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02.03.2015  21:05

一、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加快科学发展,建设美丽泉城”的中心任务,以重大项目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强力推进发展实体经济、建设美丽泉城、优化发展环境、创新社会管理等重点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运行总体平稳、结构调整加快、民生持续改善的较好态势。初步核算,全年完成生产总值4812.7亿元,同比增长9.5%,其中第一产业252.9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1938.1亿元,增长9.2%;第三产业2621.6亿元,增长10.1%。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5.4:41.5:53.1调整为5.2:40.3:54.5。

  (一)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1%,拉动全市经济增长5.4个百分点。区域性服务业中心建设加快,金融业增加值增长22.6%,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增长25.3%,旅游总收入增长20.6%,展会交易额增长10%,现代服务业比重达到48.6%。工业调整步伐加快,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57.4亿元,增长10.1%。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9.5%,比年初提高1个百分点。载体建设进一步加强,出口加工区升格为综合保税区,明水经济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粮食总产304万吨,连续十年实现丰收。新认定农业龙头企业77家,建成都市农业园区和特色品牌基地165个。

  (二)内需支撑作用增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86.1亿元,增长20.4%。重点领域投资较快增长,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663.3亿元,增长25.8%;工业投资701.8亿元,增长21.8%,其中技改投资比重达到67%。民间投资力度加大,占全部投资的59%。引进市外投资1141亿元,增长19.9%,新签约项目总投资837.4亿元。项目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成效明显,125个实体经济重点项目和279个城市建设管理项目完成投资680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31.1%,重汽集团曼发动机产业化等38个项目竣工投入使用。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23.6亿元,增长14.9%,国家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试点、家政服务体系试点有序推进。

  (三)发展质量显著提高。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80.8亿元,增长17%。创新驱动战略深入推进,济南创新谷、新材料产业基地等特色园区规划建设加快,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总数达到18家,培育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20家,国家超算济南中心、综合性新药研发大平台完成验收。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扎实推进,淘汰落后水泥磨机产能381.5万吨,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191万平方米,光大水务4.2万吨/日中水回用等减排工程建成投运,新增耕地面积10676亩,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市创建逐步展开,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全面完成。

  (四)城市功能不断提升。“一城三区”开发建设全面加速,西部新城核心区、奥体文博、泺口、宝华街官扎营等重点片区开发加快,5A级“天下第一泉”景区创建积极推进,省会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主体封顶、“三馆”主体完工,绿地普利中心等项目进展顺利,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工作稳步推进。城市承载能力不断增强,济商高速公路、二环西路综合改造等工程加快建设,城市轨道交通、长清黄河大桥等项目前期工作稳步推进,新增城市道路65公里,完成河道整治48条,改造供水低压片区17个,集中供热普及率、城市燃气普及率、污水处理率达到55%、98.3%和90%,城区交通拥堵状况有所缓解,城乡环卫一体化覆盖率达到90%。南部绿色发展控制性详规编制和重点项目建设全面展开,鹊山龙湖、新材料产业基地等北跨重点节点开发取得明显进展。

  (五)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实现重大突破,出台了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意见,实施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城镇化发展改革等十大实施方案。国企改革扎实推进,完成直接监管企业改革重组4家。成立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市级以上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11家。农村综合改革不断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和流转等稳步推进。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加快,济南金融商务中心区初具规模,东部金融新区全面启动,广发银行济南分行、渣打银行济南分行开业,澳华新能源伦敦交易所挂牌上市。外向型经济发展总体平稳,完成出口57.2亿美元,下降5.4%。服务外包离岸执行额6.8亿美元,增长52.3%。实际到账外资12.2亿美元,增长10.9%,落户我市的世界500强企业达到53家。新设境外企业42家,中方协议投资额5.3亿美元,增长1.2倍。济南海关升格为总署直属海关。

  (六)社会民生保障有力。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257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786元,分别增长12.7%和13.2%,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4%。新增城镇就业22.3万人,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7.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1%,应届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80%以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企业退休退职人员月人均养老金标准达到2085元。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基本实现全民医保,平阴、章丘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19033套,竣工7637套,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目标。增加义务教育经费4亿元,新建和改扩建幼儿园100处。免费向市民开放公共文化设施837个,城市“十分钟文化圈”、农村“十里文化圈”基本形成。为民办10件实事全部完成。

  同时,计划执行中也出现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一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难度加大。受国内外经济增长放缓、市场需求减弱等影响,我市部分行业、企业经营困难,导致生产总值、出口未能达到预期目标。二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压力较大。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仍不平衡,资源环境约束加大,经济竞争优势亟待增强。三是社会民生建设任务繁重。全年任务目标超额完成计划,但与全面小康社会的要求和群众的新期待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创新管理和改善民生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二、2013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总的判断,世界经济仍处深度转型调整阶段,国内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但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也要看到,尽管外部环境依然严峻复杂,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也具备许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从政策环境看,宏观经济政策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入推进,将为扩大内需和发展实体经济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从我市走势看,2012年全市经济增速逐季加快,运行中的积极因素不断增多,回升向好的态势更加稳固。三大需求拉动仍较有力,消费、进出口增势平稳,在“一城三区”开发建设、筹办“十艺节”等带动下,投资有望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区域性服务业中心建设加快,农业形势稳定,工业困难局面逐步改善,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加快形成。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水生态文明市创建等一批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工程加快推进,省会城市群经济圈规划即将实施,将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工作推进机制逐步完善,将有力地激发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综合考虑外部环境、发展条件和运行走势,提出2013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一)经济发展。生产总值增长9.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出口增长8%,实际到账外资增长8%,招商引资增长18%。

  (二)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现代服务业比重力争提高到5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县域经济比重提高到49%,民营经济比重提高到45%。

  (三)城市建设。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375平方公里,全市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7%。综合交通体系更加健全,市政公用设施建设运营市场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市燃气普及率、集中供热普及率分别达到98.5%和56%,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8%。

  (四)生态环境。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二氧化碳排放量完成省下达任务,PM2.5稳步下降,污水处理率提高到95%。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00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3%以上。

  (五)社会民生。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1%和12%。新增城镇就业10万人,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5.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完成省下达的保障性安居工程任务。

  三、2013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措施

  紧紧围绕“加快科学发展,建设美丽泉城”的中心任务,坚持主题主线和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动力,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强化创新驱动,增强经济综合实力,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一)着力改善需求结构,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促进投资合理增长,释放居民就地消费能力,积极吸引外来增量消费,进一步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1.抓好重点领域投资。发挥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继续实施项目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引导资金更多投向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共基础设施、社会民生等重点领域,促进投资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房地产开发投资、工业投资均增长20%以上,工业技改投资比重达到70%以上。落实好鼓励引导民间投资发展的各项政策,确定一批民间投资能够参与建设的具体项目,力争民间投资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

  2.扩大招商引资。按照“抓大不忘小、抓新不忘老、抓外不忘内、抓快不忘好”原则,落实招商引资推进实施办法,搞好项目效益评估和飞地项目认定等工作,形成招商合力。围绕打造大LED、太阳能、文化旅游等重点产业链,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活动,着力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重大项目,全年引进市外投资1345亿元,其中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达到80%。坚持引资与引智相结合,积极吸引国内外重点高校、科研院所来我市设立和联合设立研发机构、技术中心和实验室。

  3.健全多层次融资体系。创新市级产业发展引导资金管理使用方式,最大限度放大财政资金作用。推进四大投融资平台转资确权,增强投融资能力。抓好国开行1000亿元、建行1000亿元授信协议落实,争取驻济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和加大信贷投放,继续做好国外优惠贷款争取。努力扩大直接融资,力争挂牌或上市企业2-3家,进入上市程序企业10家,上市后备资源150家,企业债券发行取得新进展。

  4.扩大消费需求。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落实好收入分配改革总体方案,健全完善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落实好推广节能和新能源汽车、鼓励节水产品消费等各项政策,培育信息通讯、文化娱乐、旅游休闲、体育健身、家政养老等消费热点,积极发展网络购物等新兴消费业态。加强商贸综合体、商业中心、商业功能街区等建设,抓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农超对接”,推进全国肉菜追溯、家政服务体系建设试点。鼓励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争创全国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办好“十艺节”等文化、旅游和会展活动,积极吸引外来消费。

  5.努力扩大出口。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鼓励企业充分利用综合保税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发展出口贸易,抓好省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机电产品出口基地和科技出口创新基地建设,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达到80%。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推进齐鲁外包城、创意外包园等载体建设,服务外包离岸执行额突破8亿美元。拓宽利用外资渠道,提高利用外资的规模和效益。鼓励优势企业开展对外投资,建设境外生产、营销和资源供应基地,拓展外部发展空间。

  (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制定实施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服务业跨越发展,加快工业转型升级,促进农业现代化,增创产业发展新优势。

  1.加快区域性服务业中心建设。深入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加快重点领域体制创新,制定文化产业园区(基地)、旅游业、现代物流业、特色街区发展等支持政策,着力构建大旅游、大物流发展格局。坚持产城融合,结合城市开发建设,加快构建五大区域性服务业中心,全力推进东部金融新区、山大路科技商务区等20个重点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力争金融业增加值增长15%,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增长25%,旅游总收入增长13.5%,限额以上批发业、零售业销售额分别增长18%和15%。

  2.培育发展高端服务业。适应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升级趋势,培育工业设计、研发咨询等高技术服务业,大力发展科技服务、商务服务、工程咨询等新兴产业,促进健康检测、保健康复等健康服务业发展,积极构建以家政、养老、社区照料等为重点的家庭服务体系。落实好支持总部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规划建设济南总部基地,积极引进和培育一批总部企业。

  3.推动工业转型升级。落实好中央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各项部署,加快改造提升钢铁、建材等传统产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产业竞争力。优化“一高三区”工业布局,制定推动工业产业集聚集群发展的政策措施,抓好中电装备产业园、北车风电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增强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扶持中小微企业加快发展,延伸产业链条,完善配套体系,加快培育汽车、信息、机械装备、新能源及节能环保、石化及新材料、轨道交通装备、食品药品七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力争新增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元企业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900家左右。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抓好大LED、太阳能等产业链延伸策划和天岳碳化硅衬底、华云豪克能机床等项目建设,争创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战略性新兴产业销售收入增长25%以上。

  4.强化工业园区建设。加强规划引导,编制全市开发区中长期产业布局规划,积极推动综合保税区产业配套区规划建设。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理顺园区管理体制和财政体制,全市建设用地指标的40%以上用于开发区建设发展,鼓励开发区工业项目进行生产性改造、提高容积率和增加建筑面积,减轻入园企业收费负担。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搞好生活性服务设施配套。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园区参与我市开发区建设,抓好新济科技服务园、中欧可持续发展产业园等建设。力争10个省级及以上开发区工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

  5.推动农业现代化。落实好新增6亿斤粮食产能规划,确保粮食产能稳定在60亿斤左右。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发展蔬菜、畜牧、林果花卉、种苗四大产业。推进6个县级农业科技示范园、200个都市农业园区、50个特色品牌基地和20个现代农业示范乡镇建设,新认定市级农业龙头企业50家,扶持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00家,加快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强水利、科技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30万亩,加快形成以市农科院为龙头的现代农业科技推广新体系。

  (三)强化创新驱动发展,增强经济核心竞争力。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落实“科技11条”和深化科技创新体系改革的实施方案,充分发挥科技、教育、人才等优势,推动创新型经济快速成长,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

  1.抓好创新体系建设。推进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国家重大新药创制平台、山东量子技术研究院等重大源头创新平台建设。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力争新认定国家级企业创新平台2家以上,重点企业科技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保持在5%以上。积极构建产业联盟,大力吸引世界500强等大型企业来我市设立生产研发基地。

  2.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国家综合性高技术产业基地及其核心区建设,抓好高新区和新材料产业基地、济南创新谷等特色园区建设,增强科研服务、成果转化、企业孵化和产业承载功能。加快新能源、新信息、新医药及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重点领域科技攻关,支持首台(套)重大装备研发生产,力争攻克关键共性技术20项。

  3.优化科技创新环境。深化科技体制创新,大力发展科技金融,加强高新区新三板后备上市资源培育,全市科技风险补偿资金规模达到1亿元。加强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确保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全省领先,发明专利申请量增长20%。加快建设区域人才高地,实施好5150引才倍增计划和金蓝领培训。

  (四)突出规模功能品质,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全力推进迎“十艺节”重点工程集中会战,拓展优化城市发展空间,全面提升综合服务功能,让城市更好地承载发展、造福市民。

  1.加快“一城三区”开发建设。西部新区,完成迎“十艺节”重点工程、开发项目和环境整治任务,推进济南传媒大厦、荣宝斋大厦、绿地中央广场等项目建设,搞好西部新城产业发展规划策划。东部新区,加快东部新城CBD、汉峪金融商务中心、唐冶、雪山等重点片区开发步伐。滨河新区,抓好核心区建设,继续推进泺口、徐李等片区开发,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建设进度。老城区,搞好泉城特色标志区和商埠风貌区保护建设,加快火车站北广场等片区建设改造,继续搬迁污染环境、发展空间受限的工业企业,着力盘活闲置存量土地。

  2.完善综合交通体系。优化对外交通网络,尽快开工济南机场指廊工程、石济客运专线、济南至东营高速公路、长清黄河大桥等工程,抓好济商高速公路等重点项目建设。大力实施城市交通系统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继续改善交通拥堵状况。加快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完善线网规划,搞好与其他交通方式的有效衔接,尽快开工建设1号线试验段。抓好二环西路、纬十二路等道路改造,积极推进二环西路高架南延、二环南路高架、顺河高架路南延等快速路工程,加强主次干道整修改造,加快道路微循环建设,努力优化城区路网结构。加快建设公交都市,城市公交出行分担率提高到32%左右。

  3.提高公用设施服务水平。继续加强城乡电网改造,抓好500千伏蟠龙、龙山输变电等工程建设。着力提高城市供水水质和保障水平,加快推进地表水转换地下水系统工程、东区水厂等项目建设,继续搞好水厂工艺改造和城市供水管网升级。积极推进供热市场主体多元化,加快启动国电济西燃气热电冷联产等重点工程,加强腊山等热源厂建设和供热管网改造。继续抓好天然气气源引进,加强调峰储配基地建设,大力提高燃气保障能力。

  4.强化城市规划管理。加快完善城市规划体系,全面启动新一轮控规修编工作,搞好古城和商埠区保护发展等研究。全面开展迎“十艺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行动,突出抓好主办场馆周边区域环境整治与提升,实施市容道路、城乡结合部、铁路沿线、架空线路等整治项目。创新城市管理方式,着力推进管理重心下移,提高精细化、网格化、信息化管理水平和公众参与度。

  (五)积极推进城镇化,构建城乡区域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大力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1.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制定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加快次中心城市和小城镇建设步伐,完善基础设施,抓好产业培育,增强承载功能。全面推进示范镇和中心镇建设,实施好省“百镇建设示范行动”,抓好国家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巩固农房建设三年成果,全面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500户,启动50个城中村改造。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解决20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2.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按照省委、省政府“以市为单位整体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要求,创新县域科学发展体制机制,推进县域经济特色化、特色经济产业化、产业经济集群化,争取县域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和5个百分点以上。支持历城、章丘跨越提升,落实好三年突破平阴、推动长清融入中心城区发展各项政策,继续帮扶商河完善自身发展能力,支持济阳加快建设北跨产业发展区。

  3.加快南部绿色发展。落实好市人大南部生态经济区保护与发展决议,编制完成柳埠、仲宫、西营小城镇控制性详规及南部山区旅游、环保等专项规划,启动重点区域生态、交通、都市农业和村庄整合等规划修编。加大河道整治、小流域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荒山绿化等推进力度,加快城乡环卫一体化。以柳埠镇为重点,加快城镇建设改造与村庄整合。

  4.积极实施北跨战略。做好市人大北跨议案办理工作,深化北跨及北部新城发展战略研究,全面推进黄河北地区经济增长、产业发展、交通提升、城镇化建设等重点工作。完善交通、能源等基础条件,加快新材料产业基地、鹊山龙湖、澄波湖等重点载体建设,推动台湾山东健康产业经贸园、鑫茂科技新兴产业园等尽快落地,夯实北跨发展支撑。

  5.扎实推进区域合作。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强化核心城市集聚辐射功能,推动区域协作,共同推进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建设。搞好与环渤海、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中原经济区等城市的交流合作,完成好援疆、援藏、东西扶贫协作等重点任务。

  (六)切实加强节能减排,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突出生态文明建设与泉城特色的有机结合,强化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努力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1.加快创建全国水生态文明市。围绕“泉涌、湖清、河畅、水净、景美”的总体目标,突出泉城特色保护,抓好水系生态工程建设。强化南部补源功能,加强泉域补给区重点渗漏带保护,实施南部山区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和玉符河综合整治。建设北店子、玉清湖输水管线等水源联通工程,逐步实现多水源联合调水。推进泉域补给区井灌农田水源置换和东联供水工程,尽量减少地下水开采,努力实现泉水持续喷涌。打造城市泉水景观区,加快推进兴济河、工商河等城区河道整治,加强河道截污和雨污管线分流工程建设,实施河岸整治、河道拦蓄、生态修复等工程,逐步实现主要河道四季不断流,提升水景观水平。继续做好5A级“天下第一泉”景区创建,积极推进明府城百花洲片区整治,加快大明湖至小清河通航工程前期工作,进一步凸显泉水景观特色。建设北部湿地风貌区,加快济西国家湿地公园、鹊山龙湖建设,积极推进北湖、华山湖等建设前期工作,强化滞蓄洪水、水体净化、生态修复、景观旅游等功能。实施黄河、小清河生态治理和黄河堤防标准化工程建设,打造滨水景观带。

  2.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实施重点领域节能攻坚工程,完成节能量105万吨标准煤,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150万平方米。加快实施新能源项目建设及各类余能利用工程,支持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及垃圾发电、生物质发电、农村沼气利用项目建设,推进济钢余热利用一期工程、平阴山水水泥城市垃圾处理及余热发电项目。大力推广高效节能技术和装备,积极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探索碳排放交易试点。

  3.提高资源节约水平。加强土地管理和保护,完成土地整治10万亩,新增耕地1.3万亩。进一步强化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加快工业用地二次开发,加大闲置土地清理和分类处置力度,切实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快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全市万元生产总值用水量进一步下降。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加大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力度,组织实施工业固体废弃物、再生资源、电子废弃物、工业产品再制造等一批资源再生利用工程。推动城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力争建成餐厨废弃物处理工程。

  4.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大力推进治污减排,推进山水集团3家熟料生产企业整合,关停山东交通水泥厂1、2号立窑生产线,关停二机床2.5万吨/年铸造生产线。加快完善城市污水收集系统,继续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升,解决建成区污水直排问题。加强固体废弃物污染治理,推进第三生活垃圾处理厂、市生活废弃物处理中心改造提升工程。进一步加强大气、水等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加大PM2.5整治力度,深入开展扬尘污染防治分类挂牌管理,巩固机动车环保检验和环保标志核发工作成果,制定实施黄标车限行措施。制定并落实好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的工作方案,确保完成省下达任务目标。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和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启动千佛山风景名胜区整治和中山公园扩建、森林公园二期工程,建设提升城市绿地150万平方米,新增造林面积20万亩。

  (七)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和动力。坚持改革创新、攻坚克难,全面落实好十大实施方案,着力构建系统完善、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1.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加强政府管理创新,进一步精简规范行政审批事项,下放管理权限,优化审批流程,全面推行网上审批和服务代办,提高审批效率。深化国企改革,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推进国有企业资本市场化,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全面开展林权抵押贷款工作,抓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加强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建设,落实好柳埠镇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任务。

  2.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扩大民营经济投资领域,放宽经营条件,改善民营企业融资担保服务,强化行业协会服务功能,积极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加大产业发展支持力度,着力打造21个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和8个特色产业乡镇。着力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扩大“过桥资金”规模和支持范围。

  3.推进地方金融创新。加快山东省金融资产交易中心、金融数据中心、企业上市路演中心等平台建设,支持高新区争创全国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试点,完善服务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金融体系。推进章丘农村现代金融改革试点,大力发展村镇银行、农村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

  (八)着力保障改善民生,促进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分享。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度体系,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办好17件民生实事,稳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1.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继续实施“0531”就业推进行动,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及灵活就业政策,加快创业孵化中心建设。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和保障标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每人每月达到70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均财政补助标准达到280元。将关闭破产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等困难人群纳入医疗保险参保范围,稳妥推进机关和事业单位人员公费医疗转医疗保险工作,完善阳光民生救助体系。拓宽政府出资购买养老服务渠道,加快山东济南养老服务中心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社区服务和养老服务。

  2.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新农合大病保障机制,人均筹资标准不低于350元,推进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和即时结报。扩大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逐步在二、三级医院推广使用基本药物。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建立健全多渠道补偿机制。以医药分开、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为突破口,统筹推进县级公立医院内部运行机制、监管机制、补偿机制等综合改革。

  3.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新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1.5万套,提供保障性住房房源不少于6000套(间)。健全工作流程和机制,严格履行程序,推进双龙安置基地、和平路西地块、徐李片区、文博西侧地块、大观园东片区地块等31个涉及保障性安居工程、旧城区改建活动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工作。

  4.加快发展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完善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加大困难家庭学生接受义务教育扶持力度。全面推进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工程、中小学和幼儿园校舍安全工程,加强对新建、改扩建幼儿园的标准化管理。全力办好“十艺节”,有效开发和整合利用文化资源,建立文化产业投融资平台,打造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继续实施市县乡村四级全民健身工程。加强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农村社区建设覆盖面达到70%。

  四、2013年重点项目计划

  以推动产业升级、提升城市功能、保障改善民生为目标,以继续大力实施项目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为载体,强化要素保障,规范项目管理,改进协调服务,优化建设环境,充分发挥重大项目的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按照规模适度、梯次推进、突出重点、条件落实的原则,安排2013年全市重点项目213个,总投资3559亿元,2013年计划投资836亿元;安排重点前期项目21个,总投资2110亿元。

  (一)实体经济项目。安排重点项目109个,总投资1342亿元,2013年计划投资381亿元。坚持工业与服务业双轮驱动、融合发展,突出抓好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努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其中:

  工业项目74个,2013年计划投资251亿元。围绕打造七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层次和竞争力。重点安排重汽集团、常盈特种车、金麒麟刹车盘等交通装备项目,天岳晶体材料、浪潮LED、华芯集成电路封装测试生产线等电子信息制造项目,中电装备工业园、民基特高压产业基地、华云机电豪克能机床等机械装备项目,大唐风电二期、桑乐数字化太阳能等新能源及节能环保项目,圣泉秸秆生物化工、铭浩化工碳四深加工、天桥新材料产业科技园孵化器等石化及新材料项目,耐斯集团爱之味食品、福胶集团阿胶产业园、上好佳食品等食品医药项目,初步构建骨干企业为龙头、产业链为纽带,大中小企业协作配套,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的产业新格局。

  服务业项目26个,2013年计划投资119亿元。围绕建设五大区域性服务业中心,着力推动服务业提升档次、提速发展,加快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重点安排红星美凯龙章丘家居生活广场、济南浙江五金建材城等商贸流通项目,山东瀚迪物流园区二期、山东重汽配件物流中心等物流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温泉国际、龙冈梦幻谷等文化旅游项目。

  农业项目9个,2013年计划投资11亿元。围绕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重点安排泉城农业公园、首农济南西区安全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园区等项目。

  (二)城建管理项目。安排重点项目104个,总投资2217亿元,2013年计划投资455亿元。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突出泉城特色保护,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拓展优化城市发展空间,提升城市功能形象,加快建设现代化大都市。其中:

  水生态文明市建设项目8个,2013年计划投资36亿元。以加快创建全国水生态文明市为契机,按照“南部补源、中部景观、北部净化”要求,重点安排创建水生态文明市水利工程、城区河道雨污分流、济西湿地公园一期、鹊山龙湖一期等项目。

  迎十艺节重点建设项目11个,2013年计划投资73亿元。围绕举办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加快推进重点场馆和周边配套工程建设,重点安排省会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省会文化艺术中心“三馆”工程、二环西路高架桥工程等一批建设项目。

  基础设施项目22个,2013年计划投资84亿元。围绕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加快完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提高公用设施服务覆盖率和集中供应率,重点安排顺河高架南延道路建设工程、济南至乐陵高速公路及连接线、长清黄河大桥等综合交通设施项目,以及第三生活垃圾处理厂、输变电改造、济钢余热利用一期供热工程等市政设施建设项目。

  城市综合体和片区开发项目36个,2013年计划投资174亿元。围绕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提升城市品质,加快打造一批代表省会形象和品位的地标性建筑,重点安排奥体东片区开发、恒大国际金融中心等项目。

  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14个,2013年计划投资57亿元。围绕改善居民住房条件,加快公共租赁房、廉租房和拆迁安置房建设,重点安排西客站片区安置三区、西蒋峪公共租赁房、清河新居廉租房等项目。

  公共服务设施项目13个,2013年计划投资31亿元。围绕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加快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项目建设,重点安排山东济南养老服务中心、章丘市职教中心、市中心医院综合病房楼等项目。

  围绕完成重点项目建设任务,进一步健全项目推进机制,完善要素保障机制,积极为重点项目建设创造良好环境。建立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制度,实行集中审批、并联审批、无偿代办服务等,提高项目审批效率。进一步加强项目协调服务和监督检查,实行月调度、季分析、半年观摩、年终考评,对项目推进中遇到的难点问题,明确责任单位、办理要求和完成时限,强化责任落实,限时办结并进行跟踪督查。强化考核管理,尽快研究制定重点项目推进工作年度考核细则,明确重点项目推进工作的考核范围、对象、标准等内容,列入全市科学发展考核。切实保障重点项目建设用地需求,完善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管理办法,预留部分统筹指标,优先保障条件成熟的重大项目,切块指标分配向拟建项目数量多、开工准备实的地区倾斜。多渠道保障资金需求,加强政府性融资平台管理,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增加各类财政资金投入,加强银企合作,扩大企业债券规模,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投入重点项目建设。科学安排能源消费总量和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重点保障符合产业发展导向和区域发展布局的重大项目。

一图读懂|看章丘如何全域出彩
  [ 编辑:贾淼 ] 欢迎下载新华网客户新华网
山东青年创新创业大赛颁奖暨泉城青年创新大会举行
第十届山东青年创新创业大赛颁奖暨泉城青年创新大会现新华网
济南章丘法院强制腾房 一日成功交付两处房产
  近日,济南市章丘区人民法院组织开展强制腾房行动,新华网
章丘法院:拘留2人 讨薪10万 让农民工暖心过中秋
  今年中秋节前,为了让农民工拿到工资回家过节,新华网
济南章丘:聚焦“三个维度” 增强企业群众改革获得感
  作为“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的主力军,新华网
海右文艺讲堂举办第九期《红色经典歌曲赏析》讲座
  9月25日,由中共济南市委宣传部等主办,新华网
商河县油区工作协调服务中心开展双报到志愿服务活动
  为推动共驻共建常态化,落实“三张清单”社区需求,新华网
平阴安城镇:北变智达总部经济项目签约仪式举行
  近日,北京北变智达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新华网
“迎国庆,保平安” 济南章丘公安在行动
  “国庆假期各景区将迎来旅游高峰,新华网