工作。要始终坚信人民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在群众中寻求破解难题的钥匙,借船出海,借梯上楼,借台唱戏,借势借力,整合资源,进一步健全完善“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负责”的法制宣传工作责任制,落实全社会各部门行业及各单位的普法责任,促进普法教育由政府推动向社会能动转变,推动建立社会“大普法”工作格局,形成推进法治山东建设的强大合力。

  三是“法治实践是最生动有效法制教育”的理念。法治实践载负着、体现着实践主体的意愿和需求,是开展法制教育的有效载体。要注重“办案说法、以案释法”,按照“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要求,提倡司法人员、行政执法人员、信访工作者、法律服务人员在执法办案、法律服务、信访接待中,结合法律法规和客观实际,针对当事人和相关受众,开展个性化菜单式法制宣传教育。要注重基层法治创建,认真组织开展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依法行政示范窗口等法治创建活动,通过一系列法治惠民利民措施,使广大人民群众在参与法治建设中,在处理问题的法定程序中感受、领悟法治精神,逐步养成崇尚法治、遵守法律的良好习惯。要注重普法教育与立法司法、行政执法、法律服务等工作的融合,自觉将法治融入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之中,提升各项工作的法治含量,展示法治在各项工作中的贡献率,让人民群众时时处处事事都看得见、摸得着法治建设带来的成效和实惠,始终保持对法治建设的坚决支持和积极参与。要注重发挥法律顾问的优势和作用,抓住建立法律顾问全覆盖制度的契机,推进法律顾问走进政府机关、走进农村社区、走进学校企业,走进千家万户,使法律顾问成为人民群众的法律“贴身管家”,让人民群众享受到优质高效的全天候法律服务。

  四是“好形式是增效孵化器”的理念。形式是影响普法教育的重要因素,没有好的工作形式就很难取得好的教育效果。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形式与效果的关系,加强对时代特征、宣传重点、受众特点、信息传播手段和规律等与普法形式密切相关问题的研究,加大对宣传教育阵地、渠道、网络,以及公共传播空间、宣传载体平台特别是网络新媒体的探索和运用,使教育形式与人民群众接受特点合拍共振,切实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和渗透力。要进一步健全完善法制宣传教育推进机制,坚持五年规划与年度计划相结合、日常宣传与主题宣传相结合、面向全民与抓好重点对象相结合,实现法制宣传教育点面结合、有序推进。要进一步健全完善法制宣传教育考核评估标准体系,推动建立领导干部学法、考试制度,推进把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综合考核范围,把青少年学法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努力实现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

   山东省政府网 :最后一个问题,也是大家最关心的,下一步,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将重点采取哪些措施推进法治山东建设?

   马灵喜 :深入开展普法依法治理,积极推进法治山东建设,必须紧紧围绕法治山东建设的各项任务,把理念创新贯穿普法教育、法治创建、法治文化建设的始终,进一步创新形式载体,不断扩大法制宣传教育的覆盖面。

  概括起来,要从以下五个方面作出努力:

  一是坚持主题法制宣传活动系列化。今年,省普法办相继部署开展了《法治山东建设纲要》学习宣传活动、深化“法律六进”活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法制宣传活动、“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服务全面深化改革”主题法制宣传活动。下一步还将组织开展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学习宣传活动、“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宣传活动。这些主题活动虽然宣传重点各有侧重,教育受众各有不同,但每项活动的指导思想一致,弘扬法治精神的使命一样,实现了互为补充、相得益彰,立体发力,推动法治山东的宣传高潮迭起,使法治山东建设的目标任务、具体措施深入人心。省普法办决定编辑出版《法治山东建设纲要》单行本,免费发放到各级各单位,推动法治山东建设向纵深发展。

  二是坚持教育载体平台立体化。注重发挥各类平面媒体和新媒体的作用,开设《法治山东建设纲要》学习宣传专题专栏,大力推进法制宣传进电子显示屏、移动介质(如公交车、出租车)等公共传播载体,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推动《法治山东建设纲要》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努力形成人人关心法治山东建设,人人参与法治山东建设的良好局面。充分运用政府门户网站、主流媒体网站、普法专业网站、重点商业网站,特别是微博、微信、微视等移动网络新技术,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多、更便捷的学法用法载体和平台。省普法办在《法治通讯》、《山东法治网·齐鲁普法网》、@山东司法、@山东普法等传播平台开设专栏专题,及时宣传推广各地各部门各单位开展学习宣传活动的情况和经验做法,充分展示“六五”普法典型经验。

  三是坚持法治创建配套化。深入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依法治理活动,大力推进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依法行政示范窗口、依法治校示范校、诚信守法企业等法治创建活动。做好第六批全国、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第三批全国、全省法治创建先进城市、先进县(市、区)的推荐、命名工作。

  四是坚持法治文化建设生活化。继续加强法治文化基地、法制宣传教育中心、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广场、街道)建设,推进法制宣传阵地固定化、规范化,通过法治文艺演出、法治剧本征集、法治漫画创作、法治书画展示等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法治文化活动,将法制宣传融入地方戏曲、民间文化、民俗风情,传播法治理念,弘扬法治精神。省普法办在全省组织实施“公益法制电影全覆盖工程”,在每个县(市、区)推进建设1-2个法治公益电影固定放映点。

  五是坚持教育力量社会化。加强与法院、检察院、行政执法部门和纪检监察机构的沟通协调,通过引导公众关注案件审判、行政执法、惩治腐败、纠纷调解、法律服务等法治实践活动,广泛地开展以案说法、警示教育,推动法律知识的普及和深化。与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联合,依托省新农村数字电影院线公司,在济南市组织开展“法治公益电影进社区工程” 试点工作。省全民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有关法学专家,根据统一安排,开展了《法治山东建设纲要》解读文章的撰写工作。省普法办组织力量起草《法治山东建设指标体系和考核标准》,为法治山东建设的考核积极做好准备。 

 

 

(责任编辑:宗刚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