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实现“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全覆盖

23.11.2017  15:27

      去年以来,淄博市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把“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作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列入重点工作项目,不断健全制度机制,搭建平台载体。截止10月底,3065个村(社区)全部配备法律顾问,实现了村(社区)法律顾问全覆盖;市、区(县)、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全部建成;法律顾问工作经费得到全面落实。
      强化组织领导,在落实上下功夫,确保“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扎实推进。高度重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将“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作为推动建设的有效抓手,全力推进落实。一是明晰工作思路。坚持以实现法律服务共享发展为宗旨,全面推行“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法治保障。二是完善政策支撑。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关于开展“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目标任务、方法步骤、保障措施等事项。配套下发《政府购买公共法律服务办法》《法律顾问补助经费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建立以各级财政投入为基础、村级资金为补充的投入机制。各区县也全部出台落实意见,为工作全面落地提供了政策支持和保障。三是坚持高位推动。市政府召开全市“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动员部署会,明确标准要求和各级责任。各区县将“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列为年度重点任务,层层压实责任。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实行“一把手”工程,人社、财政等部门主动配合,全力推进落实,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司法行政机关牵头、相关部门配合、村(社区)和法律顾问积极参与的良好工作格局。
      健全制度机制,在运转上强规范,推动“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落地生效。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探索建立制度机制,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一是制定法律顾问遴选制度。市司法局制定《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法律顾问聘任条件、方式、程序等要求。在服务模式上,主要采取“镇所结对、一镇一团队、一村一顾问”的形式;在资源配置上,实行全市统筹调配,确保服务均衡;在人员选定上,由司法行政部门组织“双向选择”,优先选配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目前,共有685名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司法行政工作人员被选聘为村(社区)法律顾问。二是建立教育培训机制。按照淄博市统一计划内容、区县具体组织的方式,采取集中培训、分散培训、网络培训等形式,举办法律顾问教育培训会50多场次,对所有法律顾问进行了培训,提高了村(社区)法律顾问服务质量和水平。三是规范日常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法律顾问管理、定期服务、重大事项报告、信息公开、检查评估等工作机制。要求法律顾问每月到村(社区)服务累计不少于8小时。每季度至少举办1次法治讲座。法律顾问所在单位每年至少组织1次大型法律服务进村(社区)活动。为每名顾问印发工作日志和台帐,实行一次一记、一村一卷,并以此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确保了法律顾问工作的规范性和延续性。四是完善督导考核机制。将“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纳入《淄博市2017年改革任务台账》,由政府督查室牵头定期督导考核。市司法局建立领导班子成员分工联系区县、一月一调度一通报、明查暗访等制度,先后3次深入89个镇(办)、479个村(社区)进行实地督导。制定《法律顾问工作规范》《法律顾问考核办法》,明确各级各部门管理监督考核责任,确保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积极搭建平台,在服务上求创新,提升“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质量水平。注重全方位搭建工作平台,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模式,为基层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法律服务。一是实体平台一站通。坚持把村居司法行政工作室建设与开展“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紧密结合,一体谋划部署、一体推进落实,村居司法行政工作室建成率达100%。在司法行政工作室设置法律顾问公示栏、宣传栏、便民信箱等,及时公布法律顾问的姓名、职责、联系方式、驻点时间等,方便群众了解咨询,夯实了法律顾问工作阵地,畅通了信息互通渠道。二是热线平台一线通。坚持将“12348”法律服务热线作为村(社区)法律顾问服务工作的重要补充,全部配置在市和各区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立律师接线值班制度,并与“12345”市长热线等平台实现联动,真正方便服务群众。热线开设以来,接听解答群众电话法律咨询4.7万人次,受理援助案件1.2万余件。三是网络平台一点通。推行“互联网+法律服务”模式,建立法律顾问服务微信群2806个、QQ群1200余个,实现了线上服务与线下服务的有机结合。在市司法局官网和手机微官网开设“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专栏,召开新闻发布会,利用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及时发布政策信息、工作动态,营造了社会高度关注、群众普遍参与的浓厚氛围。截止目前,法律顾问到村(社区)服务8821次,为村(社区)治理提供法律意见3425条,解答群众法律咨询6.8万人次,举办法律讲座及送法进社区活动3463场次,成功调处矛盾纠纷4236件次,参与化解信访案件124件,得到了群众的普遍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