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青山:发挥审计监督保障作用 助力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15.09.2017  18:04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把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作为统领经济发展的重大工程,着力打造精简高效的政务生态、富有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彰显魅力的自然生态、诚信法治的社会生态。全省审计机关要聚焦聚力这一重大决策部署,转变理念,调整策略,创新机制,积极作为,更加有效地发挥审计监督保障作用,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加油助力。

一、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使命担当

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决策部署,在深化改革开放、实施创新驱动等方面先行先试、率先突破,努力实现“走在前列”目标要求所作出的重大举措,也是我省坚决打好转调攻坚战,实现腾笼换鸟、凤凰涅槃,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缩小与先进省市差距,打造山东竞争新优势的迫切需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意义重大,任重道远,需要全省上下共同努力和参与,需要各级各部门全力践行和落实。

审计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持把旗帜鲜明讲政治作为一条红线贯穿到审计工作的全过程,提高政治站位,把握政治方向,坚决围绕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来调校审计工作的理念思维、视野境界和方向路径。一方面,要善于从政治上把握大势、谋篇布局,紧跟中心大局,强化政治担当,提升政治能力,既要深刻认识实施新旧动能转换工程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服务和保障这一重大决策部署落实的责任感、使命感,义不容辞、全力以赴参与其中,全面履行审计职责;又要紧扣新旧动能转换工程的特点和要点,适时适度调整工作思路,注重督查政策落实和任务完成情况,注重评估决策部署执行综合效果,注重探究行为失范背后的制度成因,注重预警各类风险和隐患问题,实事求是提出具有前瞻性、操作性的审计建议,助力做好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这篇大文章。另一方面,要善于从政治上看待问题、推动工作,积极适应经济新常态和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践行新发展理念,深刻领会刘家义同志反复强调的审计工作面对的是数字,“数字反映的是方针,体现的是政策,承载的是责任,影响的是决策”这一科学论断,在审计中更加关注经济社会运行状况及发展方式,更加关注支配或影响经济社会运行背后的公共权力及其所掌握的公共资源,透过审计结果,反映领导干部的政治意识和政绩观念,揭露经济问题背后的庸政懒政怠政等政治问题,扫除影响新旧动能转换工程顺利实施的思想障碍、理念桎梏;还要坚持客观地、历史地、辩证地看待我省改革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以是否符合党中央精神、省委决策和重大改革方向作为审计的定性判断标准,做到“三个区分开来”,推动健全完善正向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促进党员干部在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中担当作为、干事创业。

二、突出审计重点,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决策部署落地生根

新旧动能转换工程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关键在于对省委省政府部署任务的执行力和落实力。审计机关要以此为着力点和切入点,深入学习领会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及时跟进、主动对接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全面梳理各级各部门职责任务分工,适时嵌入审计项目或组织专题审计,全面覆盖,突出重点,精准发力,剑指症结,切实促进和保障工程顺利实施。

(一)围绕转型重点加强审计监督。加大对经济转型升级中重点领域、重大事项、重要任务的审计力度,助力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及时跟进“放管服”改革、“两区一圈一带”区域发展战略等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区域统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审计监督,有序稳妥地开展境外审计,促进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加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农村信用社银行化改革、小额担保公司等领域的审计,密切关注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风险隐患,促进提高防范金融风险能力。紧盯山东经济的短板,关注各地支持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市场采购等新业态新模式的情况,发现和反映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促进优化投资环境、营造健康的政商环境。加强科技创新领域的审计监督,密切关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衔接融合,促进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山东制造”向“山东创造”“山东智造”跃升。关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路径,促进实现产业发展与城镇扩容良性互动、一体推进。

(二)围绕生态重点加强审计监督。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助力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重要位置,加大环境保护审计、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力度,密切关注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污染治理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推进情况,推动建立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常态化跨区域污染治理联防联控机制,全面提升环境治理和风险防控水平。关注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情况、采煤塌陷地等生态脆弱区和退化区保护治理情况,拓展绿色生态空间。关注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推动构建贯通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的循环经济体系。加大对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建设情况、“海上粮仓”建设情况的跟踪审计力度,促进优化海洋开发布局和海洋可持续发展。关注生态保护补偿制度、生态损害赔偿制度、领导干部任期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责任追究制度等关键制度落实情况,促进严厉惩处环境违法违规行为,推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措施落地生根。

(三)围绕民生重点加强审计监督。加大精准扶贫审计力度,严肃查处弄虚作假、欺上瞒下、虚报冒领、贪污挪用等违纪违规和违法犯罪问题,分析揭示制度机制原因,研究提出政策性意见和建议,助力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确保脱贫成效得到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围绕“吃得安全、吃得放心”这一社会最大关切,在审计中关注“食安山东”建设情况,促进打造山东食品安全整体形象。关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高标准农田和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等政策落实情况,进一步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关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休闲农业、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新业态新模式,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情况,推进旅游业与文化、农业等产业融合,增强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和实力,促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新农村。加强对新型城镇化建设情况的审计,关注大中小城市培育和特色小镇创建,推进区域协同、城乡一体、陆海并重。进一步加大对教育、就业创业、社会救助、保障性住房建设、棚户区改造、医疗卫生、养老等领域的审计监督力度,促进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就业与发展良性互动、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

三、激活发展动能,提升审计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战斗力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理念、新战略,对审计而言,是对工作的新要求、新挑战,也是事业发展的新机遇。审计机关要树立战略思维,把握发展机遇,强化改革创新,激发内生活力,以审计工作新动能有效提升审计监督效能,以强大战斗力更好服务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一)加快改革步伐,向改革要活力。着眼于保障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深入推进审计机关人财物管理改革,在干部管理、队伍建设、业务管理等方面推陈出新,不断完善审计制度,推动建立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的审计监督机制。强化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的领导,围绕增强审计监督的整体合力和独立性,进一步加强全省审计工作统筹,组织开展好涉及全局的重大项目审计,扎实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理念,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探索创新更加适应人财物管理改革新形势、更加符合审计工作特点的党建工作方法,健全完善激励保障和执纪问责机制,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实施“强基层、铸铁军”工程,推动基层工作和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打造政治强、业务精、作风优、纪律严的审计铁军。优化审计业务流程,统筹数据资源、审计项目、人力资源、审计成果,改进计划调整、方案编制、现场管理,规范审计取证、项目审理、报告审核,突出重点、压实责任,提升业务管理绩效。

(二)加快开放步伐,向开放要效益。培养和秉持开放、合作意识,借鉴各行业、各领域以及各地审计机关的先进经验和实践成果,补齐自身工作短板、提升自身工作实效。建立健全审计工作协调配合机制,加强与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等监督力量的协作,增强监督合力。推进“开门”搞审计,加强与省委省政府政策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的合作,建立常态化、经常性的联系合作机制,积极沟通交流,促进信息共享,充分发挥法律顾问、专家咨询、特约审计员等外部“智囊团队”作用,加强对重大项目和重点事项的政策、法律和技术研究,丰富完善人民群众参与审计的方式,扩大审计监督成效。扎实做好信息公开、审计结果公告等工作,以公开倒逼审计质量提升和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全方位深化审计教育培训,拓展视野,提升素质,夯实功力,为审计工作转型升级夯实基础。

(三)加快创新步伐,向创新要动能。把创新作为审计事业发展的动力源泉,不断加大理念转型、技术创新、成果提升等方面工作力度,构建更加适应高定位使命、一盘棋战略、全覆盖要求、大数据趋势的新型审计工作运行机制。推进“研究式审计”,着眼大局成立“战略支援团队”,紧盯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从战略层面研究审计方向和重点,探索“机动式审计”,整合优势资源,集中力量突破,确保精准履职尽责。加快“智慧审计”进程,深化大数据应用,坚持审计项目实施、数据分析先行,充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等先进审计技术和工具,拓展非现场数据分析应用,紧跟宏观经济形势和社会热点问题,探索非项目的跨领域、跨层级、多维度专题性贯通分析,增强审计全面覆盖、精准打击、洞察研判的能力。提升审计成果价值,改进审计报告模式,加大研究分析力度,增强审计建议分量,更好满足领导宏观决策需求。创新审计组织方式,发挥集中统一指挥、上下联动、整体作战、协同推进的组织优势,构建“一盘棋”立体化工作模式,打造全省审计事业发展的“共同体”。


附件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