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黄"两区":全国区域经济科学发展典型范例

30.10.2014  12:35

  编者按:

  蓝黄“两区”是我国第一个以“现代海洋”和“高效生态”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涉及青岛、淄博、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德州、滨州9市,区域内各地在产业、科技、资源和人才等方面都有鲜明的特点优势和很强的互补性。

  蓝黄“两区”各市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培植各具特色的产业体系;同时,更加注重统筹协调,强化区域协调联动。蓝黄“两区”走出的错位竞争、融合发展之路,在全省乃至全国都起到了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为总结成就经验,本版摘取9市典型经验,以飨读者。

   青岛:加快建设全国蓝色经济领军城市

  青岛市市长 张新起

  作为我省蓝色经济的“龙头”城市,自2011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青岛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超过18.6%,高于生产总值增速9个百分点以上;港口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到4.55亿吨、1550万标箱,均列世界第七位;胶东国际机场获国家批复,胶州湾“一桥一隧”建成通车,铁路青岛北客站建成运营,海青铁路全线通车,青荣城际铁路征迁建设加快推进,基本形成了全域交通框架体系。

  据统计,2013年青岛海洋生产总值达到1317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6.5%,比2010年提高2.7个百分点;对全市生产总值贡献率达到28.7%,比2010年提高14个百分点。

  三年来,青岛突出功能区带动,重点规划建设蓝色硅谷、西海岸经济新区、红岛经济区三大海洋产业功能区。发挥全国海洋科技城的优势,加强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实施人才强海战略,涉海专业两院院士19人占全国的69%,高级海洋专业人才约占全国同类人才的30%。国家海洋设备质检中心、国家海洋腐蚀与防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一批大项目加快建设,并建成了全国首个海洋专利数据库。在科研平台和人才带动下,青岛建成世界上第一艘具备3000米级深水铺管能力、4000吨级起重能力的深水铺管起重船,国内首艘300米饱和潜水母船“深潜号”,并成功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船舶压载水处理装置。

  当前青岛海洋经济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6.4:45.3:48.3,其中海洋一产重点发展远洋渔业、高端养殖,水产品出口创汇已分别占我省、全国的36%和10%左右;二产重点发展海洋装备等,成为国内重要的海洋生物医药研发和生产基地;海洋三产重点发展航运、滨海旅游等,海洋文化旅游业被纳入首批国家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截至目前,青岛蓝色金融、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试点等政策取得突破,设立100亿元的西海岸发展基金,建立每年不低于2.5亿元的蓝色经济区建设专项资金,成为蓝色经济板块“区域集优”债务融资模式试点城市;青岛市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获批建设;保税港区汽车整车进口口岸投入运营,青岛至上海洋山保税港区之间在全国率先试行启运港退税政策,积极参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海关总署批复同意解除青岛开展亚欧大陆桥国际集装箱过境监管业务限制,中韩陆海联运汽车货物运输通道开通。

  下一步,为推动蓝色经济重点板块加快崛起,青岛将抓住西海岸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的重大机遇,突出海洋经济主题,积极申建自由贸易港区,创建古镇口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和中韩自由贸易示范区,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蓝色产业体系。蓝色硅谷争取总体规划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加快“国字号”重点项目建设,建成国家海洋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红岛经济区加快软件科技城、蓝湾药谷、机器人产业园等重点园区建设,推动软件与信息服务、生物与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聚集发展。

  打造蓝色经济试验田和主阵地,青岛将完成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改革发展试点、青岛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等先行先试任务,推动蓝色经济可持续发展。进一步简政放权,积极推行权力清单和政务服务清单制度,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青岛—潍坊—日照城镇组团一体化发展试点,加快中韩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建设,打造“一带一路”双向开放桥头堡。

  提升蓝色产业竞争力,实施以海洋人才为重点的百万人才集聚行动,培育一批带动能力强的涉海龙头企业;促进人海和谐发展,严格控制围填海项目,完善海洋灾害应急预案体系和应急反应机制,推进入海河道治理、入海截污工程和沿岸生态修复工程,全面保护海洋生态系统。

   亮点 蓝色硅谷 领航全国海洋科技创新

  蓝色硅谷2013年园区总产值为49.65亿元,增长10.8%,截至目前,已累计投入建设资金54.7亿元,全面掀起了核心区大干快干的建设热潮。

  坚持以世界眼光谋划发展,以美国硅谷为标杆,面向全球公开招标,委托新加坡雅思柏设计事务所、美国AECOM公司、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等国内外顶尖规划设计机构进行规划编制,突出资源向海洋科研优先配置原则,编制完成了核心区总体规划、中央商务区(CBD)城市设计以及道路、给排水等相关规划,体现科研、教育、居住等功能深度融合理念的5个小镇的总体规划已完成专家评审,将于近期报批。规划聚合了世界顶尖设计大师的智慧,融合了众多优秀设计案例的成功经验,为建设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海洋科技新城,助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坚持高标准配套基础设施,区域承载力明显增强。交通网络逐步完善。总长7.26公里的创业路、凤凰山路、科技路、南泊河东路、南泊河西路等5条道路正在进行绿化工程。总长13.2公里的硅谷大道、莱青东路等13条道路正加快建设,将于年内竣工通车。蓝色硅谷城际轨道交通部分工作面正在加紧施工。

  河道景观建设加快实施。长1.7公里的南泊河景观整治工程和长3.7公里的温泉河景观整治工程6月底全部竣工,将打造成为“生态休闲、康体养生、产业开发、旅游观光”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城市滨水景观休闲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进展顺利。总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的创新科技园人才公寓将于年底建成。总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的蓝色中心南北两楼于8月底主体结构封顶,成为蓝色硅谷核心区的标志性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