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丘:坚持四个全面,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20.01.2016  13:45

  ——2016年1月12日在章丘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章丘市人民政府市长  刘天东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2015年及“十二五”时期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15年,我们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改革发展的繁重任务,在中共章丘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对接济南“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的中心任务,加快改革创新,不断攻坚克难,扎实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绩。预计全年实现生产总值905亿元,增长9%;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6.99亿元,增长10.78%;固定资产投资533亿元,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5亿元,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9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675元,分别增长9.5%、10%。位列2015年度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第30位。2015年各项目标的实现,标志着我市“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圆满完成。
  一、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五年来全市经济保持健康发展,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4%,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8.8%,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达到73.71%,比“十一五”末提高17.92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4.3%。工业经济持续增长。积极实施“122”、“131”等工程,加快项目攻坚和产业转型,济南一机床、科兴生物制药等439个项目竣工投产,五年累计完成投入867亿元。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580家,五年净增157家。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预计实现销售收入1685亿元、利税188亿元、利润106亿元、增加值376亿元,分别是“十一五”末的1.99倍、2.45倍、2.23倍和1.78倍。销售收入过亿元、利税过千万元企业分别达到300家和330家。现代农业实现新突破。五年累计投入30多亿元,先后实施高标准农田创建、南水北调东湖水库、水系连通等150多项重点工程,高标准农田增加到55万亩,粮食生产实现“十三连增”。新建百脉现代农业示范园、大葱文化产业园等30个现代农业园区,带动形成50万亩名优农产品生产板块。基本完成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建成农产品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蓬勃发展,济南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58家,土地流转率达到31.54%。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检测、监管体系,注册“章丘放心农产品标志”,发布区域公用品牌“百脉泉”,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达到9个,列入全国首批名优农产品目录7项,被评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市。服务业发展提质增效。农信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展到19家,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522亿元、309亿元,较“十一五”末增长98%、92%。引进唐人中心、大润发等商贸综合体和越海、万科、普洛斯等现代物流项目。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4.7%。济南野生动物世界开园,朱家峪获批4A级景区,列入省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县(市)。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实现276亿元,年均增长12%。
  二、转型升级不断深化,发展质量明显提升
  科技创新成果丰硕。五年来,实施国家和省级科技计划项目437个,新建院士工作站3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省和济南市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47家。累计申请发明专利2616件,济南市级以上自主创新产品达到52个,89个项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昊月树脂、华凌电缆等企业起草国际、国家或行业标准29个。先后与5名院士开展合作,引进培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泰山学者等高层次人才25人,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北四厂”顺利搬迁并全面改造升级,实现了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多赢,被济南市作为典型案例推广。新产品、新产业快速成长,石墨烯、玄武岩纤维、轻芯钢等新材料项目加快建设,抗癌药剂、基因工程药物等医药板块快速成长,万斯达、中铁十四局等建筑产业化项目快速集聚。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44%。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取缔违法违规废旧塑料经营业户3889户、小炼铁和小炼油51家,淘汰落后机电设备940台(套),整顿关停采石场54处、粘土矿31处、煤矿17处,整治填封废弃矿井663处,煤炭行业实现整体转型发展。强化主导产业和关键领域招商,累计引进项目176个,完成投资862.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9.6亿美元,完成外贸出口30亿美元。深入实施品牌强市、质量强市战略,在全省县级首设政府质量奖、首席质量官,华凌电缆获省长质量奖,圣泉集团获省长质量奖提名奖。培育中国驰名商标14件、济南市级以上著名商标146件,荣获全国知识产权试点城市优秀单位、全省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市。企业上市步伐加快,章鼓、圣泉、万斯达、大汉4家企业在主板、新三板挂牌。明水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承载能力不断增强,晋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被列为全省县域经济科学发展园区试点单位。创新土地管理模式,坚持用好增量、盘活存量,累计清理盘活闲置低效用地6000多亩,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高。
  三、城乡建设统筹发展,人居环境持续优化
  围绕“一河两城”发展框架,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五年累计投入城建资金315亿元,建成区面积达到54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56%,入选全国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市、智慧城市试点市。完成城北片区、刁镇市域次中心和9个镇街规划设计。以四大片区为引领,加快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总建筑面积70万平方米的唐人中心基本建成,绣江河生态修复一期工程全面启动,喜来乐泰王水世界一期项目建成营业,绣源河被联合国评为“全球低碳生态景区”。闽台中天综合体完成开发22万平方米。绣源河片区、东西石河村等旧村改造顺利实施,累计征收改造113万平方米,极大改善了群众的居住环境。城东热源厂、第二、第三污水处理厂建成使用,实施500千伏天衍输变站等电力工程,新建改造供水供暖管道243公里,天然气管网延伸至18个镇街,基础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实施省道242线、243线、321线、南外环一期、明埠路南延等主干道路维修建设,国道309收费站东迁,新客运总站启用,更新公交车163辆,公共自行车系统投入使用,被列为全省城乡公交一体化示范县(市)。实施小城镇建设行动,累计完成镇村建设70亿元,先后实施刁镇漯河湿地公园等490项新型城镇化重点工程,刁镇、普集列入全国重点镇,刁镇、相公庄列入省级示范镇。实施违法建设、露天烧烤、铁路沿线等专项环境整治,推进市政设施管理一体化、市容管理网格化,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加大财政补助农村力度,调整完善环卫一体化运行机制,新增各类作业车辆300余台,新建改造垃圾转运站20处、公厕62个,被认定为全省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县(市)。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成45处镇村污水处理站,全市村庄街巷硬化率达到80%,建设山区五小水利设施1600座,饮水安全工程使12.88万农村居民受益。新建农村社区50个、公寓楼910栋,改造危房1910户,近10万农民实现居住社区化、生活城市化,被评为全省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工作先进市。大力开展生态建设,累计完成荒山造林、退耕还林等25.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7.68%。改造提升桃花山公园、龙盘山公园,建设市民林荫公园,城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7.26平方米。成功创建白云湖国家湿地公园、章丘国家森林公园。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十大行动”,顺利通过国家生态市技术评估、国家环保模范城复核。
  四、倾力民生事业发展,群众生活持续改善
  始终把增进群众福祉放在首位,连续五年实施“十大民生工程”,全力推动社会保障、教育卫生等各项事业发展。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年均增长12.8%、13%。落实城乡低保、五保供养自然增长机制。发放各类救助、优抚资金7.3亿元,救助困难群众28万人次。成立创促会,开展创业大赛等活动,新增城乡就业10余万人。改革居民医保政策,实现“五险一票”征缴。在省和济南市率先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公立医院改革和“先看病、后付费”模式。实施市医院、中医院等改扩建,完成367处村卫生室改造提升。加强疾病预防控制,被命名为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被评为全省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市。教育事业实现长足发展,改扩建学校160所,福泰小学、诺德小学、职成教中心一期等一批重点工程建成启用。全市标准校车达到223辆。中高考成绩保持全省前列,被评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省教育工作示范市。突出抓好农村“三大工程”,全面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累计完成各类建设项目430多个,建成68个市级以上示范村,被授予全国美丽乡村建设典范县(市)。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实施精准扶贫,累计脱贫1.56万人。深入推进支部“1+3”工作,全市村集体自主经营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达到546个。完成248个村乡风文明“六个一”示范工程,702个村达到济南市级文明生态村创建标准。文博中心、龙山文化遗址公园一期建成开放,成功承办全国“十艺节”系列展演、济南泉水节、国际历史科学大会龙山文化卫星会议等大型活动,荣获“千年古县”称号,被授予全国文化先进县(市)、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建成国防教育基地、烈士陵园一期。深入推进依法治市,城乡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创新平安章丘建设,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更加健全。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网格化监管、标准化创建、信息化提升,安全生产基层基础不断夯实。建成高清监控、治安卡口800余处,治安防控效能明显提升,荣获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市。
  五、效能建设不断加强,各项改革和政府自身建设取得新进展
  积极推进财政管理改革,市本级预算全部公开,建成市直部门会计电算化和监管平台,严格会议费、差旅费等管理办法,国库集中支付实现全覆盖。实施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进撤市设区工作,2个乡撤乡设镇、5个镇撤镇设街道。强化刁镇省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理顺工商质监、食品药品、卫生计生等部门职能。落实商事制度改革,累计新增市场主体3.9万户。全面梳理政府权力事项,公布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收费项目清单,启用市级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实施政务服务“一口收费,一门办理”,被评为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示范单位。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全面整改“四风”问题,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开展百姓电视问政,机关作风明显转变。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和社会监督,累计办理人大代表建议491件、政协提案740件,满意率达到99%,市民热线电话办理满意率达到97.6%。与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沟通联系进一步加强,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行为,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五年来,我们着眼长远,科学谋划,把握转型发展的根本要求,全力加强科技创新、产业转型,主动淘汰落后产能,培育电子商务、新材料、建筑产业化等新业态,持续推动产业集聚、企业集群、资源集约,开启了产业结构更优、发展质量更好、经济效益更高、竞争优势更强的新局面。五年来,我们抢抓机遇,奋力作为,紧紧把握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济莱协作区等历史性机遇,拉开“一河两城”发展框架,调整优化城市功能布局,成功争取济青高铁设站、增设济青高速北线出口等重大工程,增强了我市发展的承载力和带动力。五年来,我们开拓创新,积极探索,通过对上争取和对内挖潜,破解土地瓶颈;通过市场化运作和争取信贷支持,化解资金矛盾;通过政策扶持和惠民搬迁,推进重点片区建设,为今后发展集聚了要素、拓展了空间。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和衷共济、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人民团体、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驻章部队,向各位老领导、老同志,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受经济大环境影响,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传统产业比重偏大,核心竞争能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新兴产业带动、大项目支撑力度不足,经济转型升级任务艰巨;节能减排、环境治理压力加大;安全生产基层基础仍不巩固;城乡发展不够协调,镇街发展不平衡,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与群众期盼仍有差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少数公职人员依法行政和服务意识淡薄,有些干部“只求不出事、不求干成事”,不敢担当、不愿作为的倾向不容忽视;个别领域消极腐败现象仍然存在。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十三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
  “十三五”时期是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攻坚时期。未来五年,我市发展面临新的机遇挑战:世界经济结构进入深度调整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全面到来;我国经济发展趋势仍然长期向好,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和新的区域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将为区域一体化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我市多年积累的经济实力和竞争优势,为今后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宏观经济增长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空间资源、环境容量和生产要素制约日益趋紧,区域竞争更加激烈,对我们加快科学发展、推进转型升级提出了更高要求。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左右;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1%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4%左右;城镇居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10%左右。实现上述规划目标,需要在“五个方面”着力:
  1、坚持创新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积极构建以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特色品牌农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三次产业比例更趋合理。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强自主品牌建设,整合提升各类创新平台,深化创新项目与生产力对接,提高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用创新成果推动产业升级。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深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制定战略性发展规划,加快新材料、生物医药、建筑产业化、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发展。到2020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48%左右,争创国家创新型城市。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发展特色园区,做大做强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实现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和科技化发展。发展壮大现代物流、电子商务、金融、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构建省会现代服务业聚集区。
  2、坚持协调发展,加快全域深度融合。强化全域统筹、城乡一体,科学规划市域空间布局,实施“多规融合”,形成城乡发展规划、资源配置、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一体化的新格局。突出区域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高起点规划绣源河、绣江河、圣井新城等重点片区。规划建设一批重点镇、中心社区,提升区域辐射带动能力,形成特色鲜明、配套齐全、环境优美、富有活力的新型城镇体系。因村制宜、分类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突出文化传承,保护提升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加强基础设施提升,规划建设济青高铁章丘北站、南北外环等一批重点工程,加快供暖、供气等向农村延伸,提升饮水安全水平,努力实现城乡发展均等化、一体化。
  3、坚持绿色发展,打造生态宜居城市。始终把生态文明贯穿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加快主体功能区建设,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实施一批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和技术改造项目,全面完成“十三五”节能减排目标。采取最严格的耕地和资源保护措施,推进节地、节水、节材项目建设和技术推广,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强化总量控制,加强固体废物、危险废物管理,完善畜牧业发展规划,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力保环境质量稳步好转。巩固扩大生态市建设成果,加大综合保泉、造林绿化、破损山体治理力度,加强森林防火和疫情防控,扩大退耕还林还湿,建设海绵城市,建成章丘国家森林公园、白云湖国家湿地公园。到“十三五”末,全市森林覆盖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33%、45.8%,把章丘建成和谐宜居、独具魅力的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
  4、坚持开放发展,不断增强发展活力。把握撤市设区机遇,积极融入区域联动发展,加强与济南市对接融合,加快融入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积极参与区域协作发展。在更广领域、更大范围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强化招商引资,提升招商引资质量和水平,着力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深化行政审批制度、行政管理体制、农村综合配套等各项改革,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更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依托明水经济技术开发区,突出产城融合、功能提升、体制创新,建设一流的新型工业聚集区和转型升级示范区,打造省会东部产业新城。
  5、坚持共享发展,积极构建和谐社会。把就业创业作为民生之本,鼓励自主创业,促进充分就业。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努力实现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扩大保障范围,提高保障标准,实现城乡保障一体化。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按照现行标准,2018年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面发展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加快城市社区建设,健全覆盖城乡、功能完善、分布合理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供给的“耦合度”。启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提高全民文明素质。健全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加快发展文化体育产业。深化依法治市,推进诚信制度建设,不断凝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在全社会营造讲文明、重诚信、守秩序的良好风尚。

    2016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市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十三次全会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按照济南市委十届九次全会要求,紧紧围绕“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的中心任务,更加注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进各领域改革,更加注重统筹城乡一体发展,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开创美好家园建设新局面,加快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实现“十三五”时期良好开局。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8.5%左右;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9%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左右;城镇居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10%左右;确保完成年度节能减排任务。突出抓好以下工作:
  一、持续推进产业调整,加快形成新的增长点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科技创新、项目带动、品牌效益为抓手,推动三次产业转型升级、协调发展。
  以科技创新加速工业转型发展。牢牢把握工业强市战略,突出科技创新核心作用,大力推进主导产业高端化、传统产业智能化、新兴产业规模化,稳步提高工业经济质量效益。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落实科技研发扶持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科研投入。依托山东工业技术研究院等平台,深入推进政产学研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鼓励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更新工艺设备,推广“机器换人”,建设一批“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提高生产质量效率。放大新材料产业创投基金作用,重点扶持新材料产业发展,建设玄武岩纤维研发制造中心和石墨烯生产基地;鼓励科兴生物、利民制药等企业,拓展生物疫苗、诊断试剂、生物基材料等新产品,形成协同创新、系统研发的生物医药产业。以中铁十四局、万斯达等为龙头,加快市场拓展,完善产业链条,打造立足济南、辐射全省的建筑产业化科研生产基地。全市工业增加值保持9%左右增速。引导和扶持东风集团、埠矿集团和非煤矿山等资源型企业加快转型发展,加大落后产能改造提升、关停并转力度,努力打造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产业布局。
  以项目带动提升现代服务业。紧紧围绕济南“四个中心”建设,积极争取和落实各级服务业发展政策,加快大项目引进步伐,促进服务业快速集聚、形成规模。积极探索多产业融合发展机制,深度开发文化旅游、工农业旅游等业态,扶持发展垛庄“五彩山村”等一批乡村旅游示范点,进一步做精做活旅游经济。以中心商贸区、双山大街、火车站和客运站等区域为重点,合理布局商务办公、商贸物流、特色餐饮等产业,加快台湾美食城等项目建设,打造一批特色商业街区。加快万科、越海等物流项目建设,打造空港现代物流基地。发挥现代农业示范园、青年创业创新园、文博中心等载体功能,借势各级政策激励,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各类服务机构,发展文化会展、服务外包等新型业态。
  以品牌效益为抓手加快现代农业发展。落实农业支持保护政策,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突出园区示范带动,完成百农大厦建设,全面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园,打造农业科技示范平台、农业文化展示平台、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和农村人才培训见习基地,引领现代农业高端化发展。开展粮食、蔬菜、中药材等标准园区创建活动,大力发展高质高效特色农业。实施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示范县、农业综合开发、土地综合整治、农机装备优化等项目建设,完成气象局搬迁。加强章丘大葱等名优农产品推介力度,培育“百脉醇农”高端品牌,提升“百脉泉”公用品牌影响力。支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建设,培育新型农业主体和社会化服务体系。整合农业资源,突出优质林果、苗木花卉、生态养殖等重点,大力发展农业综合体,拓展休闲采摘、农家乐等旅游功能,促进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面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加强对基地园区、农药经营业户监管,规范农业投入品使用,争创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推广二维码质量追溯技术,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鼓励推广绿色生态农业模式,走出产业高效、产品安全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以“互联网+”提升产业发展质效。深入推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结合,促进产业向质量效益更好、增加值更高的“微笑曲线”两端拓展。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推广利用网络化、智能化技术,着力在关键领域取得突破。以炊具机械、风机等特色优势产业为重点,建设中国(章丘)工业品O2O展销中心,开展现代网络营销和跨境电子商务,推出一批知名企业和名牌产品。突出农产品电商营销模式,放大百农汇电商体验中心作用,提升章丘e家香等电商平台,健全仓储物流、金融服务、市场推广体系,吸引国内优质农产品经营主体入驻平台。实施阿里巴巴农村淘宝项目,发展30处线下体验店,形成线上线下配套联动。以蓝海领航、银江智谷等为龙头,以齐鲁互联网+示范基地为载体,鼓励商业模式与业态创新,创建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县(市)。
  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切实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进一步抓重点、破难点、增亮点,以更大力度深化改革,更强措施推进创业,更宽视野扩大开放,不断增创科学发展的新优势。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全面落实“三证合一”等制度,探索下放注册登记权限,放宽企业准入门槛。组建电力需求侧管理服务中心,开展电力用户直接交易试点。推进居民阶梯水价气价改革,完善特色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推进国地税深度合作,落实“营改增”试点过渡性扶持政策。加强银企对接,创新金融产品,为企业量身定做抵押质押方式,解决企业融资难题。加快新兴产业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等基金的策划发起,为产业转型增加新动力。加大企业上市辅导推进力度,落实各项奖补措施,推动2家以上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上市。积极推广PPP模式,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公益事业,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优化土地储备和资源利用,实施建设用地弹性出让、工业用地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等供地新模式,全面实施不动产登记制度。加大闲置低效用地处置力度,建立工业用地指标控制体系,完成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不断提高土地综合利用效益。实施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深化支部“1+3”成果,鼓励优秀人才回乡创业,增强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探索农村改革发展的新路子。
  加快开发区扩容提质。发挥国家级开发区和省县域经济科学发展园区试点效应,突出产业转型,体制创新,促进开发区实现新的跨越发展。依托区内优势企业,建设开发区科技孵化平台,增强技术研发、科技转化、项目培育等服务功能,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创新项目推进机制,强化全程跟踪服务,有效化解制约因素,加快伊莱特高端铸锻、福贞制罐、可口可乐扩产等项目建设,持续壮大经济总量。依托投融资开发公司平台,创新存量资产运作机制,撬动社会资本参与,迅速形成较强的支持带动能力,推进优质项目更快落地、更好发展。实施轻卡北路东延、龙湖路等道路新建、空港产业园排水排污等工程,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更好的发挥开发区龙头带动作用。
  深入推进招商引资。积极顺应投资需求的新变化,转变理念,完善机制,创新方式,着力提高招商引资的精准度和实效性。围绕电子商务、建筑产业化、先进装备制造业等特色产业,引进一批助推产业扩容升级的关联性项目,加快延伸产业链条。依托银江智谷、蓝海领航、聚源CBF等项目平台,积极做好技术推广、园区招商,引进发展科技孵化、信息咨询、现代物流等服务业项目。建立覆盖工业、城市建设、商贸物流等领域的项目信息库,扩大信息来源,强化项目储备。完善引办项目审核制度,更加注重项目对产业升级、增加税收、带动就业的拉动作用,科学设定投资强度、产出效益、能耗水平等招商指标,提高项目质量。计划全年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17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4亿美元。
  广泛鼓励大众创业。依托驻章高校、青年创业创新园,大力发展众创空间、“创客公园”,打造特色创业街区,建设创业孵化基地,汇聚创新创业的人才流、资金流、信息流。强化创业指导,多渠道开展创业沙龙、创业培训等活动,提升大众创业能力。实施双高人才培养、高端电商人才引进、企业家培育等人才工程,放大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载体功能,促进人才集聚和成果转化。实施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选择100家科技型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快速提升行业竞争力。继续实施企业梯次培育计划,选择一批小微企业纳入储备库,加强服务引导,年内新增规模企业18家以上。弘扬敢为人先、勇于创业的拼搏精神,厚植创新创业文化,让尊重创业、支持创业、投身创业的氛围在章丘蔚然成风。
  三、更加注重统筹发展,致力构建城乡一体新格局
  坚持强功能、提品位、促统筹,突出城乡协调发展,加强环境综合治理,持续优化人居环境,不断提升城乡环境面貌。
  打造精品宜居城市。严格规划的刚性约束和前瞻调控,高起点完成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和新一轮城镇总体规划,精准编制动植物园、济青高铁章丘北站等重点片区控规,构建覆盖全域、科学精细的规划体系。城乡规划馆投入使用。强化精品意识,树立长远眼光,加快推进重点片区开发建设。中心商贸区安置房按期回迁入住,唐人中心投入使用,闽台中天商业综合体完成主体,形成特色鲜明的高端主题商住区。加快“北四厂”片区开发建设,完成绣江河生态修复一期工程,充分展现母亲河绿树掩映、水纹如绣的美景;加快绣源河喜来乐婚庆产业和泰王水世界二期等建设,启动复华未来世界、明水湖综合体项目建设,迅速增强区域集聚功能。建成市民林荫公园、龙盘山公园,启动唐王山公园、体育公园二期,让市民拥有更多休闲健身场所。完成济青高铁沿线征地拆迁,加快马安村、体育公园东侧等改造项目建设,适时启动城中村、城郊村重点片区改造,力争全年完成65万平方米拆迁改造任务。加快实施章莱路南段、南外环二期、铁道北路东延、山泉路东延等工程,完善重点片区污水管网配套,实施黄河门站至刁镇门站供气管线等基础工程,进一步提升城市综合配套功能。
  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建设国家级和省级新型城镇化试点市为抓手,按照全面推进、重点培育的原则,突出抓好刁镇市域次中心建设,争取入选新一轮省级示范镇。加快5个新设街道与主城区融合发展,促进山区滩区镇跨越发展。对接济南市携河发展战略,加快沿黄镇借势发展。按照“十化五有”标准和“五型村庄”目标,继续整合资源,集中投入,抓好环境综合整治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精心打造“三线一片”,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更大成效。实施道路维修、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消除道路安全隐患。落实“一事一议”奖补政策,促进村级基础设施投入稳定增长。实施国家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县工程,完成6000户农村改厕、50个村街巷硬化。
  加强城镇精细管理。引导市民自觉遵守秩序、维护秩序,共建文明城市、共享城市文明。以智慧公安、智慧城管等为重点,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健全网格化机制,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向镇街驻地延伸、向主次干道两侧拓展。强化城乡环卫一体化,适时启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推进城乡环境全面改善、持续提升。全部回购市内班线客车,新增60辆纯电动公交车,实现镇驻地城乡公交全覆盖。保持控违拆违高压态势,坚决查处违法建设、违法占地行为。
  建设绿色低碳生态环境。强化源头控制,严格执行环境准入和排污许可制度,从严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建设全市环境安全防控平台和化工园区环境安全防控体系,提高环境执法、实时监控和应急处置能力。坚持铁腕治污,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以大气污染防治“十大行动”为重点,加强对雾霾天气的监测预警,突出抓好烟尘扬尘防控、工业污染源达标提升,加强燃油品质监管,全部淘汰黄标车,坚决打好治霾攻坚战。年内完成铸锻行业污染治理,关停一批小铸锻企业,淘汰所有燃煤炉窑。推广应用重点节能技术、设备和产品,抓好交通运输、公共机构等领域节能。坚持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引进一批新能源节能环保项目,建成一批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开展重点流域环境综合整治,推进白云湖湿地修复、引黄引江调水、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等工程。启动水政体制改革,实施圣井水源地扩容,规划建设大站水厂,关停贺套水厂,加大保泉力度,提高水资源统筹利用和保障水平,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指导科学使用化肥农药,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项目。健全生态修复补偿机制,抓好破损山体治理,严厉打击非法开采。以国家森林公园建设为抓手,大力实施各类绿化工程,新增造林面积2万亩。
  四、坚持共建共享,更大力度增进人民福祉
  按照人人参与、人人享有的原则,注重机会公平,加强民生保障,努力推动民生事业更大发展。今年,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将继续实施十大民生工程(见附件)。
  加强社会保障,提升群众幸福感。完善就业服务和技能培训体系,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村富余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等群体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深入推进社会保险制度改革,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完善职工和居民大病保险制度,推行自费补充医疗保险。坚持社会政策托底、守住民生底线的原则,强化救助工作机制,大力发展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完善扶贫规划,全面实施“联带”扶贫行动,夯实责任,精准施策,刚性落实,确保高质量完成年度脱贫工作任务。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医养结合,加快发展养老产业,规划建设一批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等养老机构。
  发展社会事业,提升群众满意度。建成新城实验学校,推进四中新校区和部分城区中小学新建改建,逐步解决城区学校大班额问题。推进全省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加强农村中小学校舍和幼儿园改造提升,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创建国家级农村职成教示范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抓好省级分级诊疗试点,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管理,争创省健康促进示范市,推进健康章丘建设。
  弘扬先进文化,提升群众文明程度。充分发挥文博中心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作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争创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开展“书香章丘”建设,推进全民阅读。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实施乡村记忆工程,加大传统村落保护。加快龙山文化遗址公园和龙山文化生态保护示范区规划建设,做好城子崖遗址、东平陵故城大遗址保护。加强城乡文体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丰富群众文体生活。开展“新村风、新家训、新乡贤”等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全民道德文化素质。促进军地深度融合发展,加强国防教育,努力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
  创新社会治理,提升群众安全感。落实“七五”普法依法治理规划,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推进人民调解规范化。以A级平安创建活动为载体,深入推进平安章丘建设。完善视频监控“天网”工程,强化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贯彻省信访条例,推进信访法制化建设。立足村级规范化运行,加强农廉“1+7”体系建设,打造“廉洁乡村”。落实计划生育各项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完善食品药品监管设施配套,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确保“舌尖”上的安全。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持续推进“三化”建设,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加强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深化安全教育培训,加强专家队伍和服务机制建设,提升预防预警、科技支撑、应急处置能力,有力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五、立足更高起点,不断开创政府工作新局面
  “十三五”宏伟蓝图已经拉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将不断创新服务理念,践行群众路线,努力建设更加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
  创新服务提升效能。落实简政放权各项改革措施,不断深化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工作,健全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完善稳增长促发展各项政策,优化行政审批流程,强化网上审批全程监管,严格清理规范各类中介服务,构建更加高效的项目建设审批机制,持续优化发展环境。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探索实施联合执法。着力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
  敢于担当高效干事。牢固树立群众观念,深入践行“三严三实”,坚持不懈纠正“四风”,继续开展百姓电视问政,推进作风建设制度化、常态化。树立敢于担当理念,践行勇于担当作风,积极克服风险挑战,主动化解困难矛盾,尽职尽责,推动政府各项工作提速提效。围绕重大决策、重点工作、重要项目,突出工作落实,细化分解任务,强化政务督查、效能监察,严肃问责不作为、乱作为、效率低等“慵懒散”行为。
  公开公正依法行政。坚持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等制度,确保政府科学民主决策。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积极接受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完善重大决策责任追究和责任倒查机制,加大政务公开,做到有权就有责、用权受监督、失职要问责、违法必追究。
  严明规矩从严治政。加强财政资金监管和绩效评价,围绕政府采购、工程项目招投标、公共资源交易、镇村三资管理等重点领域,加大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力度。进一步强化内控机制建设,对关键岗位实行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定期轮岗。全面落实公车改革,严控“三公”经费支出,把更多的财力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反腐高压态势,坚决查处各类腐败问题,坚决纠正各类不正之风,以实际行动展现新风正气。
  各位代表,新常态孕育新希望,新使命开创新未来。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凝聚全市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奋发有为,敢于担当,只争朝夕,埋头苦干,不断开创美好家园建设新局面,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十大民生工程

  1、脱贫攻坚工程。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整合各类项目和资金,采取发展生产、社会保障兜底、易地搬迁、发展教育、生态补偿“五个一批”措施,扎实开展单位联百村和干部带万户“联带”扶贫行动,分类施策,落实责任,细化措施,力求实效,打响脱贫攻坚战,全年扶贫工作取得全面突破。
  2、创业就业工程。全面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要求,建设“章丘青年创业创新园”,积极开展创业指导。设立回乡创业专项资金,引导优秀人才回乡建设家乡,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培养一批致富带头人。突出抓好各类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完善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等群体技能培训,促进创业就业实现更大成效。
  3、优质教育提升工程。加快四中新校区建设,新建东方实验小学、诺德实验学校初中部,改扩建绣水中学,完成新城实验学校新建、五中二期工程建设,有效解决城区学校大班额问题。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做大做强章丘特色现代教育。提升农村中小学和幼儿园办学水平,推进职成教中心建设,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创建国家级农村职成教示范市。
  4、健康章丘工程。启用市医院病房楼、中医院综合楼,改善群众就医条件。加强优生优育服务,完善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实施体育公园二期工程,更新完善一批村(居)群众健身器材,发展社会体育指导员,建立国民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体育活动,以全民健康促进全面小康,创建省级健康教育促进示范市。
  5、公共交通提升工程。实施章莱路南段、南外环二期明埠路至○九路段改建新建,积极推动省道102线绕城段(北外环)改建;做好350公里县乡道路安全生命防护和隐患治理,确保农村道路安全畅通;全部回购市内班线客车,新增60辆纯电动公交车,实现镇驻地城乡公交全覆盖,完善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全面提升公共交通服务质量。
  6、水资源综合保障工程。继续实施引黄综合水系工程,进一步打造互通互济、引排有序的生态水系。改造完善相关设施,提升中水、地表水利用水平。加快实施圣井水源地扩容,强化泉域内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大站水厂,完善月宫水厂配套设施。实施山区“五小水利”工程,做好用水困难区域打井供水保障工作,确保全市饮水有渠道、水质有保障。
  7、生态章丘建设工程。加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体系建设,提高治霾成效,改善大气质量。更大力度实施各项治理措施,严管严控,实施铸锻行业污染治理,全面淘汰“黄标车”,严控施工、渣土运输扬尘。完善城中山绿化规划布局,完成林荫公园和龙盘山公园建设,启动唐王山公园规划建设,新增荒山绿化、水系沙化造林及退耕还果等2万亩。
  8、美丽乡村建设工程。继续整合资源、集中投入,实施村庄街巷硬化、排水排污、绿化美化等基础建设工程。健全农村专职保洁体系,加大农村厕所改造和污水处理力度,启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夯实农村环卫长效管护机制。积极推动一村一品、多村一品发展,增强产业支撑能力。继续强化示范村和“新村风、新家训、新乡贤”乡村文明建设。完善各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扶持民间文艺队伍,推进“村村响”工作,修缮一批古迹和特色建筑。开展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章丘”,争创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9、村级组织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以全省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为契机,深化支部“1+3”成果,持续推进中药材产业发展,完善优秀人才回乡创业机制,加快基层班子后备人才队伍建设,探索土地股份合作、农业生产经营合作等村级集体经济新型经营机制,集体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新增加120个以上。
  10、平安章丘建设工程。继续完善“天网”工程,新增1800个高清监控,建设市级公共安全视频监控中心,完善打击犯罪和服务群众的基础设施体系,提升治安防控和城市管理能力,增强群众安全感。完善食品安全三级监管网络,构建农药连锁经营体系,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收集系统,形成“舌尖上安全”综合保障机制。
  
  名词解释

  1、“122”、“131”工程:“十二五”期间我市先后实施的重点企业培育工程。“122”工程,“1”指10家龙头企业,“2”指20家成长型企业,“2”指20家创新型企业。后来发展为“131”工程,“1”指十大龙头企业,“3”指三十佳企业,“1”指百强企业。
  2、水系连通:通过实施胡家岸引黄泵站、杜张水库水源利用、白云湖与杜张水库连通、南水北调续建配套等工程,连通境内泉、河、湖、库等水体,实现地表水、地下水、长江水、黄河水联合调度、统筹利用。
  3、大气污染防治“十大行动”:扬尘治理与渣土整治、工业污染源达标提升、机动车污染治理、成品油品质保障、餐饮油烟集中整治、清洁能源推广、禁止露天焚烧、落后产能淘汰及相关企业改造提升、绿色生态屏障建设、全民参与环保等行动。
  4、“五险一票”征缴:指参保企业职工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五项社会保险实行统一参保登记、统一核定基数、统一申报缴费。
  5、乡风文明“六个一”示范工程:指在全市农村实施一条文明示范街、一个善行义举四德榜、一处道德讲堂、一处四德文化场所、一处文明乡风宣传栏、一支宣传文化队伍建设,作为乡村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
  6、多规融合:指统筹协调城乡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促进各项规划有机融合,形成统一衔接、功能互补、相互协调的空间规划体系。
  7、海绵城市:比喻城市像海绵一样,有降雨时能够就地或者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在干旱缺水时有条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让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弹性。
  8、“三证合一”登记制度:企业登记由市场监管部门核发工商营业执照、质监部门核发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部门核发税务登记证,改为一次申请、由市场监管部门核发一个营业执照的登记制度。
  9、微笑曲线:指嘴型微笑时的一条曲线,两端朝上。在产业链中,代指附加值更多体现在两端,设计和销售,处于中间环节的制造附加值最低。
  10、O2O:即Online To Offline,是将线下的商务机会与互联网结合,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平台,也就是通常说的线上线下相结合。
  11、“十化五有”标准:指道路硬化、街道亮化、村庄绿化、河塘净化、墙面美化、庭院街道整洁化、娱乐健身场地化、污水排放集中化、垃圾收运长效化、村规民约制度化;有好班子、有好秩序、有好载体、有好风尚、有集体收入。
  12、五型村庄: 指特色产业村、经济富裕村、生态友好村、生活宜居村、文明和谐村。
  13、三线一片:按照“串点成线、连线成面、整体推进”的思路,以产业为重点、以特色为抓手、以增收为根本,沿路、沿河、沿山策划打造绣江河风韵水乡、省道321线生态家园、章莱路魅力古村三条精品示范线路和垛庄“五彩山村”美丽乡村片区。
  14、法治六进:指法治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
  15、农廉“1+7”体系:以《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手册》为指导,以规范廉政教育、村权运行、“三资”管理、“三务”公开、便民服务、纪检组织建设、监督制约机制为支撑,推动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面落实。
  16、安全生产“三化”:指安全生产网格化和实名制、信息化、标准化。
  



一图读懂|看章丘如何全域出彩
  [ 编辑:贾淼 ] 欢迎下载新华网客户新华网
山东青年创新创业大赛颁奖暨泉城青年创新大会举行
第十届山东青年创新创业大赛颁奖暨泉城青年创新大会现新华网
济南章丘法院强制腾房 一日成功交付两处房产
  近日,济南市章丘区人民法院组织开展强制腾房行动,新华网
章丘法院:拘留2人 讨薪10万 让农民工暖心过中秋
  今年中秋节前,为了让农民工拿到工资回家过节,新华网
济南章丘:聚焦“三个维度” 增强企业群众改革获得感
  作为“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的主力军,新华网
海右文艺讲堂举办第九期《红色经典歌曲赏析》讲座
  9月25日,由中共济南市委宣传部等主办,新华网
商河县油区工作协调服务中心开展双报到志愿服务活动
  为推动共驻共建常态化,落实“三张清单”社区需求,新华网
平阴安城镇:北变智达总部经济项目签约仪式举行
  近日,北京北变智达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新华网
“迎国庆,保平安” 济南章丘公安在行动
  “国庆假期各景区将迎来旅游高峰,新华网
济南章丘刁镇街道:坚决念好"四字诀" 治理基层微腐败
  为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走深走实,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